致大學新生的一封信
最好的尋找興趣點的方法是開拓自己的視野,接觸眾多的領域。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愛。
大學生應當更好地把握在校時間,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通過使用圖書館資源、旁聽課程、搜索網絡、聽講座、打工、參加社團活動、與朋友交流、使用電子郵件和電子論壇等不同方式接觸更多的領域、更多的工作類型和更多的專家學者。
通過開拓視野和接觸嘗試,如果你發現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這時就可以去嘗試課外學習、選修或旁聽相關課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實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相關行業的工作性質;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興趣專業的研究生,重新進行一次專業選擇。其實,本科讀什么專業并不能完全決定畢業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強調的那樣,大學期間的學習過程培養的是你的學習能力,只要具備了這種能力,即使從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獲取足夠的知識和經驗。
除了“選你所愛”,大家也不妨試試“愛你所選”。有些同學后悔自己在入學時選錯了專業,以至于對所學的專業缺乏興趣,沒有學習動力;有些同學則因為追尋興趣而“走火入魔”,畢業后才發現荒廢了本專業的課程;另一些同學因為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或對本專業抱有偏見,就以興趣為借口,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專業。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積極主動:果斷負責,創造機遇
讓我很驚訝的是,更多的學生希望我直接幫他們做出決定,甚至僅在簡短的幾句自我介紹后就直接對我說:“只有你能告訴我,我該怎么做”。難道一個陌生人會比你更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嗎?這是一種被動的思維方式。被動的人總是習慣性地認為他們現在的境況是他人和環境造成的,如果別人不指點,環境不改變,自己就只有消極地生活下去。持有這種態度的人,事業還沒有開始,自己就已經被擊敗,我從來沒見過這樣消極的人可以取得持續的成功。
從大學的第一天開始,你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你必須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你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讓大學生活對自己有價值”是你的責任。許多同學到了大四才開始做人生和職業規劃,而一個主動的學生應該從進入大學時就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興趣,你應該馬上做一個發掘志向和興趣的計劃;如果不知道畢業后要做什么,你應該馬上制定一個嘗試新領域的計劃;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你應該馬上寫一份簡歷,找你的老師、朋友打分,或自己審閱,看看哪里需要改進;如果畢業后想出國讀書,你應該想想如何讓自己在申請出國前有具體的研究經驗和學術論文;如果畢業后想進入某個公司工作,你應該收集該公司的招聘廣告,以便和你自己的履歷對比,看自己還欠缺哪些經驗。只要認真制定、管理、評估和調整自己的人生規劃,你就會離你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掌控時間:事分輕重緩急,人應自控自覺
除了積極主動的態度,大學生還要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事務。一位同學是這么描述大學生活的: “大學和高中相比似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每天依舊是學習,每次考試后依舊是擔心考試成績……不同的只是大學里上網的時間和睡覺的時間多了很多,壓力也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