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二審答辯狀(精選3篇)
行政二審答辯狀 篇1
答辯人(一審第三人、二審第三人):張,女,1x年11月3日出生,漢族,住:重慶市渝中區較場口星河城X座33-6號。電話:13*0*316905
答辯人于20xx年6月29日收到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上訴人楊(原審原告)因不服(20xx)中區行初字第3*0號行政裁定之上訴狀副本。現答辯人根據本案事實和有關法律規定,依法答
辯如下:
一、 張與上訴人,申請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頒發權屬各占50%的不動產所有權證,這一客觀事實屬實。
購房時張與上訴人已約定重慶市渝中區較場口星河城A座33-6所有權雙方各占50%,這一客觀事實已經是(20xx)渝五中法民終字第4*05號生效判決書認定的事實。之后上訴人申請再審,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受理后,又以(20xx)渝高法民申字第65*號裁定駁回上訴人楊再審申請。
二.重慶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頒發101房地產證200*字第13*90號房地產權證這一具體行政行為合法。
張、上訴人與*聯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后,依法申請重慶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頒發不動產所有權證。重慶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審查相關材料后,認為申請人的內容真實,合法有效,在法定時間內向申請人頒發不動產所有權證,沒有任何違法之處。
三.原審裁定認定的上訴人訴重慶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已過起訴期限,其事實認定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上訴人在一審中當庭陳訴在20xx年1月開始支付銀行按揭款時,*聯公司才將產權復印件等相關手續交給上訴人。這時上訴人如不知訴訟權,也已知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起訴期限應當從20xx年1月起算。
另外,不動產重慶市渝中區較場口星河城A座33-6號權屬證上記載時間為20xx年8月16日,該不動產在產權登記中心登記的時間最晚也應當在“20xx年8月16日”。由于不動產登記具有公示、公信力,否則登記失去意義,因此“20xx年8月16日”上訴人楊就應當知道重慶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頒發101房地產證20xx字第13*90號房地產權證這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起訴期限從20xx年8月16日起算也成立。
因此,上訴人訴稱適用20年的起訴期限的理由不成立。
四、上訴人訴稱一直在主張權利,這與是否過起訴期限無關。
上訴人把民法中訴訟時效的中斷與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混為一談。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根本就沒有“訴訟時效的中斷”的說法。
五、上訴人多次向被上訴人寄函要求作變更登記,被上訴人并非行政不作為。
被上訴人在20xx年7月5日以渝地房登函(20xx)57號回復上訴人:…權利人可以申請更正登記,申請更正登記應當提交確認土地房屋權利的法律文件或者其他證明土地房屋權屬證書、土地房屋權屬登記簿記載有誤的資料…利害關系人申請更正登記的,還應當提供權利人同意更正的證明材料… 然而上訴人沒有提供材料。
綜上所述,上訴人陳述的事實和理由不成立,一審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依法維持原裁定,駁回上訴。
此致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
答辯人:
20xx年7月20日
行政二審答辯狀 篇2
答辯人xx縣人民政府名山街道辦事處。
法定代表人石,主任。
答辯人現就Q等上訴人不服“()渝三中法行初字第00013號”行政判決提起上訴一案,作如下答辯。
總的答辯意見是:一審判決正確,應維持原判,駁回上訴。具體理由如下:
一審是以上訴人在一審的起訴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而駁回起訴的;認定不屬于受案范圍又是基于認為管委會的答復行為是重復處理行為。
所以,本案的關鍵點是:要查明并析明管委會的答復行為是,還是不是重復處理行為。
而縱觀上訴人的上訴,卻漫無邊際地大談與此關鍵點無關的所謂事實與理由。
答辯人認為:
