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習俗與傳說主題作文(通用3篇)
關于端午節習俗與傳說主題作文 篇1
如果屈原在現代,他的投江會變成怎么樣?
屈原坐在火車上,思考著他將如何死呢?火車恰好運行到松花江上,屈原打開車窗便往外跳去,可是不曾想江水太淺,而且橋低,落入水中沒能淹死卻摔了個全身骨折。
一個月后,傷已好。屈原覺得還是要找個水流大而深的地方尋死。于是他來到了長江邊上,投入江中,可是不巧的是他又跳到了一條運沙子的船上,弄了一肚子的沙子,他心里尋思,這樣死還不如不死呢,以后我要選擇更好的.方式了。
幾天之后,屈原買了一張地圖,看了又看,找了又找,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地點,青島海軍基地。因為他知道沖進去,不是被淹死就是被亂槍打死的,因為那是軍事禁區。
那天,他買了一套名牌衣服,梳洗一新的頭也不回的閉著眼睛就往海軍基地沖。心中正納悶為什么沒聽到槍聲呢,撲通,他倒入水里,可是又被推了上來。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那天是海軍基地開放日,一只正在為游客表演的核潛艇又將屈原救了上來。
他想,既然老天三次都不讓我死,我就要用刀將自己刺死吧。幾天后他拿著一把菜刀,跑上人行道,說:“我屈原要和大家永別了”剛要用刀切自己的動脈時,有個歹徒跑了過來,把刀撞飛了,砍到了歹徒自己的腳,自殺的刀又幫警察立了功。
之后,警察給屈原送了一面上寫“見義勇為,人民英雄”的錦旗。以后屈原再也不想死了,因為死也實在太難了。
關于端午節習俗與傳說主題作文 篇2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那天,人們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里。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老人們說過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著名的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當初他因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石怒投汨羅江里。人們知道了,怕江里的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報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里,希望這樣魚蝦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那天正好是農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可以讓后人記住這一天。
端午節,我一起床便看見外婆在那兒忙上忙下。便問:我有什么可以幫你的嗎?外婆說:“你幫我包粽子吧。”
吃完了午飯,大家就會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去送粽子,看見他們臉上的笑臉自己也就慢慢的離開了,自己家的孩子來了,他們總是喜歡多吃兩個粽子,試試我們的粽子有多好吃。
看!那邊怎么有那么多人呀!哦!原來是大伙兒在那兒劃龍舟呀!兩隊隊手都坐在各自的船上,只聽到“啪”的一聲,他們都一直向前沖。人們也在旁邊努力的高聲吶喊著:“加油!加油!”時間一到,鑼鼓喧天,響徹云霄,熱鬧非凡!
端午節,大家都十分高興,在那兒吃粽子的吃粽子,劃龍舟的劃龍舟……大家都做著自己的事,都在開開心心地過這個愉快的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習俗與傳說主題作文 篇3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一團一、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一團一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