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駐村幫扶實施方案(精選3篇)
扶貧駐村幫扶實施方案 篇1
為全面推進各項民生工程,切實做好社會保障工作,讓沈陽振興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城鄉困難群眾,現就20xx年全市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城鄉困難群眾的生產能力和生活保障水平為目標,以解決困難群眾的生活困難為重點,堅持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原則,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扶貧幫困工作機制,全面提高扶貧幫困工作水平,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沈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一、主要任務
(一)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五保供養標準。20xx年,城市低保標準在原有基礎上提高%,或月標準增加額不低于50元;農村低保標準在原有基礎上提高25%,或年標準增加額不低于480元;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農村五保對象供養金年人均增加額不低于600元。此項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二)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出臺《沈陽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細則》,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貧困群體非集中供暖補貼標準,城市低保盧每戶每個取暖期補貼標準由500元提高到700元,城市低保邊緣戶每戶每個取暖期補貼標準由300元提高到420元。同時,參照城市集中供暖補貼標準,完善農村供暖政策,實現城鄉供暖救助一體化。此項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房產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三)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體系。整合和規范醫療救助政策,加大支持城鄉貧困居民參保參合力度,加強醫療救助與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的銜接,大力推進醫療慈善事業發展,不斷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已經設立惠民醫院(病床)的地區,要繼續完善相關政策,以收治貧困患者為重點,通過降低醫療收費、綜合推進基本藥物制度、設立藥事服務費、雙向轉診等配套改革措施,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負擔。此項工作由市發改委、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四)進一步破解居民家庭收入核對難題。運用信息手段,通過資源共享,建立完善沈陽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系統,組織籌建沈陽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制定出臺并落實《沈陽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此項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編委辦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五)加強完善五保供養工作。全面清查全市農村五保情況,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動態管理。根據全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和物價上漲情況,逐步探索建立科學的五保供養標準確定機制,不斷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全面實施各中心敬老院由所在區、縣(市)民政部門直接管理的新體制,將中心敬老院納入本地區事業單位管理。中心敬老院管理服務人員實行聘用制,并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此項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六)抓好減災示范社區建設工作。在完善市、區縣(市)兩級‘防災減災組織機構的基礎上,著力推進街道(鄉鎮)和社區(村)兩級防災減災組織機構建設。繼續開展“市級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每個區、縣(市)要有一個社區達到“市級減災示范社區”標準。此項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七)妥善安排災民生活。根據自然災害發生情況,制定災民救助方案,確定救助對象,及時下撥自然災害救助資金,保障災民住房、飲食、衣被、就醫、取暖和子女就學等基本需求。對符合條件的災民要及時納入低保和低保邊緣戶保障范圍。此項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八)繼續推進軍地對口幫扶活動。
