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作文800字(精選3篇)
二月三作文800字 篇1
棗陽市吳店鎮(zhèn)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鄉(xiāng),所以稱作古帝鄉(xiāng)。吳店鎮(zhèn)西南有座山叫獅子山,山上有座白水寺,是湖北有名的旅游文化名勝之地。帝鄉(xiāng)的農(nóng)歷三月三日,每年都要舉辦盛大的廟會,以紀念這位中國古代偉大的帝王。
――題記
農(nóng)歷三月初三日,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古帝鄉(xiāng)人潮涌動,齊集獅子山白水寺之上,游覽大好春光,瞻仰劉秀金像;舒展身心于山野,祈福平安于寺廟。
是日,八方游人如同百川歸海,帝鄉(xiāng)繁華之街道更顯節(jié)日之盛裝。滿街橫幅迎風招展,琳瑯商品擺放兩邊;勁歌熱奏吸游人,辣舞狂跳促展銷。街中車流如織,人流如潮。行人摩肩接踵,游者絡繹不絕;老人面露祥和之氣,小孩盡顯歡樂之容,青年極扮瀟灑之酷,少女盡穿時髦之裝。繁華錦繡,平日少有。
古帝鄉(xiāng)吳店鎮(zhèn),物華天寶,地杰人靈,交通便利,民風淳樸。憶往昔,龍飛白水孕育氤氳之氣,光武中興譜寫輝煌篇章?唇癯瑵h十高速橫貫全境,明星鄉(xiāng)鎮(zhèn)初顯靚麗容顏;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如火如荼,小康和諧社會芳容初綻。政治清明又顯盛世氣象,人民安樂再露喜悅情懷。三月三日是舒展之日,是自在之日,是喜慶之日,是祥和之日。
白水湖微波蕩漾,獅子山滿目青翠。嫩綠枝頭新葉招手,古色建筑古香依舊。白水寺前九龍環(huán)山,劉秀殿后萬木爭春。遠看山寺桃花朵朵盛開,近看洛陽牡丹株株吐艷。游樂場地不亞于迪斯尼樂園,文化戲臺不遜于梨園鬧春。山上處處人潮涌動,路上一片歡歌笑語。鼓樂喧天震動山野鳥獸,人聲鼎沸玩樂農(nóng)家莊園。白水碑廊似悠悠古韻彈唱從古至今的詩文真諦,陰麗華園像隱隱笙歌飄溢從冬到春的百花芳香。相機閃動留下難忘瞬間,數(shù)碼攝影刻下美好記憶。登騰龍閣俯視帝鄉(xiāng)高樓林立,坐三馬亭環(huán)看白水今日新貌。劉秀金身靜訴一段千年激越往事,帝鄉(xiāng)人民開創(chuàng)一頁今生盛世旅游。感時日之逢迎盛世,唱生活之再添斗金。游山乎其心情何等暢快!觀人乎其感覺何等愜意!呼八方游客,于明年三月三日攜親朋好友,盛節(jié)再相逢,古帝鄉(xiāng),白水寺,敞開雙臂歡迎你!
三月三是三月盛會,是帝鄉(xiāng)金春,是百姓節(jié)日,是人間天堂!
二月三作文800字 篇2
又是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每到這個時候,抬頭望望在天空中隨風飄蕩的風箏,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xiàn)出兒時的情景——
農(nóng)歷三月三,是傳統(tǒng)的“風箏節(jié)”,在我的故鄉(xiāng),這個時候是孩子們的天堂。
春風微微地吹過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大的小的,圓的方的,長的短的風箏。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還有燕子……
這些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放的風箏。那時候,我家里很窮,就只能放自己用紙糊的風箏,這也是當時最普遍的風箏了。
紙糊風箏很簡單,一張廢報紙,兩根竹子,另外一杯漿糊,再加自己的巧手,就可以做成令人心動的風箏了。
風箏糊好了,我們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心愿和理想。
迎著春風,讓手中的風箏放飛到天空。
風箏飄啊飄,有時翻兩個跟頭,有時搖擺一下尾巴……像是在跟我們訴說:一份成功·一份感動!
夜,來臨了。我們將手中牽著風箏的線,輕輕一放……
啊!風箏飛吧!飛得更高更遠!帶著我們的愿望盡情地飛吧!
……
光陰似流水,童年的美好時光,只能留在記憶深處回憶。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F(xiàn)在的我正當風華正茂,青春年少——我要回首昨天,吸取不足的教訓;把握今天,努力做好手頭上的事情;展望明天,有計劃地走好以後的人生道路!
朋友,跟我一起努力吧!!!
二月三作文800字 篇3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還說,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xù)做。第二天,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凈,(滑雪作文)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著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緊接著,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jīng)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外婆還告訴我說,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jīng)外婆這么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外婆說,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里蒸十幾分鐘,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著說著,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可是當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伙伴已經(jīng)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伙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并著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