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防汛工作匯報優秀范文精選
防汛工作是一項關系著群眾生命與財產安全的大事。防汛工作人員要做好工作總結,同心協力,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防汛工作匯報,歡迎閱讀。
20xx年防汛工作匯報篇1
今年汛期,我市各級黨委、政府以及防汛抗旱部門始終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減災工作方針,統一指揮,科學部署,分級管理,強化落實,防汛減災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成功應對了“5•09”、“6•22”兩次連續強降雨的襲擊;二是全市登記注冊的390座各類型水庫運行正常,沒有出現較大的險情和安全事故;三是防汛減災工作效益明顯,減少農田受災面積1.56千公頃、受災人口25.3萬人,減免直接經濟損失0.78億元。主要做法有:
一、認真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制。我市防汛減災工作全面推行行政首長責任制,具體到每一座水庫、每一座水電站都按要求落實了防汛責任人和技術負責人。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于4月18日在《桂林日報》上公布了大、中、小(一)型水庫的防汛行政責任人和防汛安全管理責任人名單,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并同時下發《關于履行水庫防汛安全職責的通知》,要求相關責任人切實擔負起水庫安全度汛責任。
二、積極做好各類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和報批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于3月14日發出通知,要求各縣、區結合各地各工程的實際情況,認真抓好縣城防洪應急、水庫防洪搶險、山洪災害防御等應急預案的編制和修訂。4月底,各縣區都按通知要求編制修訂了與當地汛情、工情等相適應的應急預案,并加強宣傳和組織人員進行演練,做到有備無患。
三、強化會商應對,科學部署防汛減災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多次召集國土、氣象、水文等部門利用防汛視頻會商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衛星云圖接收系統及實時監測系統進行會商,分析和研究防御對策措施,并及時將會商結果向各鄉鎮、有關部門通報,同時切實加強對防汛備汛工作的指導和督促。入汛以來,市防汛辦先后向各縣、區及有關單位發出暴雨洪水預警、防御通知等文件近60份。
四、認真組織實施水庫安全大檢查,確保安全度汛。汛前,市水利局及時向各縣區、相關單位發出做好水庫、水閘、堤防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區、各單位組織技術人員對各自負責的水庫、水閘、堤防工程進行一次地毯式的安全度汛大檢查。同時,市水利局還先后6次派出檢查組分赴各縣區檢查各大、中、小型水庫和在建水利工程項目安全度汛情況,做到汛期不過,檢查不停,嚴格督查各項度汛措施落到實處。
五、全面實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市防汛辦加強汛期值班,由市水利局領導帶班,及時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災情,并積極做好信息的上傳下達,為領導指揮抗洪搶險決策提供依據。同時定期不定期對全市250多座水庫的值守情況進行了電話抽查,并對抽查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上半年我市各類水庫運行正常,沒有發生險情和安全事故。
六、加快實施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建設。截止到5月上旬,全州、興安等10個全國第一批山洪防治縣完成了監測系統、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的建設任務,汛期各縣區利用該系統監測降雨量,及時提醒暴雨區群眾及時做好防范工作,發揮了監測預警的作用。
