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工作實施方案
2、清明節組織緬懷革命先烈的活動,如請老前輩講長征故事、抗戰故事,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牢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從而珍惜今天,報效祖國。
3、六一組織慶祝活動,展示個人特長,感受老師、父輩的關愛。
4、七一組織慶祝黨的生日的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黨的光輝歷程,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正確、光榮,激發學生對黨的感情。
5、十一組織國慶歌詠會,感受"祖國巨變"、"家鄉變化",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6、香港、澳門回歸紀念日組織認識香港、認識澳門的活動,通過閱讀書籍、聽專題講座,不忘那段屈辱的歷史,感受今天飛速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7、元旦組織迎新年游藝活動,感受生活的幸福,展望美好明天,增添進步的動力。
8、每學期舉行一次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屆藝術節,每學年組織學生參加市、縣科技節活動、黃鶴美育節活動。通過科技活動,培養學生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倡導科學精神;通過藝術活動,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通過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集體意識、合作精神。
9、深入開展德育基地活動。學校在鄉敬老院、各村村委會等地建立德育基地,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教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品德發展。每學年活動時間在一天以上。
10、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每學年至少有針對性地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提高心理素質,增強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學校將設立心理咨詢室,對少數學生在學習、生活及人際交往中碰到的一般心理問題給予輔導和幫助。
(四)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實現環境育人。
1、通過辦學理念、發展目標、校風、學風等引導學生。學校在顯眼位置張貼辦學理念、發展目標、校風、學風,并利用學生集會、國旗下講話等時機,大力宣講,讓其深入師生心中。
2、加強教室、櫥窗文化建設。教室正前方懸掛國旗、班訓;布置好兩塊專欄,每月辦好一期黑板報。櫥窗由少先大隊部和藝術組教師負責,張貼學生書畫作品或其他宣傳資料,一月一更換。教室里張貼懸掛名人畫像、語錄、《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生書畫作品。
3、辦好學校紅領巾廣播。學校成立紅領巾廣播工作小組,稿件由各班學生提供,教師負責選稿,學生播音。欄目包括校園新聞、德育小故事、民族文化大觀、安全常識等。每學期對優秀播音學生進行表彰,對積極投稿的班級在文明班考核中給予獎勵。
(五)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德育工作中,要堅持以課堂教育為主渠道的做法,全體教師要增強德育意識,堅持教書育人,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科內容、特點,挖掘教育素材,任課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備課時,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等十大德育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產生有機的聯系,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思想品德課是向學生比較系統地直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著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培養道德情感,以指導他們的行為。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教師要發揮品德課的優勢,聯系學生實際,自覺地突出品德課的德育功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品德教育,解決學生認識上的一些偏差,給學生以正確導向,對學生提出適當的行為要求,為學生的成功人生打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