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夢征文1000字
支教情結里的中國夢
貴州畢節大水鄉華農大石希望小學 張貴禮
艱難地行走在貴州烏蒙深山間泥濘不堪的小路上,切身體味著孩子們上學的艱辛,慢慢回憶著走過的支教日子……我在小路的拐角處停下腳步,觀望群山,綿延起伏,望不到盡頭。也許你會為此絕望不已,因為希望被阻隔,夢想被遮掩,但山群之中卻有一所孕育希望和未來,充滿夢想和期待的山村小學——華農大石希望小學。這是我支教的山村小學,一所蘊含力量的小學。
當關于中國夢的聲音響徹神州大地時,我的內心難以平靜。我為我所做的選擇和付出感到無上榮光。一年深山的支教生活又多了一份深層次的價值和意義,深山里的孩子們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承載者和寄托者。而我作為一名支教志愿者正在為這個夢想奉獻青春和智慧,積聚平凡卻又不凡的正能量。
《天邊邊那樹紅杜鵑》,華農大石希望小學的校歌。我的支教之路緣起于這首為徐本禹所寫的歌曲。XX年前,徐本禹用他樸實的肩膀扛起了深山小學傾頹的教室,用真誠的諾言感動了中國,觸動了我稚嫩的心靈。我也想和他一樣把自己的青春描繪地如此有意義,把自己人生的價值踐行在祖國西部這片熱土上。有夢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動力。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走進了徐本禹就讀的大學。進入大學后,我了解到了更多關于徐本禹的故事,更見到了其貌不揚甚至給人感覺很“木”的老徐。聽他的講述,看他的紀錄片,成為紅杜鵑愛心社成員,積極參加各種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我對“助人為樂,助人有樂”有了更多的體會,對“擔得小愛,萬物皆愛”有了更真的感受,對“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本科畢業,我選擇了支教,選擇了徐本禹曾經給予過力量和動力的地方。支教夢想的實現讓我成長,讓我懂得了付出,讓我找尋到了有意義的青春。
宏大敘事的中國夢也是具體而微的個人夢想!也許平凡,也許簡單,中國夢卻因這千千萬萬的平凡與簡單變得觸手可及。十三億分之一的你我心中的夢想匯聚而成的是一分之十三億的中國夢!
烏蒙腹地的大水鄉大石村華農大石希望小學成為我一年靜心堅守的“圣地”。貧窮讓鄉親們充滿了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勇氣,十年努力,十年探求,今天的大石已今非昔比。鄉親們用自己的勤勞讓貧瘠的土地煥發希望,昏沉的大山出現生機。村里的教育面貌也因支教老師的接力而擁有了全新的生命力。我自豪于自己是接力志愿者之一,我們戮力同心,付出了十個三百六十五天,奉獻了屬于自己最美好的青蔥年華。
清晨,伴隨著瑯瑯讀書聲,我會和隊友們開始一天的工作。教學是我和隊友們最主要的工作。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體育等是我們主要承擔的課程。一年時間,這些課程會重復很多遍。你可能會問,這樣的日子不枯燥嗎?我會坦誠地告訴你確實很枯燥。開始有著享受不完的新鮮感,越到后來越是枯燥無味。可是我能夠和隊友們堅持。有時我們還能于枯燥中尋找別樣的樂趣。從宿舍走到六年級的教室需要爬樓梯,樓梯的階數永遠不會改變,可是我每次爬樓梯的想法總不一樣。有時,我會想當自己老去后是誰攙扶我上樓。有時,會想這樓梯在我們離開后會不會鋪上地磚……孤獨、無味的生活總會在不經意間向我的內心涌來,這是我能承受的。因為我是一名支教志愿者,是一名為孩子們的夢想,為鄉親們的期待和盼望而堅守、付出的志愿者。當我詢問孩子們的夢想是什么?他們會用樸實而真誠的聲音告訴我自己想成為一名武警,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成為一名博學多才的學者……孩子們訴說的心中夢想是坦誠的,是最純真的。他們的夢想需要我和隊友們去澆灌,去呵護。他們的夢想也是我們所期所盼的。“花紅易衰,青春難再”的感慨之于我的青春是值得的,雖孤獨,雖枯燥,但為夢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