以整體推進“百團幫百村”活動深入開展為著眼點,以科技、文化扶貧為引領,協調駐沈部隊開展“四送”(送項目、送科技、送器材、送健康)活動,對口援建農業設施和農業項目,著力培養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此項工作由市民政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九)加大城鄉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力度。完善相關住房保障制度,繼續做好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進一步擴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圍,根據市場租金情況適時調整廉租住房補貼標準;對經濟適用住房繼續采取實物建設和貨幣補貼結合的方式,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通過新建、回購、企事業單位自建、長期租賃社會房源等多種方式做好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工作。此項工作由市房產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十)做好殘疾人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制度體系建設,繼續開展低收入一級殘疾人專項救助工作,救助標準與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要同步提高。制定出臺《沈陽市殘疾人保障條例》,開展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實施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繼續加強殘疾入托養服務體系建設,新建2個“陽光之家”,完成8個區域性殘疾人托養康復中心改造任務。全面開展規范化社區康復工作,完善康復服務網絡,培訓社區康復員和康復協調員,實現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深入持續開展特殊教育工作,與有關部門合作,建設沈陽市殘疾兒童學前康復教育托幼中心。開展貧困殘疾人及殘疾人子女大學生資助和殘疾入學院學生學費補助工作。加強社區殘疾人科普學校建設和管理。開展“慈愛兒康行動”,為貧困家庭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打造“市兒童醫院康復基地”品牌。完成輔助器具服務中心建設,開展輔助器具展示及驗配工作,為貧困殘疾人提供輔助器具援助。開展沈陽市20xx年殘疾人千人就業創業工程,扶持殘疾人創業帶頭人和殘疾人個體靈活就業者,加強殘疾人就業基地、殘疾人就業培訓示范基地建設,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加大農村殘疾人群體幫扶力度,積極爭取和利用康復扶貧貸款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致富。此項工作由市殘聯、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科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民政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十一)廣泛開展慈善救助活動。以慈善助學為重點,繼續開展“幫寒門學子圓大學夢”等助學活動。為在沈地震災區學子提供生活補助。在慈善日期間開展專項助學活動。開展“關愛夕陽”系列活動,援助沈陽市養老服務中心和農村長年病人托養中心、農村敬老院配套設施建設。在節日期間開展系列慰問活動,為城鄉敬老院捐贈食品和衣物。與中華慈善總會合作開展“陽光助醫——慈善醫療濟困行動”,為基層醫療單位提供醫療設備設施援助。繼續開展貧困家庭重特大疾病臨時救助及扶殘項目。此項工作由市慈善總會等社會公益組織負責。
(十二)進一步加大困難群眾就業援助力度。落實困難群體援助就業工作目標,確保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實名制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三項工作指標。認真組織開展20xx年就業援助月活動,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補貼、送服務”等專項援助工作,幫助援助對象盡快實現就業。確保“4050”人員社保補貼資金按月足額發放。做好全市現有公益性崗位人員的服務與管理工作。此項工作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殘聯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十三)深入開展扶貧助學活動。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工作。做好面向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的國家助學金發放工作,推進信息化管理,合理調配城鄉學校受助指標。繼續免除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涉農專業學生學費,并對符合政策的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完善資助當年考入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政策。做好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此項工作由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十四)繼續推進醫療扶貧工作。深入開展廣覆蓋的城鄉對口支援工作,實現設備、人才、技術、管理等全方位的扶持和支援。