七、加強防汛搶險物資儲備,落實搶險救災隊伍。截止到4月底,我市落實搶險橡皮舟114只、沖鋒舟43艘、機動船96艘、麻袋22萬條、編織袋27萬條、樁木3300立方米、救生衣3000件等,總價值2580萬元;落實搶險隊伍50支,搶險人員2890人。同時,市防汛辦還認真抓好防汛各項業務培訓工作,先后舉辦了山洪災害防御、防汛抗旱指揮長、防汛搶險專家技術、沖鋒舟駕駛及水上救援技術等業務培訓班,培訓各類業務人員420余名。
20xx年防汛工作匯報篇2
一、近段時間來所做的工作
1、修訂了各類預案。我們組織水利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各水庫、水電站、各山洪地質災害防御重點村摸清情況,分類指導,及時修訂了全縣兩座大型水庫、86座小型水庫、31座小水電站防汛預案和50個山洪地質災害防御重點村緊急轉移預案,增強了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強水庫排查。3月22日至28日,水利局正副局長和局黨委委員分別帶隊,率技術人員分五個組,對全縣中小型水庫、15個鄉鎮防汛準備工作進行一次全檢查,重點檢查了水庫樞紐安全狀況、防汛責任制落實情況、水庫防汛預案、山洪災害易發區人員緊急避險預案等各種預案的修訂及落實情況;防汛搶險隊伍的組建情況;山洪地質災害防御村級報警設施運行、維護和管理情況。發現水庫基本正常的有59座;涵洞或臥管漏水嚴重的水庫有9座;壩基、壩身散漏或管涌的水庫有10座;存在其他問題的水庫有8座。
3、應急處理水庫兩座。今年入汛以來,我們對粟米沖、羅山洞兩座水庫新暴露出來的涵洞漏水險情采取工程措施加以處理,羅山洞水庫現正在處理之中。
4、開展防汛知識培訓。4月26日,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鄉鎮水利站長和水利局技術人員進行防汛業務知識培訓,切實提高他們的查險處險能力和搶險水平。
二、當前防汛形勢分析
1、雨情。今年前段降雨量偏少,截止今天,全縣平均降雨609.7毫米,較歷年同期平均降雨量637毫米少27毫米,全縣年平均降雨量1392毫米,后階段降雨量可能比較大,防汛壓力比較大。
2、水情。水庫、山塘蓄水偏少,較歷年同期少30%。下源、堯虞塘、楓樹坑、顏嶺四座中型水庫蓄水分別為1081萬立方米、444萬立方米、660萬立方米、380萬立方米。小型水庫正常總庫容4916萬立方米,目前蓄水僅1944萬立方米,蓄水量占正常庫容40%。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水庫存在安全陷患。
1、氣候形勢。一方面氣象專家預測今年將發生“超厄爾尼諾現象”,災害性天氣出現的機率較大,極端氣候現象如暴雨、干旱等發生的頻率將會加快;另一方面去年入冬以來氣候上的反常現象好象在印證這種可能,氣溫陡升陡降,天氣暴冷暴熱。據市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我市汛期總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多,且集中在5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雨水相對集中,形成洪澇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2、縣情特殊。我縣是一個易澇易旱、災害頻發的地區,在氣候、地理上有如下特點:一是氣候復雜。我縣年均降雨量1300多毫米,降雨時段分布極為不均,4至9月份約占全年總降雨量的70%。三是龍山是全省有名的暴雨中心。
3、防洪現狀。上周縣政府組織了防汛督查,發現了許多問題。一是思想準備不足,對防汛認識不夠。譬如水庫都落實了防汛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監護人,但大部分行政責任人還沒有到水庫去過,部分鄉鎮防汛搶險物資沒有儲備。防汛預案操作性不強。二是防御山洪地質災害經驗不足。三是基層水利隊伍不穩,業務素質較差。
二、今年防汛重點
1、中小型水庫保安。我縣共有4座中型水庫和75座小型水庫,存在近20座病險水庫,堯虞塘、顏嶺、紅領巾、梅子壩、水牛坑為水利部認定的險病水庫(三類壩);石坑(嚴塘)、毛蝦(小塘)、大垅里(新田鋪)、協作(潭溪)、荷葉塘(坪上)、凌波塘(雀塘)、庵塘沖(陳家坊)、孟沖(太芝廟)、向東(巨口鋪)等水庫不同程度存在險情。這些水庫仍然是防汛的重中之重。
2、山洪災害防御 。我縣山洪災害易發區點多面廣,共有36個重點防御村(市定23個、縣定13個),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相當薄弱。
3、水電站。我縣有26座小水電站,特別是近年修建的大部分屬“三邊”工程,邊規劃、邊設計、邊施工。其引水壩和渠道防汛應引起重視。
