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街道民情聯系工作實施方案
各村、社區黨組織:
為貫徹落實區委關于建立和完善民情聯系服務機制,進一步加強村級班子和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切實抓好村、社區民情聯系工作,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動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結合我街道實際,現就實施片組戶民情聯系服務機制提出如下意見:
一、工作目標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村、社區黨建工作為龍頭,以“知民情、解民憂、謀發展、促和諧”為主題,以村(居)民群眾為聯系服務主體,以加強民情聯系、改進干部作風、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通過開展片組戶民情聯系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干部、黨員、骨干隊伍作用,強化基層基礎,進一步增強村、社區廣大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改善黨群、干群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進各項工作。
二、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以有利于聯系服務群眾為原則,把握村(居)民的需求和習慣,切實了解群眾想什么、需要什么,緊緊圍繞村、社區群眾關心的問題,以村(居)民容易接受的方式開展民情聯系服務工作,切實增強工作的說明力、滲透力和感染力,激發干部群眾參與民情聯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區別管理。堅持因人而異,區別聯系對象,落實四類對象聯系機制,對村、社區困難及特殊群體、外來務工人員、一般村(居)民、拆遷過渡戶等不同聯系對象,要制定個性化聯系幫扶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聯系幫扶工作。
(三)突出重點。以居住地管理為主,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以聯系人定期走訪本地村(居)民為主,同時聯系外來務工人員等轄區內的群眾,重點做好聯系、引導和服務工作。
(四)注重結合。把民情聯系工作與專項工作相結合,以片組戶民情聯系服務制度為有效載體,分管人員負責牽頭,與村、社區綜治、社會事務、計劃生育、勞動保障及村(居)務公開、黨員管理等專項工作相結合,與業務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考評,并與班子建設、工作例會、干部述職述廉、干部考察考核及黨員“雙評”等工作一起安排。
三、主要載體
實行“1+5”工作機制。即建立一個民情聯系工作網絡,采取五項工作措施(建立一個民情聯系接待室,設立一個“民情聯系箱”,公開一條服務熱線,制作一張民情聯系卡,開展每半月一次的民情分析會)。一個民情聯系工作體系,即片組戶聯系機制。每個村、社區劃分若干聯系組,由村、社區班子成員任組長,與組內村(居)民組長、黨員骨干等組成民情聯系網絡。村、社區分管領導親自抓,專職人員負責做,明確工作職責,對民情聯系工作做到底子清,情況明,經常抓,真落實,有考核。定期上門走訪農戶,進行面對面地溝通,做到“察民情、聽意見、辦實事”。
(一)建立一個民情聯系接待室。各村、社區建立一個民情聯系接待室,配備相應的辦公設備,干部輪流值班,做到制度上墻,設備齊全,熱情接待。
(二)設立一個“民情聯系箱”。在各村(居)民組設立一個“民情聯系箱”,定期開箱收信,隨時接受村(居)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便于村、居民群眾與村、社區的溝通。
(三)公開一條服務熱線。開通一條信訪接待聯系電話,派專人負責接聽熱線電話,耐心細致地解答群眾疑問。
(四)制作一張民情聯系卡。公開片內各組組長、成員,聯系戶黨員姓名和聯系電話,以及干部值班表,提供村衛生服務室、廣播維修、水電服務等各項服務項目,架起村、居委和村、居民聯系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