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方案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只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采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飼養、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及仙源靜文化、孝文化、雅文化、揚長教育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廣播站欄目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鑒、互相滲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如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六、課程學分評定原則
1、參與性。學生只有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才能獲得相應學分。如發現學生并沒有參與研究性課題的研究,沒有達到規定的社區或農村服務和社會實踐時間。不能獲得規定學分。
2、過程性。要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做出評價,課題的質量高低、結論的對與錯,社區或農村服務、社會實踐中的結果表現不影響學生獲得學分。
3、真實性。研究性課題必須是學生自己進行的,不能由家長或教師代替完成;社會或農村服務和社會實踐必須由服務社區或農村和實踐地負責人簽字蓋章證明,如發現虛假現象,學校將作出扣除學分和其他相應處分。
4、激勵性。對學生的評價要多激勵、少批評,多引導、少說教,讓學生自主、自覺地完成活動任務。
5、全面性。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參與的熱情、對他人和社會的態度、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社會調查和社會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尤其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與提高等等,都應該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
6、規范性。學分的認定由學生互評,指導教師或管理教師初步認定考核,由學校學分認定機構認定學分,并提交分校教務處登記備案,教務處要建立相應的公示制度。
七、實施的配套工作:
1、學校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
2、綜合實踐課程計入教師正常工作量。
3、強化安全意識,保障活動正常開展。
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織與管理: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
組 長:武家仿
副組長:邱定武、劉長春
成 員:武家鑄、王廷發、劉勛祥、盧進華、金耀軍
2、學分認定領導小組:
組 長:邱定武
副組長:武家鑄、王廷發、盧進華、金耀軍、劉勛祥
成 員:繆志芳、課題各指導教師、課題小組長
3、課題實施領導小組:
組 長:邱定武
副組長:武家鑄、王廷發、盧進華、金耀軍、劉勛祥
成 員:各科備課組長
仙源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專任教師 武家鑄 電話:798
郵箱:qq908624781
仙源學校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
二oo九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