三、工作措施
1、抓查險處險工作落實。一方面,要加緊查險。縣防汛指揮部已向縣級責任人發通知,要在4月30日前組織一次汛期大檢查。同時要建立經常性的巡查和管理制度,特別是具體看守管理人員,要堅持執行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險情,及時消除隱患,當庫區出現降雨和洪水時,要晝夜在崗,加密巡查。另一方面,加緊處險。各地對查出的隱患險情,要認真整改,務必在主汛期到來之前,完成處險任務,如龍溪鋪鎮后塘水庫承包人在溢洪道上建房,坪上鎮梧桐水庫大壩上建寺廟,小塘鎮黃泥塘水庫臥管堵塞等。騾馬水庫由于工程量大,又加上上半年降雨較多,不利于施工等,工程一時難以完工,但要確定安全度汛措施。
2、抓防汛物資和隊伍的落實。物資儲備既是防汛的難點,也是防汛的重點。對防汛物資,實行定點儲存,造冊登記,專人管理,做到一有汛情,能立即調得出,用得上。在搶險隊伍方面,要登記造冊,實戰演習,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在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添置報警設備,并要組織一次緊急避險演習,讓群眾了解預警信號、熟悉逃生路線、掌握一定的逃生常識。在緊急情況下,做到居民能安全轉移。
3、加強水庫防洪調度。以批準的汛期調度運用計劃為依據,科學調度。要嚴格防汛紀律,堅決杜絕擅自超汛限水位運行的事件發生。
4、抓防汛值班的落實。從4月1日至9月30日,縣防汛辦、各鄉鎮防汛值班室、氣象局、國土局要堅持晝夜值班制度,24小時不離人;其他成員單位負責人手機24小時開機;值班人員要做好詳細記錄,防汛信息及時上傳下達,絕不能因信息受阻而貽誤戰機,釀成損失。
5、加強部門配合。財政、水利、氣象、國土、交通、電力、通訊等要落實部門負責制,明確自已的職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四、急需研究解決的幾件事
1、為認真貫徹落實市防汛會議精神,安排今年防汛工作,建議5月1日前召開全縣防汛抗旱工作會議,鄉鎮長、分管領導、水利站長,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筱溪水電開發公司、曬谷灘水電開發公司負責人參加。
2、對全縣山洪地質災害易發村配置高音喇叭,市定23個村、縣定13個村,按20xx元/村計算,需資金7.2萬元,市定23個村市財政按1120元/村補助,要求國土局按1000元/村負責,不足部分2萬元(培訓、演習1萬元)由縣財政解決。
3、請求盡快解決鄉鎮水利站差額撥款人員待遇。
20xx年防汛工作匯報篇3
XX市是XX省省會,位于XX省中北部,地處贛江、撫河等五水之尾,座落鄱陽湖濱,下轄四縣五區和五個開發區(新區),總面積7400平方公里,總人口475萬,20xx年全市gdp1409億元,財政總收入190億元。XX市地勢低洼,易洪易澇,是全國首批確定的25座防洪重點城市之一。全市現共建有各類水利工程7400余處,其中外洪圩堤72座,總長1128公里,中小型水庫489座,機電排灌站總裝機23萬千瓦。98年以后,在水利部省水利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城市防洪排澇標準明顯提高,昌南、昌北兩個百年一遇防洪包圍圈基本形成,城區電排總裝機達到2.5萬千瓦,排澇標準達到20xx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干。城區主要圩堤有富大有堤、贛東大堤、南隔堤、沿江大堤,主要電排站有青山湖電排站、新洲電排站、前湖電排站、魚尾電排站等。
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生命安全”這一中心,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精心部署,扎實工作,從早、從嚴、從實做好各項防汛準備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防汛準備情況
1、落實防汛責任制。汛前,市縣鄉三級防汛指揮機構和防汛指揮部成員已調整到位,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重要圩堤、水庫、蓄滯洪區等都落實了縣級以上領導為行政責任人。3月底至4月初,市縣鄉層層召開了防汛工作會議,層層下發防汛目標任務書,對今年的防汛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開展防汛檢查3次,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逐一下發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到位。市縣鄉三級防辦4月1日起實行24小時值班,確保訊息暢通。
