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子女的一封信
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們。讓他自己去試,失敗也沒關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中,童欣以凡事負責而聞名。他小時候在學校犯錯后,他的媽媽甚至沒有一句責備的話。“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她的媽媽會看著兒子驚恐的眼睛,語氣溫和地說:“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以后還會是一個好孩子。”童欣后來回憶說:“那個晚上,媽媽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讓他們有一片發揮的天地。如果你有顧慮,可以用“共同決定”的方法引導他。例如,孩子喜歡玩電腦,你最好不要說“不準玩電腦”,而應該告訴他,如果你的成績足夠好,或是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電腦,但是一周只能玩兩個小時。應該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不但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會讓孩子為了自己的興趣而更加努力地做那些“必須做”的事。
不要懲罰失敗?梢詰土P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幫助人進步的必要的學習過程,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要鼓勵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在失敗中堅強起來。
不要說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會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會叛逆,或不信任你。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情。這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以外,也可以增加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信。
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選擇。不要什么事情都說“不”,應該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
培養自信積極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潛力的“放大鏡”。正如范德比爾特所說的那樣:“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
成長在一個期望高,只有批評沒有夸獎的環境里的孩子很難得到自信。相對來說,一個積極夸獎、正面回饋的環境會激發孩子的自信。我剛來美國時,因為背數學公式的能力好,老師總說我是“數學天才”。雖然我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數學天才,只是把以前死記硬背的東西搬了出來,但自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開始在自信心的驅動下努力學習英文和數學,并真的在全州數學競賽中拿到了冠軍。
給孩子正面的回饋。讓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我小女兒小時常跟我說“我好笨”,其實她一點都不笨,只是聽信了少數同學的惡意中傷。于是,我慢慢培養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記寫得很好,就夸獎她,鼓勵她再多寫一點。她寫出興趣后,居然自己寫了一本《自傳》,經常給別人看,甚至還把它放到了我網站上的“個人背景”欄目里——這個時候,我覺得她該學點兒謙虛了!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養的,所以,你不妨幫助你的孩子做一個長期的、可衡量的計劃。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女兒發言的例子,我當時和她一起制定了一個可衡量的、切合實際的目標:她每天舉一次手,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然后,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一年后,老師注意到,她對課堂發言有了足夠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