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2019年安全生產大檢查實施方案
(四)職責分工
1.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安監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2.消防、道路交通(含水上交通)、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公安局、縣交通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3.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建設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4.重大建設項目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發展改革局、縣交通運輸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5.食品藥品生產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食品藥品監管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6.民爆器材、天然氣管線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工信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7.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質監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8.水利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水務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9.農牧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農牧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10.電力安全生產大檢查由文縣供電公司負責組織實施;
11.旅游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旅游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12.校園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教育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13.商貿、林業、衛生等其它行業“三項行動”由縣商務局、林業局、衛生局等行業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14.礦產資源勘查和地質災害防治安全生產大檢查由縣國土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五、方法步驟
全年共開展4次安全生產大檢查,其中1-2月份開展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大檢查、3-5月份開展春季及“5.1”期間安全生產大檢查、6-9月份開展汛期安全生產大檢查、10-12月份開展國慶及冬季安全生產大檢查。
全縣安全生產大檢查采取企業自查,各鄉鎮、各行業主管部門檢查,縣級督查的方式進行。
(一)企業自查。各生產經營單位要按照《現場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巡查糾察制度》開展全面自查,自查要達到全覆蓋,列出問題清單,建立工作臺賬,制定整改方案,做到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
(二)各鄉鎮、各行業主管部門檢查。各鄉鎮、各部門按照省、市、縣的工作部署,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本鄉鎮、本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要對轄區內所有生產經營單位無一遺漏地開展地毯式的大檢查。凡是在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并跟蹤督辦,直至整改銷號;對存在重大隱患或隱患整改期間無法保證安全的,要一律停產停業集中整改。對不上報隱患或自報隱患為零的企業,要重點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按照法律法規上限予以嚴處、重罰,并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三)縣級督查。縣安委辦組成督查組,定期不定期深入各鄉鎮、各部門、各企業,對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開展情況及安全監管履職情況進行全面督查,督查情況在全縣進行通報。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鄉鎮、各部門要把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入手,突出落實責任、嚴格制度、關注細節、檢查督促等重點環節,對安全生產思想重視程度、體制機制建設、安全隱患排查、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進行一次徹底大排查。要成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明確負責人和聯絡人,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做好動員部署,落實保障措施。各鄉鎮、各相關部門要將行動方案、負責人和聯絡人名單,于3月15日前報縣安委會辦公室。
(二)廣泛發動,營造氛圍。各鄉鎮、各部門、各企業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安全生產大檢查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及時組織報道先進典型和經驗。要充分發揮群眾和輿論監督作用,鼓勵通過“12350”舉報電話舉報安全隱患,完善舉報獎勵機制。同時對安全檢查走過場、隱患排查治理不力的反面典型,要予以公開曝光,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形成強大的社會力量。
(三)嚴密組織,扎實推進。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排查出的隱患、問題要列出清單,建立臺賬,制訂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排查情況、整改方案和整改結果,要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按時上報縣安委會辦公室(縣安監局)和行業管理部門。各行業監管部門要對本行業領域開展安全檢查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督查和專項檢查,對本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進展情況以及檢查發現的重大問題和安全隱患要跟蹤整改。各鄉鎮政府要采取明察暗訪、突擊夜查、回頭檢查、交叉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切實加大檢查力度,確保本轄區內大檢查取得實效。
(四)聯合執法、務求實效。安全生產大檢查要明查與暗訪相結合,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進行檢查,對檢查發現的非法違法行為和違規違章問題要嚴格按照“四個一律”和“六個一批”要求,切實加大執法力度。各鄉鎮各部門要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聯合執法機制,對非法違法情節嚴重,不接受安全檢查,不執行安全生產執法指令的生產經營單位,多措并舉,重拳出擊,堅決予以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