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學新生的一封信
這位同學并不明白,“時間多了很多”正是大學與高中之間巨大的差別。時間多了,就需要自己安排時間、計劃時間、管理時間。安排時間除了做一個時間表外,更重要的是“事分輕重緩急”。
每天管理時間的一種好方法是,早上確定今天要做的緊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顧一下,這一天有沒有做到兩者的平衡。每個人都有許多“緊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實際的。我建議大家把“必須做的事”和“盡量做的事”分開。必須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盡量做的事盡力而為即可。建議大家用良好的態度和寬廣的胸懷接受那些你暫時不能改變的事情,多關注那些你能夠改變的事情。此外,還要注意生物鐘的運行規律,按時作息,勞逸結合,這樣才能在學習時有最好的狀態。
大學四年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時期。大學生必須有自控的能力,讓自己交些好朋友,學些好習慣,不要沉迷于對自己無益的習慣(如網絡游戲)里。一位積極、主動的中國學生在“開復學生網”上勸告其他同學:“不要玩游戲,至少不要玩網絡游戲。我所認識的專業水平比較高的大學朋友中沒有一個玩網絡游戲的。沉迷于網絡游戲是對于現實的逃避,是不愿面對自己不足的一面。我認為,要脫離網絡游戲,就得珍惜自己寶貴的大學時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做一些有意義并能給自己帶來滿足感的事情。”
為人處事:培養友情,參與群體
很多大學生入校時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自己生長的環境。進入校園開始集體生活后,如何與同學、朋友以及社團的同事相處就成為了大學生學習內容的一部分。大學是大家最后一次可以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培養、訓練如何與人相處的機會。在未來,人們在社會里、在工作中與人相處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超過了工作本身。所以,大學生要好好把握機會,培養自己的交流意識和團隊精神。
踏入大學校門時,你還是一個忙碌的、青澀的、被動的、為分數讀書的、被家庭呵護著的中學畢業生。
就讀大學時,你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好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培養興趣、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
經過大學四年,你會從思考中確立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煉口才,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
離開大學時,只要做到了這些,你最大的收獲將是“對什么都可以擁有的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中國未來的主人翁。
大學四年應該這么度過。
師哥師姐寄語
一、進入大學后,常常會有失落感,總覺得:哦!大學就是這個樣子。哪怕是再好的學校,身在其中也感覺不出她的好來……這是很正常的,大學說白了就是一個學習的場所,“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學校哪怕再不堪,其實也不影響真正懂得學習的人。進入大學就意味自己是一個成年人,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在人生的征途上沒有人再會給你打響起跑令,你需要為自己進行人生的規劃,是等到畢業的時候再考慮,還是現在就開始做準備,完全取決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