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精神文化實施方案
1、 理念文化:辦學理念——敬以養德,秀而成才,樂和人生。
敬以養德: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家國道義、敬畏規章法理;敬仰先賢偉烈,敬仰文化科技;敬重師長親朋;敬重職責使命;敬愛幼小弱殘……敬立心中,德必大成。
秀而成才:浪舸爭流,競先創優。自信大方,、勇于展示。秀自我,秀特長,秀青春,秀人生。
樂和人生:平和心態,和諧各種關系,創造祥和生活,打造快樂幸福人生。
2、 精神文化:
一訓三風:
校訓——仁愛誠信 德馨能秀
校訓是學校的頂層文化設計,是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育人的最高追求與理想,是學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
仁愛” 中華民族十大傳統美德之一就是仁愛孝悌。“仁”的核心是“愛人”,即重視人,尊重人,同情人,關懷人。在家庭生活中,“仁愛”以孝悌為根本,兄友弟恭,形成一種濃濃的家庭親情,在學校中以尊重友愛為本,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形成一種團結互助的班級文化。
誠信其核心理念是“信”,“誠信”教育是學校的教育核心,是我們的教育目標,也是師生的品性、道德成長的目標,我們力求通過學校教育實現師生道德與學業的共同進步。
“誠信立身”,誠信是修身的基石。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禮記·大學》),“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可見,誠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為,立身必先立誠。內誠于心,外信于行,允然諾,守信用,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乃得堂堂立身于天地。
德馨能秀是師生品德高尚,行為規范,能力出眾。學生將來也要品性高潔,各方面的能力超出同儕。德馨能秀是社會和諧發展,民族國家強盛的不竭動力,是我校辦學的終極目標,也是家庭社會對學校的最高需求。
校風——自信自強 陽光和樂
校風是學校教職員工的精神狀態,學生的精神狀態,是一種隱性的人文精神,體現了學校較穩定的教育觀念、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生活等都體現出學校的校風,校風是學校風氣的長期積淀。
自信是成功的關鍵。“恃人不如自恃也”(《韓非子》),“自信者,人亦信之”(林浦【宋】),可見,自信是成事的關鍵之路。“自信人生二百年”,有自信,才有創造;有自信,才能從容;有自信,才會成功。心中有斗志,相信自己,剛健有為,從容淡定,方能成就自己,奉獻社會。
自強是中國人性格形成和人格培養的砥礪之石、冶煉之爐和行為圭臬。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漳中人的精神。漳中從創辦到發展壯大,正是憑借這種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困難壓不倒,厄運不低頭,危險無所懼的精神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漳中人在工作中,在發展中更需要以此為訓,積極進取,永不停息。我們把“自強”作為校風,旨在教育學生在自己的學業、精神和性格的發展過程中,錘煉自己的堅強意志,堅守自己的生活信念,鑄造自身的人格力量,形成現代社會公民基本的堅毅的心理素質。
陽光和樂,陽光包含著師生心態心情心理平和開朗健康,學校事務公平公正合理。和樂其核心理念是“和”,“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國語》),“和”是協調,是合作,是溝通,是融洽,“和諧”是學校氛圍的終極追求,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和諧,語出《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而能諧,諧故能輯。諧輯以悉,莫之能傷。”和樂是學校文化的理想狀態,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樂校園是一種以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協調發展為核心的育人氛圍。和諧校園應該是平安的校園、平等的校園、平和的校園、平靜的校園,其要義是平等賞識、互助協同、民主尊重、溝通包容、共建雙贏。以“和諧”為校風要旨,是希望全校師生和衷共濟,在外在的物質環境上、師生內在的心靈中,營造一個能自我反思、自我激勵、自我提升的幸福快樂校園。
學風——樂學善思 博學篤行
學風是學生的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的集體表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
樂學,意為以學為樂,寓學于樂。語出《論語·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是學習的動力。只有樂學,才能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樂趣、追求和責任,一種通向智慧的快樂的人生旅途。心態平衡,勞逸結合,學有所用,學有所悟,學有所樂,是人樂學的作為,也是學樂的境界。我們引“樂學”二字,旨在希望教師樂學善教,樂中啟智,學生樂學善思,樂中求知,全體師生樂于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共同創建學習型、書香型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