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農村公路改建工程實施方案
區農村公路改建工程實施方案范文
為加強對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的管理,確保三年基本實現全區農村公路改造硬化路的目標,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領導
成立由區長為指揮的農村公路改造工作指揮部,負責指導全區農村公路改造日常管理工作,檢查、落實計劃執行情況,監督工程進度、質量、施工安全和資金使用,制定有關工程建設的政策,協調處理建設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實行指揮部領導分工負責制,每名副指揮聯系兩個鄉鎮,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承包一個鄉鎮,確定一名副職具體負責鄉鎮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的組織指揮,督促檢查,監督協調工作。
各鄉鎮成立由黨委書記、鄉鎮長任指揮的農村公路改造工作指揮部,全面負責本轄區內的農村公路改造工作。黨委書記是農村公路改造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二、宣傳發動
做好農村公路改造工程,必須全面加大宣傳力度、廣泛發動群眾,要充分利用會議和各種宣傳媒體,深入宣傳農村公路改造的意義。電視臺、電臺、報紙要開辟農村公路改造宣傳專欄;廣大宣傳工作者要把農村公路改造的宣傳鼓動工作,當作最近一個時期內的工作重點;區交通局、各鄉鎮要采取出動宣傳車、文藝演出、張貼標語等形式,努力營造農村公路改造的良好輿論氛圍。使廣大人民群眾理解農村公路改造工作的重大意義,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三、建設目標
到 年,全區計劃改造農村公路 公里,新建改建大中橋 座,基本實現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 年全區必須完成 . 公里的改造任務,力爭完成 . 公里, 年全部完成改造任務,實現三年規劃建設目標。
四、技術標準
農村公路按其在公路網中的地位,分為鄉道和村道。村道路面寬度一般不低于 米,特殊路段路面寬度不低于 . 米,路基寬度一般不低于 米;鄉道路面寬度不低于 米,路基寬度一般不低于 米。
1、路線標準。原則上以現有道路為主,線位、線形滿足擬選技術標準下限指標的,盡量利用老路改擴建,避免大改大調或大填大挖占用有限耕地資源。農村公路改造工程中鄉道、村道原則上采用四級以上標準。個別村莊規模較小、路基條件較差的村道,可以采用四級以下標準。
2、路面結構。農村公路改造工程項目必須對路面做硬化處理。路面結構應遵循強基薄面的原則,基層宜采用水泥穩定土、石灰穩定土、二灰穩定土、填隙碎石、手擺片石等結構形式,推薦使用水泥穩定類基層。
面層采用瀝青碎石、瀝青混凝土、瀝青貫入、水泥混凝土。采用瀝青碎石或瀝青混凝土面層時,厚度不得低于 厘米;采用瀝青貫入式面層時,厚度不得低于 厘米;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層時,厚度不得低于 厘米。村(街)道推薦使用水泥混凝土面層。
3、橋涵。農村公路改造工程中的大、中橋寬度一般不低于 米,個別村道上的橋涵寬度不低于 米。大中橋設計荷載鄉道采用承載汽一 、掛— 標準,村道采取汽— 、掛— 。個別主要村(街)道應采用鄉道大中橋設計荷載。
4、路基。路基應結合當地自然條件進行設計施工,既要保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又要經濟合理。路基壓實度不低于 %。
5、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應本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降低造價的原則選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