繼續深入開展衛生“三下鄉”活動,定期組織醫療隊到貧困村送醫送藥開展義診活動,使患病農民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繼續增加在全市二級以上各類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貧困群體開設濟困病床數量,堅持醫療診治費用減免優惠政策。此項工作由市衛生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十五)繼續實施農村扶貧開發計劃。認真落實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整村推進專項扶貧為主體,加強產業化扶貧,落實扶貧開發小額貸款貼息政策,發展脫貧致富主導產業,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自我發展能力,增加貧困農民收入。強化社會扶貧和行業扶貧,把黨政機關定點扶貧作為項制度長期堅持下去,建立扶貧開發長效機制。此項工作由市農經委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十六)積極開展科技、文化扶貧活動。實施農村科技人才研修工程,選送300名青年農民到高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實施科技特派員示范工程,選派100名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農村科技服務。深入開展“科普之冬”與“科技下鄉,專家進村”活動,邀請農業專家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有力促進農民增收。扎實推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建設,力爭扶持30個優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新建10家科普惠農服務站,10家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積極開發農村科普資源,編發農業科技圖書,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強力推進“雙百萬”工程、“文化四進”、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場電影)等文化惠民工程,全年要組織各種惠民演出1000場,放映電影20xx0場,使直接受益群眾超過**00萬人次。此項工作由市科技局、市科協、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十七)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幫扶困難群眾作用。各級工會組織要繼續做好以幫助困難職工家庭大學生就學為重點的“工會圓你大學夢”項目。繼續開展解決困難職工家庭采暖問題的“冬季援助行動”。繼續推進破產企業工傷人員醫保幫扶工作。大力推進“技能培訓促就業行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幫助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開展春節期間走訪慰問困難職工和困難勞模以及關愛農民工等送溫暖活動。各級共青團組織要積極探索更多有益于青少年成長的公益項目,積極拓展市大學生服務中心職能,繼續做好貧困學生救助工作,不斷完善青年就業、創業工作模式,扎實推進“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加強希望工程建設,完善希望工程網絡,拓展公益服務功能。各級婦聯組織要繼續深入開展“大手牽小手,愛心1+1扶貧助學活動,面向單親、留守、流動、孤殘等特困家庭的女童開展結對幫扶。落實省婦聯“扶助單親貧困母親”項目,發揮群團組織優勢,以項目化運作方式幫助貧困婦女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幫助貧困婦女脫貧致富。此項工作由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負責。
(十八)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助活動。春節期間,為城鄉低保戶、孤兒、生活困難的優撫對象和農村五保戶,每戶發放臨時救助金600元,為城鄉低保邊緣戶每戶發放臨時救助金360元。組織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城鎮居民、駐沈部隊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助活動,確保城鄉貧困群眾春節期間的基本生活。繼續開展沈陽支援阜新和城區與縣(市)的對口支援活動,由和平區支援康平縣、沈河區支援法庫縣、鐵西區支援新民市、大東區和皇姑區支援遼中縣。此項工作由市直機關工委、市慈善總會、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和各區、縣(市)政府負責。
三、幾點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各級黨政組織要把扶貧幫困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民政部門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有關部門要全力支持,密切配合,不斷提高工作標準和工作質量,確保扶貧幫困工作有效開展。
(二)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強化責任意識,明確責任,落實任務。要深入實際,具體研究制定扶貧幫困的具體計劃和措施,確保貧困群眾能夠共享振興發展成果。