2、組建防汛搶險隊伍。全市組建了13萬人的群眾性防汛搶險隊伍,市防總組建了3.7萬人的突擊搶險隊伍;全市482座小型水庫549名安全管理員已全部完成了選聘續聘,全部上崗到位開展汛期巡查值守報汛工作;全市87個鄉鎮防辦進一步優化配齊配強了專兼職工作人員。
3、編制和完善防汛預案。為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市政府印發了《XX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根據水利工程度汛方案的編審程序和要求,完成了圩堤、水庫、蓄滯洪區等水工程度汛方案的編制并如期下達執行。進一步完善了山洪災害危險區居民轉移方案和跨汛期施工、破堤破壩等工程的度汛方案。
4、備足防汛物資。為及時補足年初抗冰凍災害中消耗的草袋,市財政安排100萬元專款,目前草袋已補充到冰凍前數量。據統計,現在全市儲備草袋238萬條,編織袋409萬條,麻袋36萬條,卵石29萬方,塊石4.8萬方,救生衣3435件,救生圈80只,救生船2只,沖鋒舟11艘,均達到或超過計劃數。
5、落實防汛資金。市縣財政進一步加大了對防汛資金的投入,市財政安排了600萬元用于購置防汛物資、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和水庫除險加固;XX縣財政投入280萬元用于水毀工程修復和防汛塊石、防汛草袋的購置;XX縣財政投入170萬元對6處重要險工險段水毀工程進行了整治;其它縣區也安排了防汛除險資金。20xx年市級防汛工作經費已落實55萬元,縣區防汛工作經費不少于20萬元;20xx年度省市47.4萬元水庫巡查報汛費全部下撥到有關縣區,并已發放到人,20xx年度水庫報汛經費正在安排之中。
6、做好工程準備。去冬今春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共投入1.22億元,實施水庫除險達標40座,加高加固圩堤60公里,疏浚河道118公里,修復水毀冰毀工程和險工險段963處(座)。全市列入國家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規劃的197座病險水庫已完成除險加固181座,啟動了列入國家專項規劃的24座病險水庫前期工作,年底前將開工建設,確保三年內完成除險摘帽。
7、實施防洪暢通工程。全市五萬畝以上圩堤、重點小(一)型以上水庫基本實現了路通、電通和話通,其它防洪工程大部分實現了通路、通電和通話;市縣區防汛網絡實現了互聯互通,并與市應急指揮系統實現無障礙鏈接;實施贛江南昌段河段采砂專項治理,4月1日起所有采運砂船集中停靠管理。
二、下階段工作安排
以這次周英副部長一行來我市視察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防總指示和全省防汛工作會議精神,時刻繃緊防汛這根弦,做到有水無水作有水準備,小水大水作大水準備,扎實推進各項防汛準備工作。
1、開展防汛檢查。4-5月份將安排兩次防汛檢查,即市防總成員防汛大檢查和全市防洪工程大排查,檢查重點有五個方面:一是中小型水庫隱患排查;二是在建水利工程度汛措施;三是重要圩堤的險工險段、破堤工程和穿堤建筑物;四是防汛物資儲備;五是河道清障情況。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抓好整改。
防汛工作情況匯報各類報告
2、開展防汛知識培訓。擬于5月上旬舉行全市防汛知識培訓班,對縣區、鄉鎮防汛指揮長,水庫安全管理員,防汛機動搶險隊員,鄉鎮防汛辦主任等進行防汛搶險業務培訓。
3、開展防汛隊伍演練。擬于5月中旬組織市級防汛機動搶險隊、民兵舟艇連和潛水員分隊開展搶險救災實戰演練,進一步提高抗洪搶險實戰能力。
4、加強應急管理。堅持防汛值班制度,根據汛情需要及時加強值班力量,確保防汛指令、訊息暢通。加強暴雨、洪水預警預測,搞好防洪排澇指揮調度,確保防洪工程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5、做好防旱抗旱準備工作。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時,積極做好防旱抗旱準備工作,加強各類蓄水工程調度,汛末合理攔截“最后一場雨”,為抗旱儲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