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夢征文2000字
陜西茶人聯誼會 韓星海
癸巳年春分剛過,清明即將來臨的3月26日下午,我在辦公室正忙著處理手頭堆積如山的信札,突然,一個陌生而又親切的電話告訴我,經過省民政廳研究決定:陜西省茶人聯誼會經審查符合《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同意籌備成立……作為發起人與負責人的我,心中霎時涌起了詩意的浪花,一切將要從頭開始,這怎能讓我在一時激動中忘懷逝去的流金歲月,因此不由得感慨萬千……
君不見,愛茶之人,喝起茶來,總愛在一種人生的境界中感悟歷史變遷。此時,我手捧一杯香茗,在辦公室里信然徘徊,眺望窗外,陽光明媚,窗臺上我所種養的花草,給人以姹紫嫣紅的感覺。春天故事多,茶香知夢多。今年以來,當翻閱報刊和收看電視節目,或上網瀏覽重要信息,一個不約而同的話題是中國夢、民族夢、國人夢、幸福夢的字眼,陶冶著中華兒女的情操。此時,我幾乎不假思索的想起了陜西省茶人聯誼會各位會員的共同夢想,讓我們聯誼會與時俱進,早日成長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中的一員……讓愿望走進現實,把茶樹稱作嘉木,這又讓我聯想起了每年3月12日我國全民義務植樹節。這天,大家手拿鐵鍬和锨鏟,熱火朝天的掘坑植樹,甘當綠色使者。從小到大,我不知經歷過了多少回。尤其是在江南茶鄉,建園植茶蔚然成風,第一年栽下的茶樹幼苗,經過茶農們兩三年的精心管護,每逢到了清明時節,那齊腰高的茶樹就會萌發出嫩綠的芽頭,經過茶農采摘后一番加工,就會成為清香樸鼻,味道釅醇的茶品,誰喝誰就長精神。這種場面的人和事,我屢次在名茶產區都先后耳聞目睹過,不至一次次的讓我怦然心動,經常在品茶論道中思考著中國茶葉的發展軌跡……
中國是茶的故鄉,這話一點也不假!氨任葜嫛毙交饌,茶為國粹責任大。那是XX年6月26日,在有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古城西安一幫子愛茶人經過多方努力,由我牽頭發起,報送中華茶人聯誼會批準,成立起了一個分支機構——中華茶人聯誼會陜西小組,當時不到20人。就是這些“茶癡”的發燒友,以志愿者的心態,不要房子、不要位子、不要票子、不要車子、不要工資,義務為陜西茶文化、茶經濟、茶產業、茶品牌的繁榮與發展竭誠服務。舉旗的就是我這個被人稱作為“韓傻瓜”的人。起初,大家都這么認為:文化人就會在異想天開的“窮折騰”,成不了什么大氣候,到時候就會自生自滅,有些政府官員根本不屑一顧……然而,這種不同的聲音并沒有動搖我們的信心與決心。
為了讓茶人的精神在三秦大地上產生出回響,剛到不惑之年的我,只好離開了我最為喜愛的新聞工作者這一行,竭盡全力打造一支優秀的陜西茶人團隊,以實際行動要讓名不見經傳的陜南茶葉傳播到海內外……心動就要有行動。XX年5月13日,我和原寧強縣農業局局長丁振華同志,進行了長時策劃與精心準備工作,中華(陜西)茶人聯誼會第三屆年會終于在羌州故里、漢水源頭的寧強縣隆重舉辦。由于是以茶會友,探討茶業,形式多樣,陜西上百名茶人與主管茶葉產銷的政府官員們紛紛匯聚一起,共話全省茶業的加快發展步伐,交流茶文化、茶經濟、茶產業、茶品牌中就成為最突出的話題,異口同聲道真言。當時陜西茶葉界著名老茶人蔡如桂、程良斌、程純等人在茶會上高興的說:這是陜西改革開放以來首次的茶葉大會,吹響了陜茶大發展的沖鋒號!而茶會上,唱主角的就是茶人與會員們。從會場內外,不少的新聞記者、社會賢達、有識之士、種茶之人都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政府部門和主管茶葉的單位沒有做到的事情,而讓一幫子愛茶人做到了,開創出了陜西茶葉節慶和茶展會的先河……一步邁出,步步緊跟,扎實有效。隨后中華茶人聯誼會陜西小組已經不能適應于陜西茶事的發展需要,根據會員們建議與要求,擬定成立中華茶人聯誼會陜西分會,當時由于民間社團組織管理要求,并未批準,建議成立中華茶人聯誼會陜西交流中心,我仍被推選為主持工作的負責人。這其中由于管理體制不順,好多方面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陜西茶人聯誼會根植于三秦大地,經常是走茶鄉,轉作風,多貢獻,其組織茁壯成長。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先后在著名茶鄉紫陽縣、南鄭縣、太白縣舉辦過類似的茶事活動,然后分類排隊,逐一實現,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XX年來,在政府部門未能支持一分錢的情況下,還是迎難而上,在陜西城鄉、西安茶市、寺廟道觀、茶葉企業等舉辦過百場茶文化研討會和茶品推介大會,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成為陜西茶事活動的引領者和風向標,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肯定與認可。特別是在香港國際茶葉展會上,有我們茶人統一負責的展位;祖國寶島臺灣有我們陜西茶人考察交流茶文化的身影與足跡,從而一批高素質的茶人與茶葉品牌,也通過此平臺走向了全國與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