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心系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師德主題征文2000字
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只有大力發展教育,才能迎來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實現中國夢。第一范文網小編在此整理了20xx心系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師德主題征文20xx字,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20xx心系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師德主題征文20xx字篇1
詩人雨果說過:“世上有一種東西比所有的軍隊都強大,那就是,恰逢其時的一種理想。”從黨的到全國兩會,“中國夢”正在成為一個新起點,召喚13億中國人民共同去暢想、去攻堅、去創造、去實現。偉大的目標源于偉大的夢想;偉大的事業,成于不懈的奮斗。站在歷史新起點上,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信心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這樣的理想恰逢其時。
對每個中國人來說,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拼搏夢、奮斗夢、興國夢、強大夢、繁榮夢、昌盛夢、幸福夢!而要實現中國夢,最重要的是發展教育,振興教育。作為一名基層的教育工作,我們要牢記使命,通過扎實工作,成為孩子理想信念的引導者,幫助孩子敢于筑夢,為孩子放飛夢想架起天梯,帶領孩子一起奮斗,實現“育才夢”,做一名幸福教師。
一、敢于有夢,點燃希望
孩子是擁有夢想的。他們憑著豐富的想象力,往往會編織起一個又一個夢想,盡管有時似乎不知天高地厚、異想天開。因而,對待孩子的夢想,教師一定要熱情鼓勵、鼓勁,為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助力。當然,孩子夢想的實現不會一帆風順,除了自身思想、心理的不成熟外,對客觀條件認識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他們面對困難,往往不是迎難而上,而是放棄夢想,甚至失去尋夢、筑夢的動力。故而,敢于筑夢,就是鼓勵學生敢于面對挫折和困難,刻苦努力,奮力而上,執著追求,夢想就一定能成為現實。
教育是培養“創造未來的人”,開發孩子潛能、張揚孩子個性、增強孩子綜合素質是學校辦學的宗旨,也是孩子實現夢想必備的素質和能力。作為老師,應摒棄應試教育的思維方式,落實“綠色指標”,及時引導學生,播下夢想的種子,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讓每個學生幸福成長。夢想是面向未來的,青少年敢有夢想才能擁有未來,敢有夢想才有目標,有希望才會奮斗,點燃學生心中的夢想,就是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使學生始終擁有夢想,這是學生保持生機,激發青春活力的源泉。“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當代青少年生長在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它給每一個擁有夢想的青少年提供了廣闊的天空和充分的機會,每一個青少年的個人夢必將匯集成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以青春夢托起中國夢。
二、勇于追夢,放飛青春
夢想是美好的。但追夢的過程卻往往異常曲折和艱難。勇于追夢,就是鼓勵我們的孩子以勇敢精神面對困難,不畏艱險,不怕失敗,始終追求夢想。這種追求也就是要把個人奮斗與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緊密結合起來,使個人夢具有更為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時代意義。在教育的征程中,老師要鼓勵和支持我們的孩子勇于追夢,維護孩子追夢的正當權益,包容學生追夢過程中遭遇的失敗,為他們追夢托底,營造良好的氛圍,搭建追夢的舞臺,使青少年充滿夢想與希望的人生更加精彩、更有意義。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激發學生熱情、青春夢想、生命活力的平臺。我們的教育要激勵學生育愛國之情、立報國之志、成建國之才、踐效國之行;進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教育,開發創造潛力,鼓勵追求新知、大膽探索,在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作為;要以中國夢引導學生未來發展,體現生命價值,為學生實現夢想增強素質和能力,助力學生成就夢想;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行因人而異的無差別教育,滋養學生的個性品格,豐富學生的生命價值,使學生的個人夢想更具有生命價值,為社會提供正能量;要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因為做人比做事更為重要,這不僅是基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民族復興實現強國之夢的百年大計。只有家;,與社會緊密結合,形成育人合力,才能實現教育的育人夢。
三、勤于圓夢,成就人生
夢想的實現需要青少年勤奮努力,只有超常的勤奮,才能獲得超常的成就。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照務`國,實干興邦。任何貪圖安逸,空談不干,其結果只能使夢想變成空想、幻想,“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勤于圓夢,成就人生,要先立志,惟有立大志方可成大業。少年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成就救國救民、立國利民的千秋偉業。中國夢為學生確立了人生坐標,使學生找到自我價值評價的準繩。我們要努力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引導學生成為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順應時代潮流,以小我激發大我,不僅實現個人發展的夢想,更應鑄就利國利民的輝煌業績,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貢獻力量。再次要育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圓夢需從學習開始,靠本領成就人生。只有愛學、勤學、善學,才能圓夢。正如所指出的,學習是成長的進步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要引導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在實踐中不斷擴大新知,學會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升解決問題的技巧,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使課堂知識和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打造服務祖國、振興民族、造福人民的真才實學,不斷提高成就人生所必須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為今后實現科學夢、成才夢、成功夢做好素質和能力的準備,使自己早日成為能夠實現中國夢重任的社會有用人才。
20xx心系中國夢做好引路人師德主題征文20xx字篇2
好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顯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質。
第一,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老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不能想象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為好老師。唐代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了。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
第二,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為人處世、于國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價值觀。一個老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老出問題,怎么能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
“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并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
師德是深厚的知識修養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老師自我修養。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應該是每一個老師的不懈追求和行為常態。好老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
好老師的道德情操最終要體現到對所從事職業的忠誠和熱愛上來。好老師應該執著于教書育人。我們常說干一行愛一行,做老師就要熱愛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崗位僅僅作為一個養家糊口的職業。有了為事業奮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師這個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績。如果身在學校卻心在商場或心在官場,在金錢、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當不好老師的。
第三,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老師自古就被稱為“智者”。俗話說,前人強不如后人強,家庭如此,國家、民族更是如此。只有我們的孩子們學好知識了、學好本領了、懂得更多了,他們才能更強,我們的國家、民族才能更強。
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學生往往可以原諒老師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老師學識淺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知識儲備不足、視野不夠,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游刃有余。
國外有教育家說過:“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在信息時代做好老師,自己所知道的必須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范圍,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
陶行知先生說:“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這就要求老師始終處于學習狀態,站在知識發展前沿,刻苦鉆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過去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看,這個要求已經不夠了,應該是要有一潭水。
第四,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恒的主題。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老師的愛,既包括愛崗位、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有人說,好老師的眼神應該是慈愛、友善、溫情的,透著智慧、透著真情。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有愛才有責任。好老師應該懂得,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正是因為愛教育、愛學生,我們很多老師才有了用一輩子備一堂課、用一輩子在三尺講臺默默奉獻的力量,才有了在學生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勇氣,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學的銳氣。老師責任心有多大,人生舞臺就有多大。
老師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離開了尊重、理解、寬容同樣談不上教育。“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也多術,就是要求老師具有尊重、理解、寬容的品質。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教育力量。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寬容,是每一個人在人生各階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兒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一些調查材料反映,尊重學生越來越成為好老師的重要標準。好老師應該懂得既尊重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昂首挺胸,又通過尊重學生的言傳身教教育學生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