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水滸傳筆記(精選3篇)
初二水滸傳筆記 篇1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但是,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才,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意愿,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我試想,假如讓他來我的身邊,相信沒有多少人能有他這樣的魅力。這不是因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為他有那么高挑的身材,更不會是他有大把的財富,就一點,就是他在別人眼中芝麻大的優點。請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優點,在這世界上就要滅絕了。
我總覺得我們在生活中對于朋友甚至親人少了一份親情,少了一份哥們兒女情。
我清楚的記得,在我依依呀呀學日語時,我經常毫無顧忌的到鄰居家吃飯,沒有禮節,沒有約束,只有歡樂。鄰居家的姐姐此刻和我還是和原先一樣好。在我哭著鬧著不上幼兒園時,我們和鄰居經常一齊聊天,但是我們開始裝上一扇木門。
此刻當我明白為了未來奮斗的時候,我家的門也轉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盜門。這就像一條河,讓我們和鄰居的感情隔在天地兩岸。這就像《禮記》里說的;“金大道即穩,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我們的社會很自然的少了一份愛,一份及其重要的愛——一份關懷。對于關懷,也許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喜笑顏開,就讓人感受母親般的關懷。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么,只能讓你的人格得到升華。
初二水滸傳筆記 篇2
我從小就喜歡看小說,尤其是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書,很感興趣,能夠說是百看不厭。此刻就單講《水滸傳》。
讀完了水滸傳,我認為這本書有三大好處。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里白條張順水性奇佳、智多星吳用文武雙全、還有入云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說《水滸傳》里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說中的108星。可如果要是真這樣寫,那么不僅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好處,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奉招破大遼到微宗皇帝夢游梁山伯,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眾多。可作者施耐庵在寫作方面,能夠說是游刃有余,由不得你不繼續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嘆服。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于歷史的記述。我認為,這樣一個類似于“神話”的故事,可對當時民不聊生、外敵入侵、戰斗力下降的社會表現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大家想,如果國家太平、人民生活舒適;如果徽宗皇帝向唐明皇一樣,那么怎樣會有數萬好漢奮勇起義?但有一點我不明白,宋江為什么不推翻宋朝,自己做皇帝。而要投降宋朝,做宋朝的奴才。不明白!不明白!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和政府腐敗的歷史書。
《水滸傳》里雖然有一些是虛構的,但這本書不僅僅能夠聯系現代的社會,還寫出了古代政府的腐敗。
《水滸傳》真是一本好書呀!
初二水滸傳筆記 篇3
吾讀水滸,覺其若一壇溫熱陳年濁酒,回味悠遠綿長,則分與天下布衣之士。一碗濁酒,一腔熱血,皆為英雄集結,替天行道以志酬。
一碗濁酒,英雄酣飲。
古曰:“時事造英雄。”在統治腐朽的北宋末年,正謂官逼民反,一百零八英雄好漢聚義于梁山,歃血盟誓,濁酒下肚,開懷暢飲,飲盡,酣暢淋漓。始,此日一百零八將酣飲這碗聚義之酒,其所見證大忠大義,皆成兄弟,乃以替天行道,保國安民作眾志也。吾感之,而曰:“酣飲不知醉,忠良之英雄,天下兄弟同一志者,替天行道也。”
一碗濁酒,英雄志酬。
古時男子平生志酬,即入室做官為政。戎馬半生,梁山伯一百零八將終擇招安。然吾起初,并未覺得招安善也。初讀覺實屬不妥,明知小人有奸,卻同朝為官,莫不怕有一日現無故變數?于是二讀,吾且諭矣,或許比生死更重要是英名志酬且罷。三讀終明其意,豁然開朗,招安,意味著梁山泊不再背負“草莽土匪”名號,而是歸順朝廷,真正作為大將為國所用,更加名正言順以酬替天行道之志。何為英雄志?乃強國衛民,福祉于民,而成于民。何為英雄志酬?乃不為名利仕途,不為俸祿和功成,以平定有擾家國之事、保衛社稷為志酬。平定方臘班師回朝,梁山泊之志早已酬。終,那日宋江李逵二人共飲這碗御酒,其舉國之忠義,乃了卻此生,保國安民之志已酬也。吾感之,動容惋惜之際曰:“英雄之志酬,慶而飲濁酒,意在回味過去共經歷之患難,從容不畏生死,只為兄弟忠良之情誼。
一碗濁酒,英雄沉暮。
“哥哥,外邊的天地怎么紅了?”
“兄弟,日頭落了。”
日落,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云稠;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自聚義堂改忠義廳,一百零八將各歸其位,天罡星已歸天界,地煞星還應入地中。
吾讀水滸,覺其若一壇溫熱陳年濁酒,回味悠遠綿長,后天下布衣之士飲盡之。
一碗濁酒,一腔熱血,聚得一百零八將,散盡天罡地煞星,雖然替天行道志已酬,吾仍感英雄情誼,乃揮墨寫下此余之感,以作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