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除夕習俗介紹
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隨便做什么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谷豐登。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币话惚夼诘耐馄ず屠锲ぞ簧t,燃放后紙花滿地,燦中云錦,形成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
九華山:進香
九華山居民吃過除夕團圓飯后,或看電視守歲、或娛樂,直至新年零點鐘聲敲響后,有的是全家出動,有的是家主代表,先洗臉漱口,燃放鞭炮、煙花,謂之“出行”;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香、鞭炮、煙花帶上到肉身寶殿(遠處的則到附近寺廟)進香。
進香途中,即使遇見熟人,也不言不語,進香完畢回家時方可相互招呼致意。除夕進香是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如愿。據說若燒得第一柱香,最為吉祥。
玉林:舞獅
舞獅是玉林人慶賀新春的主要民間文藝活動。舞獅必有武術隊相隨,意為打了獅即能逢兇化吉。解放前,兩個舞獅隊相遇,一般都有一場爭斗。
舞獅一般要大型鑼鼓的打擊樂來配合其動作,動作幅度很大,除了逐戶上門拜年,還在公共場所定點表演。
拉薩:祈求
在拉薩,藏族居民一大早就在房頂上樹起新的經幡,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經幡由藍、白、紅、綠、黃五色布連接而成,寓有藍天、白云、紅火、綠水、黃土之意,上面印有藏經經文。樹經幡時.一般先將五色經文布披掛在樹枝上,而后將掛滿五色布的樹枝插于房頂。樹好經幡后,還要在房頂上擺上青稞酒、炸面果等供品,燃起香草,然后邊舞邊歌。
在市中心大昭寺前,經幡在十多米高的經幡柱上飄揚。轉經的人絡繹不絕,信徒們繞著經幡柱,虔誠地、默默地走著。祝愿一年風調雨順,好運不斷。
澳門:“利市”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板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
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這餐飯必備發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
中國臺灣:“食尾牙”
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臺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
初九這天,家家戶戶都需備下最好的美酒佳肴并燒香祭拜、演戲誦經,為“天公”祝壽。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節的最后的一天。中國臺灣人過年活動從農歷12月16日的"尾牙"開始。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別是生意人,為祈求新年發財,輒以牲體、金紙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賞員工,此叫“食尾牙”。
香港:討利
在香港過農歷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和傳統的截然不同!吧馀d隆”、“出入平安”等的春聯寄托了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而飯后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歷新年期間,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袄恰痹瓰椤袄隆保〈蠹罄麑捄靡忸^,也成為了春節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