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坡小學學生課外閱讀指導實施方案
(草案)
一前言
“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
閱讀滋潤童年,書香陪伴成長。
畢淑敏說過:“閱讀是心靈的旅行,它比雙腳的旅行具有更遼闊邈遠的背景。它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對書的熱愛,使書籍成為學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燈。”
李鎮西說過:“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應是幫助學生構建其充實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凈化心靈空間,豐富思想感情,培養科學精神,發展創造思維。”
童年必須閱讀,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也是塑造人格,培養社會高素質公民的基礎。
童年是孩子們記憶的黃金階段。
小學階段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閱讀激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開發學生智力。小學階段也是記憶的黃金時間,童年的記憶是終身難忘,大腦的記憶潛力開發在青少年時期的挖潛空間。通過誦讀推動學生記憶積累,有了大量的文學積淀,將會讓學生受益終生。
教師是為學生點燈的人。
學校是閱讀最佳場所。這里有大量的可讀書籍,良好閱讀氛圍,充足的閱讀時間,有互相交流的人群,更重要的是學校是以閱讀和學習作為首要任務,這里有熱愛閱讀的榜樣,也有指導閱讀的導師。作為學校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做一個終身愛學習的人,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終身愛閱讀的人。
教師是學生閱讀的指路人。兒童閱讀需要指導,閱讀書籍的選擇、興趣的培養、方法的指引、有計劃的閱讀這些都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施加積極的影響,讓閱讀有數量,更有質量。教師要熱愛閱讀,用閱讀的激情帶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的喜悅,一方面取決于學生心靈的體驗,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教師對閱讀的愛好。沒有個人心靈體驗的讀書,就是沒有靈魂的讀書。現在有的教師自己不愛讀書,課堂上講一些假話、套話,久而久之,學生的心靈就變得麻木不仁了,哪里還有感動可言。教師應該是一個性情中人,一個有智慧、能感動的人,當教師將自己讀書的喜悅、讀書的體驗、讀書的收獲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學生時,學生怎么會不受感染,怎么會不喜歡讀書呢?
教師要做學生閱讀的榜樣。讀書,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在。教師要點亮學生心中閱讀的那盞燈,要成為學生精神的導師,自己就先得讀書。唯有如此,教師的世界才會更加遼闊,教師的生命才會更有活力。有了教師的榜樣,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閱讀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就能感受到閱讀的喜悅。
二現狀分析
我校多年來倡導書香校園建設,學校近幾年投入為學生添置大量的兒童文學及適合學生閱讀的經典名著,并以班級圖書角的形式投放到班級,新書能保證在第一時間與學生見面,鼓勵教師讀書,為教師報銷書費,獎勵老師發表文章等方式來激發教師閱讀的興趣。開展了系列讀書活動,力求多種方式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檢閱學生閱讀效果。學校倡導了晨誦、午讀、暮省讀書活動,在部分班級在落實,大部分班級落實并不理想,主要是表現在放羊式,缺乏系統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引導。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不到位。閱讀是課外的,課外閱讀的組織沒列入課表,許多教師將晨誦午讀暮省當作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純粹是憑自己的理解或者是責任感來對待這件事;加之閱讀與教學盡量都知道有幫助,但究竟有多大幫助心里沒數,沒嘗到甜頭,興致不高。
2指導不到位。沒有內容、沒有一種檢測督導措施,讀與不讀效果如何在大多數教師心里沒數,再加上準備閱讀內容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對于寄宿制老師來說本來任務就很重,無心去準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到讓學校提供的書經常在學生手中流動就不錯了。學校也只是定了一個規劃和計劃,以活動為主,具體的指導活動很少,在骨干教師上培養不到位。
3研究不到位。課外閱讀指導是一門學問,如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如何上好閱讀指導課,怎樣有計劃的開展晨誦課,確定晨誦的內容,都需要研究。需要有志者不斷探索,結合自己實際、結合本班、本校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4配套不到位。統一閱讀的書配套不到位,農村的孩子家長購書意識差,購買渠道單一和不方便,對于共同探討的書,難以到位,學校配置的書基本上每班都是單行本,實現共讀的效率低。教師的閱讀不到位,對于學生的閱讀,教師如果不讀很難進行共同探究,好多教師讀兒童文學少,或者是不屑閱讀兒童文學,甚至有的教師自己就不很愛讀書,通過學校每天為教師報銷圖書就可以看出,好多教師一年中難得去圖書城一趟,有的圖省事訂一種雜志算了,有的是為自己的子女購買一本資料之類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師教師幾年來都放棄了這一權利,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