重復處理行為,是指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沒有改變原有行政法律關系、沒有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發生新的影響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發生于對當事人歷史遺留問題進行處理后,當事人又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訴,行政機關經過審查,維持原有的行為,駁回當事人的申訴。
本案中,不能因為管委會方的答復中沒有“申訴”二字,沒有“駁回”二字,就不是重復處理行為。從本質上看,該答復完全符合重復處理的行為特征。一是,沒有改變280號房屋的屬性即“三峽淹沒不予補償”;二是,沒有改變原名山鎮人民政府(即現答辯人)按照《關于處理舊縣城房屋搬遷遺留問題的通知》文件精神,與各上訴人分別簽訂的《xx縣舊縣城住房補助協議》中,所確定的行政法律關系。三是,沒有對各上訴人的權利義務發生新的影響。
行政訴訟制度之所以規定對這類行為不能提起訴訟,主要是基于三點考慮:一是重復處理行為沒有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產生新的影響,沒有形成新的行政法律關系;二是如果對這類重復處理行為可以提起訴訟,就是在事實上取消復議或者提起訴訟的期間,這也就意味著任何一個當事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申訴的方式重新將任何一個行政行為提交行政機關或法院進行重新審查,有悖于行政訴訟設定的目的;三是如果將這類行為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不僅不利于行政法律關系的穩定,而且不利于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行為的信任。
綜上,請求二審法院依法維持原判,駁回上訴。
此致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答辯人:xx縣人民政府名山街道辦事處
代書:付·律師
x年2月18日
行政二審答辯狀 篇3
答辯人(第三人)。
答辯人現就TFTF不服“()渝三中法行初字第00019號--00051號”行政判決分別提起上訴案,現答辯人統一作如下答辯。
一、一審裁定正確。
因這一裁定既與事實相符,也與法律不悖。
雙方對以下事實本身是沒有爭議的:x年3月25日,原豐都縣人民政府北岸城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下發《關于處理舊縣城房屋搬遷遺留問題的通知》,決定對豐都縣舊縣城淹沒區內x年5月10日后修建的符合有關條件的房屋給予適當補助,對原名山鎮居民符合條件的住房授權由原名山鎮人民政府負責簽訂補助協議并組織兌現。原名山鎮人民政府(即本答辯人豐都縣人民政府名山街道辦事處)按照《關于處理舊縣城房屋搬遷遺留問題的通知》文件精神,與上訴人分別簽訂了《豐都縣舊縣城住房補助協議》,對上訴人在舊縣城淹沒區內x年后修建的原名山鎮中華路280號前樓房屋給予了補助。前樓房屋后由縣北城管委會予以拆除。
但雙方對該事實是否符合超過起訴期限的法律規定產生了不同觀點。
前述事實證明,上訴人至少在x年就已經知道拆除、補助行為發生。最高法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第四十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上訴人不屬于不知道的的情形。
一審據此認定上訴人的起訴早已經超過起訴期限,駁回起訴。也即,一審與答辯人方的觀點相同。
二、上訴人的觀點錯誤。
一是,行政訴訟中沒有訴訟時效一說,上訴人硬生生一再以訴訟時效說事。
二是,上訴人制造出一個邏輯,行政機關自己糾正違法行為,行政相對人不需要計算訴訟時效。上訴人把102次會議紀要說成是在糾正違法行為,系杜撰——該紀要分明是在處理與上訴人原設定的權利義務無關的、案外人的遺留問題,何來違法?即便違法,也因是與案外人相關的法律關系,對上訴人的權利義務不發生影響。上訴人又稱行政機關自己在糾正違法行為,行政相對人不需要計算“訴訟時效”,這更是杜撰。試問,何處有此規定。
三是,上訴人徹底誤解了起訴期限的法律意義及構成要件。起訴期限與行政相對人“認為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這一要件緊密相聯。本案中即:上訴人至少在x年就已經知道拆除、補助行為發生,就應“認為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期限就得從此時起算。怎么可能如上訴人的上訴中所稱:行政機關自己糾正違法行為,“所以訴訟時效不需要計算”?難道此時就沒有“認為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既然沒有,又為什么要起訴、要上訴?
謹此答辯,懇希采納。
此 致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答辯人:QQQQQ
代書:付·律師
x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