(三)宣傳發動,弘揚典型。各級黨委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黨和政府對貧困群眾的親切關懷,宣傳扶貧幫困的優秀典型,弘揚奉獻精神,激發社會各界扶貧幫困的熱情與愛心,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規范管理,加強監督。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實行陽光操作,在扶貧幫困款物的發放過程中認真履行相關手續,嚴格按程序辦事,確保扶貧幫困款物及時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扶貧幫困款物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截留、挪用扶貧幫困款物的要給予嚴肅查處。
扶貧駐村幫扶實施方案 篇2
根據博委辦發20xx年60號文的精神,進一步加強企業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更好地為被幫扶的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早日擺脫貧困,并確保按時完成幫扶任務,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明確幫扶任務
1、幫扶對象:xx縣觀音閣菱湖貧困戶。
2、幫扶目標:
①確保幫扶的貧困戶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②子女上學的,不因貧困而輟學;
③有危重病人的,能得到及時醫治;
④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家庭成員能實現就業再就業;
⑤黨員干部上門走訪慰問貧困戶每年至少三次,及時掌握幫扶對象的動態情況,傳統節日開展慰問活動。
3、工作重點:
①從幫扶對象所面臨的最困難、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入手,要主動協助幫扶對象與相關部門聯系向他提供就業、就學、就醫等優惠政策的信息,幫助他們理清脫貧思路,并通過“六送”,即送觀念、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崗位、送資金,切實為幫扶對象解決實際困難。其中“送技能,送崗位”即努力聯系相關培訓機構,由企業出資金讓他及其有勞動能力的家庭成員能有一技所長,再學有所成之時,通過各種渠道向他提供相關的就業信息,打破信息溝通渠道的障礙。
要著力在“四助”上落實幫扶措施:一是“助困”。對于幫扶對象中基本生活發生困難的家庭,要通過號召企業廣大職工干部捐款捐物幫助他們解決眼前困難,確保其家庭基本生活有著落;二是“助業”。積極聯系農業部門及相關農業專家,結合黃建雙家庭耕地情況,向其提供農業種植的技術,同時通過企業捐助或由企業擔保申請的資金,走農業致富的道路。并且對于家庭成員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要幫助他們轉變就業觀念,通過提高就業技能、介紹就業、扶助創業等,幫助他們實現就業和再就業;三是“助醫”。對于幫扶對象家庭成員中有患大病、重病的,要借助政策和通過捐助等方式,盡量減輕他們的醫療負擔;四是“助學”。對于幫扶對象子女就學有困難的,要通過資助學雜費方式,確保不因貧困而失學。
二、方法步驟
結對幫扶工作從20xx年12月開始到20xx年12結束,共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具體方法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調查摸底,掌握情況
①企業組織人員,由魏智靈經理的率領下,到幫扶貧困戶黃建雙家庭了解情況,力求能做到全面的清晰的調查摸底,并與其所在村委會溝通了解確切情況,并將屬實的情況記錄在案。
②吃透情況后,摸清觀音閣菱湖貧困戶黃建雙家庭急需解決的熱點問題和的迫切愿望,找準其家庭致貧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
第二階段——探索方法,積累經驗,做出成效。
1、結對幫扶,責任到位。
由企業魏智靈經理帶領,以支部為基礎,成立幫扶小組。
2、集資捐款,救助到位。
幫扶經費主要由企業全體黨員、干部職工捐助,由企業幫扶小組統籌安排,建立幫扶臺帳,確保能先解決該貧困戶的目前困難。
3、定期走訪,提供切實的.幫助。
定期走訪黃建雙家庭,了解其在脫貧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為其提供切實的幫助,努力做到“四清”,即對家庭情況清、致貧原因清、就業技能清、幫扶需求清。在“四清”的基礎上因戶制宜,制定具體的幫扶計劃和措施;走訪每年不少于三次,重大傳統節日開展慰問活動,建立特困職工家庭幫扶情況記錄卡,及時記錄走訪幫扶情況,保證幫扶工作有始、有序、有終進行,使幫扶工作制度化、管理規范化。
4、經常提供信息支持,走出脫貧的瓶頸。
通過企業積極聯系相關部門,如農業部門、銀行機構等,向貧困戶黃建雙提供最新的農業技術支持和脫貧致富、自主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對其家庭中有勞動能力并且有就業意愿的成員,介紹到相關就業培訓機構,進行再就業培訓,讓其有一技所長。同時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其家庭成員順利就業。從而提高家庭的收入水平。脫下貧困戶的衣裳,為進一步致富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階段——穩步開展,鞏固提高。
貧困戶黃建雙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后,通過繼續的信息支持,促使其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在保證前一階段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時,找到一條走向小康生活的道路。
