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結合教育驗收材料
可見,現代教育中,學校要以社會環境為基礎、為補充,我們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發揮它們的綜合作用,即形成一股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的合力,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徑。
(四)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的合力作用,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經過長期的理論探索到工作實踐,我們不但在意識形態上認識到三結合教育網絡構成的理論依據、現實意義,也總結到一定有效措施,即立足于學校,通過加強與社會、家庭的聯系與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首先,立足于學校的主體作用:
由于學校是少年兒童成長和發展的主要的決定因素,在教育合力的形成中起到的是一個指向和引導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合力作用,首先要搞好學校建設。
1、完善管理制度,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我校讓老師以身作則,制定了《育才小學教師
管理條例》、《育才小學教師考勤制度》,相應建立了《育才小學學生教育管理條例》,明確了學生的行為規范和學習紀律要求。我校堅持開展“先進班(隊)”評比活動,培養學生愛國、愛鄉、造福鄉里的高尚情操,塑造學生文明有禮,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行,提出: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外做個好公民的行為準則。
2、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使教育深入實處。我校重視各學科之間的滲透。
通過開展學科知識、美術、舞蹈、音樂、體育、棋類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發展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我校通過舉辦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陶冶性情,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3、重視營造文化氛圍。
學校利用展覽室、宣傳板報,進行專題宣傳,每期每班結合實際出好墻報,進行評比,體現了學生美化校園環境,美化班級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審美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得到熏陶。
其次,奠定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
家庭環境塑造學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與學校教育達成一致,學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但實際上家長群與學校教育的配合尚存在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 在于家長家庭負擔沉重,成日疲于工以養家糊口,根本無力無心理會子女的教育問題;
二 在于由于家長能力有限,無法解決學生學習、思想上的問題;
三
在于家長不重視子女的學習情況,著重自己的娛樂而讓子女放任自流的情況較嚴重;還有的家長沒有教導子女的科學方法,或是過于溺愛,或是動輒打罵,影響了學生的健全的發展。針對家庭教育的誤區,為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我們采取了兩大措施:
(1)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我校特意訂閱了《家長學校教材》,分發到每個家長的手中,學校開辦了家長學校,推廣科學的教育方法,如何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如何注重自身良好的修養等……還設置咨詢點,幫助解決家長在教育子女,與子女溝通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特別注重的一點是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聯系實際問題讓他們理解現代教育的目的、受教育在子女未來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長教育學生的水平,主動協助學校一起教育子女,取得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
(2)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內外結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建立家訪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學期至少上門家訪每學生一次,問題學生隨時與家長保持聯系,很好的杜絕了學生的不良情況的發生,尤其是違法亂紀現象的出現。每學期定期召開家長會,表揚先進的學生,請他們的家長介紹教育子女的經驗,指出后進學生存在的問題,共同尋求解決渠道;向家長說明我校教育教學的方向、目標,爭取家長的合作和支持。同時還征求家長對我校工作的建議和意見。為了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還每兩周發放《家長聯系手冊》,把每個學生在校的情況做個簡單小結,及時反饋學生在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