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專題報道心得體會
觀看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專題報道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位年僅30歲的北京師范大學法學碩士,有著無限美好的未來,本來可以選擇留在繁華的大城市,然而她卻放棄了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毅然回到家鄉、回到農村,義無反顧地投身到脫貧攻堅第一線,成為一名光榮的“第一書記”,用美好青春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黃文秀的精神并沒有隨著她的生命一同消逝,而是化成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榜樣,激勵著我們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作為一名社區的共產黨員,我認為我們應該做到:
一、甘于吃苦,戒驕戒躁。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雖然面對著“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繁瑣與窘境,但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摒棄急躁、浮躁的態度,克服散漫、慵懶的習慣,主動沉下心、撲下身,深入居民小區樓院,征求社情民意,推動社區治理,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二、勇于擔當,甘于奉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向榜樣看齊,向典型學習,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把服務居民群眾當作事業干,在平凡的崗位上踏實工作,任勞任怨,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社區的每一寸土地,用真情和實效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面對有損黨的純潔性、先進性的行為和言論,要敢于站出來予以制止,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主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積極主動挑擔子,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奉獻在前、吃苦在前,不與組織講條件,不給組織添麻煩,努力攻堅克難,奉獻在社區,奉獻在基層。
三、扎根基層,不懈奮斗。“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作為社區干部要把居民滿不滿意作為衡量我們服務工作的一把尺子,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服務居民。黃文秀同志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在平凡的崗位上用一顆赤誠之心帶領群眾精準脫貧,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也是一名社區黨員干部,也是黨的事業傳承者、追夢人,一定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堅定理想信念,用只爭朝夕、久久為功的精神和飽滿激昂的熱情去打造“幸福”、“幸福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