此階段幫扶的原則由以實際幫助為主轉入思想攻堅階段。
讓其真正做到打破狹隘的舊農民意識,樹立自強自主的意識,打破被動脫貧的行為意識,從“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思想轉變,從被動地接受脫貧幫助,轉變為要求自己并積極主動地創造致富條件。
三、保障措施
1、成立幫扶領導小組。由企業領導魏智靈經理帶領下,工會成員及黨員干部組成。
2、建立聯絡員制度。指定一名工作人員為為幫扶小組聯絡員,與幫扶對象保持密切聯系,對幫扶的貧困戶家庭的特殊困難情況及時向企業領導反饋,使他們得到及時救助。
扶貧駐村幫扶實施方案 篇3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組織開展“消費幫扶月”活動,對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凝心聚力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目的
通過開展系列活動,進一步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社會各界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人人關心、關注、支持、參與鄉村振興的.氛圍,凝心聚力帶動農民穩定增收,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二、活動主題
“自貿建設守底線 消費幫扶促振興”
三、活動時間
20xx年5月30日至6月30日
四、活動內容
(一)發揮消費平臺功能
充分發揮好海南鄉村振興網、海南愛心大集市兩個重要消費幫扶平臺作用,主動謀劃、積極參與消費幫扶月活動。
1.舉辦消費助農大集市分會場,豐富線下消費幫扶氛圍。(牽頭單位:市供銷社、市鄉村振興局;配合單位:各鎮(區))
2.積極舉辦線下集市分會場活動,組織各鎮(區)推薦具有本鎮(區)特色的品牌產品參與消費助農大集市活動。(牽頭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市供銷社;配合單位:各鎮(區))
3.組織各幫扶單位參與海南鄉村振興網滿減促銷、產地直銷等形式的線上活動,營造活動期間內良好的消費氛圍。(牽頭單位:市鄉村振興局;配合單位:全市各幫扶單位)
4.指導各鎮(區)在活動期間開展“一村一品”品牌推介活動, 由各鎮(區)收集上報優質農產品品牌,在活動會場預留展示場地進行集中展示。(牽頭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市供銷社;配合單位:各鎮(區))
5.協調社區、商超、軍營、企業等人流量密集區域,打造活動分會場,引導全員參與。(牽頭單位:市鄉村振興局;配合單位:市供銷社)
6.持續推動消費幫扶“三專”工作,引導相關企業積極銷售消費幫扶重點產品,推動布設消費幫扶有人專柜。(牽頭單位:市鄉村振興局、市供銷社,配合單位:各鎮(區))
(二)組織定點幫扶活動
7.各“雙聯雙幫”單位要指派專人對接消費幫扶工作,并做好消費幫扶數據統計上報工作。有食堂、餐廳等有條件的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與脫貧戶或帶貧合作社簽訂認購協議。各“雙聯雙幫”單位、幫扶聯系人開展走訪幫扶活動,以線下消費、集中采購、訂單預定等形式在定點幫扶村和幫扶對象家庭做好消費幫扶工作。(牽頭單位:市鄉村振興局;配合單位:各“雙聯雙幫”單位)
(三)積極動員社會力量
8.協調市總工會、市工商聯、市民政局、團市委等有關部門策劃活動,積極開展幫扶產品采購活動,引導民營企業、志愿者、社會組織參與線上線下活動。(牽頭單位:市鄉村振興局;配合單位:市供銷社、市總工會、市工商聯、市民政局、團市委、各鎮(區))
(四)做好宣傳引導工作
10.各“雙聯雙幫”單位要全面掌握定點幫扶村現有扶貧產品信息,充分利用各自資源,發揮干部職工思路寬、交際廣、渠道多的優勢,為定點幫扶村農產品進行代言,拓寬銷售渠道,確保所幫扶村無大規模產品滯銷。各鎮(區)要組織協調各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鄉村振興的先進典型、工作成效、經驗和做法,通過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牽頭單位:市鄉村振興局;配合單位:各“雙聯雙幫”單位、各鎮(區))
11.開展戶外宣傳活動。各鎮(區)通過 LED 電子顯示屏等滾動播放鄉村振興公益廣告;在主要路段和脫貧村掛橫幅、貼標語、刷口號,啟動宣傳車、發放宣傳冊、開展政策咨詢等活動。(牽頭單位:市鄉村振興局;配合單位:各鎮(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全市消費幫扶月活動由市鄉村振興局、市供銷社負責牽頭工作。各鎮(區)要積極配合,指定專人抓好落實。
(二)做好防控。
根據自身防控實際情況,鼓勵以線上活動為主、酌情開展線下活動,線下活動期間要嚴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保障工作,避免因線下活動開展增加防控風險。
(三)加強信息報送。
各單位要認真統計消費幫扶月活動成果,重點是各級領導、“雙聯雙幫”單位、幫扶責任人活動情況以及各級媒體宣傳報道情況,于7月11日前分別報送市鄉村振興局和市供銷社。
(四)強化督促落實。
為完善消費幫扶工作長效機制,我市將把各單位開展消費行動的工作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內容。每月將根據各單位食堂采購情況和在編在崗干部消費幫扶工作情況進行統計。
各“雙聯雙幫”單位要指定專人認真做好消費幫扶統計工作,統計本單位及下屬單位線上線下消費數據,每月20日下午下班前定期將本單位消費幫扶數據(即“瓊海市愛心消費幫扶信息統計表”)報送至市鄉村振興局匯總,逾期未報視為本時間段內未有消費幫扶行為,以最近一次報送的數據作為其工作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