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感悟(通用4篇)
抗日戰爭感悟 篇1
這個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抗日戰爭的影片。其中有一段是讓我們難以忘懷的,中國軍人和日本人打的非常激烈,雙方傷亡都很大,這時候日本人用飛機扔毒氣彈,中國軍人中毒了,活的人數都不到200人了,可是勇敢的中國人沒有放棄,用盡子彈后,他們用木頭和大刀照樣殺敵,最后與敵人同歸于盡。
中國的抗日戰爭,經過8年的艱苦戰爭,犧牲了無數的英雄,終于把日本人趕出了神州大地。換來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我們作為祖國的最年輕的一代,應該好好學習,為中華之崛起!
抗日戰爭感悟 篇2
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60年前的今天,我們抗日勝利了,日本無條件投降。所有國人都會把今天這個日子銘記于心的。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何取得勝利?直到今天,國際軍事歷史界仍有興趣地問:為什么二戰前的阿爾巴尼亞亡國了?為什么西班牙共和國在那么多的國際援助下失敗了?而中國的抗日長達20xx年,長期處于孤軍奮戰,鮮有外援,最終卻贏得了勝利!真實令人不可思議!
大而弱的中國卻打敗了小而強的日本,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要知道,在抗日戰爭以前,也有許多人認為中國武器不如日本,如果抗日的話,將會同阿爾巴尼亞一樣地滅亡,這種亡國論的觀點在后來被擊得粉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國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統一戰線旗幟下,由中國各族人民和海外華僑廣泛參加的全民抗戰。
抗日戰爭感悟 篇3
實行人民抗戰,是打敗日本侵略者最有效的途徑,這是奪取勝利的關鍵。抗日戰爭,由于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八路軍、新四軍等主力兵團為骨干,有敵后各根據地廣大人民群眾的參加,因此它具有深遠的計劃性、廣泛性和持久性,在整個敵后戰場,抗日軍民以普遍的游擊戰與運動戰相結合。許多國家的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強裂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并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質援助。
從1937年到1944年,美、蘇、英、法等四國向中國貸款約為10。478億美元,1。5億英鎊,10。3億法郎。由此可見,抗日戰爭,不僅是中國的事,也是亞洲的事,世界的事。抗日戰爭中,中國獲得的同情與援助體現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國際力量間的相互協作,體現出國際主義精神,對中國抗戰勝利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抗日戰爭感悟 篇4
早先的中國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國度,就現在來看,對人類事業影響最大的技術之四就是有中國的四大發明。就是這樣的一個強盛的國家為什么會被國土面積不到中國的1/25、人口只有中國的1/8的彈丸島國日本侵略。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主張:惟欲征服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而且在1932年日本侵占了山海關至黑龍江之間相當于日本本土3倍的11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并且提出了“先打中國”的侵略計劃。并且狂稱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征服中國。日本在上個世紀竟敢肆無忌憚的發動入侵,這不禁使我們想問為什么日本敢入侵中國?中國人們難道真的不行嗎?
眾所周知古代的中國也顯赫一時,也曾經出現過景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但是正是因為這些榮華讓統治者沖昏了頭腦,盲目自大的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不愿意去對外開放去吸收外來的先進技術,一味的閉關鎖國,完全脫離了世界的步伐,落后于世界的發展,而日本卻不斷的吸收有用的技術為自己的國家的發展服務。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以后現代化生產發展迅速,很快成為亞洲最現代化的國家,也是亞洲最強的國家。在技術方面中國明顯落后日本。日本是一個島嶼小國,資源貧乏,又有在,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為了盡快擺脫危機,日本選擇地域臨近,幅員遼闊,資源豐富而又落后的中國,并不斷加快侵略的步伐。
正所謂出師有名,為了更快的侵入中國,日本實施了一系列的舉措,實施“以華治華”、“以戰養戰”策略,建立“滿洲國”政權提出“大東亞共榮”口號,而先前的中國由于處于封建社會,思想受到限制,而且長期處于戰爭狀態下,人民很難受到良好的教育,國民素質較低,而這時的共產黨剛起步,加之日本先入為主,共產黨的政策方針難以在群眾中展開,就在這種狀態下,肯定有一部分人失去理智,甘愿認賊作父為其服務。由中國人來勸說中國人支持日本在中國的統治,為日本在中國更好的統治提供了保障。
再看中國內部,多次的戰爭失敗讓中國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的條約,大量白銀外流,此時的中國就好比一個少糧食的饑餓的人,糧食不斷被人搶走,又加重了自己的饑餓,如此循環豈有不敗?并且一次次戰爭失敗使人民喪失了斗爭的勇氣,戰斗力下降。不僅如此中國近代處于長期軍閥混戰,不能形成一股力量,就在最后關鍵時刻,蔣介石不顧民族安危,只考慮個人利益,毅然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日本的侵略,他電告東北軍“日本此舉不過是尋釁性質為免除事件擴大起見,絕對抱不抵抗主義”。這種態度是日本侵略者更加無所顧忌的用武力大規模進攻中國,殊不知唇亡必齒寒。
從種種跡象看似中國處于劣勢,難道中國人民真的就沒有實力了嗎?國就不能勝利了嗎?答案是可以,我們有實力。就像宋慶齡年輕的時候說過的那樣,當時的中國雖然在沉睡,就像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但始終有一天會醒來,一旦醒來,將會震驚世界。日本也是因為自己太有優勢,從而忘乎所以,所以他只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卻忘記了很正要的東西,那就是中國有悠久的愛國傳統。雖然蔣介石不抗日,不代表東北軍首領張學良不抗日,不代表十三路軍總指揮楊虎城沒有愛國心。正是兩位愛國將領的支持,是我們進一步掌握了主動權,中國是一個多難興邦的國家,正是因為受到如此的挫折,這些恥辱教育我們,是我們知道一味的退讓只能出處處于下風,只能受欺負,我們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國人民必須團結起來,這使我們的愛國情懷日益高漲起來。而我們經過了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洗禮,民主科學意識更加濃厚。日本發動的戰爭是非正義性的,而中國自衛戰是正義性的。
在另一方面,毛澤東也指出“力量的對比,不但是軍力的對比,還是人心向背的對比”。中國有句古話“得民心者的天下”,唐太宗也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前泰國他信就是指這一點,所以他給人民的利益非常大,就算最后查出他有問題,但是他出任的支持率還是很高。就抗日戰爭來看,我們的游擊隊伍在56個民族中展開,看似一盤散沙,但是我們卻有統一指揮,有同一個目標,是一個有機整體。“七七事變”日本妄圖破壞中國統一戰線根基,這卻促使我們抗日戰線的形成。所以,戰爭的勝利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回顧歷史我們感慨萬千,展望未來我們任重而道遠。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忘乎所以,因為我們是處在一個在國家實力做后盾的相對和平時期,一旦實力弱了,必然會受欺負。古代孟子就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所以我們也要居安思危。所以我們要永遠記住歷史,不忘國恥,因為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落后就要受歧視,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人人都要認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踏踏實實學好自己應學的一切。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雖然個人力量很小,但我相信積小流成江海,我們的祖國便會永遠閃耀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