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記:南鑼鼓巷
初聽南鑼鼓巷,是幾年前經友人推薦與我,說此地是北京的老胡同,值得一看。自此,南鑼鼓巷便被種植在腦海中。此次的北上,特意安排了一天行程。
計劃行程前夕,京城下起了不多見的連雨。清晨,看著窗外斜而密的雨柱,再看看身邊的女兒,猶豫再三。想想第二天的返程,終于下定決心,冒雨前行!
行進北方的雨中,與家鄉的雨中漫步,有著截然不同的心境。心懷滿滿的期待,以至于出門不久渾身被淋得濕透而渾然不知。
當地鐵抵達南鑼鼓巷站時,行走在人行通道,道旁滿是老北京人栩栩如生生活點滴的壁飾,讓人對即將到達的南鑼鼓巷更充滿了無盡遐想。
出發前夕,原本想搜尋一下關于南鑼鼓巷的資料,但執拗的自己,唯恐打破了自己對它的第一觀感,因而,放棄了前期的功課,冒失走進了雨中的南鑼鼓巷。
被雨水沖刷得顏色亮麗的牌坊下,一條略顯寬敞的青磚馬路延伸而至,路的兩旁立滿了古色古香青磚琉璃瓦房,待走細看,原來是琳瑯滿目各色小商品店。平日里原本不喜歡逛街的我,經不住兩旁各種極具古典氣息、民族風情小商品的誘惑,興奮地走進了第一家店鋪。看著店內擺滿各種古時宮廷女子專用的胭脂、香囊等用品,極具古韻的搪瓷陶罐,搭配著各種古今色彩交錯的包裝盒,讓我們恍如穿梭在時光隧道。之前從不擺弄小商品的女兒,滿是興奮而又愛憐地撫摸著裸露在外的小物件。
初見柜臺內陳列各種獨具匠心的工藝器皿,被設計制作者如此細膩而又豐富的想象力所震懾!芙蓉出水、魚水交融、清澈見底、色彩淡雅而又別致……待到細看之時,才發現眼前陳列之物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用手指輕撫,水是玻璃狀固體,動靜之物或沉于固體之下,或“浮”于固體之上。情不自禁中,按動了鏡頭,店員見狀客氣地告誡我“小店禁止拍照!”滿臉羞愧的我收起了手機。因而,僅存的一張照片更被視為尤物,即為尤物,哪能輕易流傳?
雨越下越大,行走在巷道,積水沖刷過腳背,卻無法阻擋住我們穿梭古今的步伐。路邊,一家透過暖暖而又溫情的燈光下“心靈便當”深深吸引住了我們的眼球,輕輕步入店內,絲絲淡淡檀香飄入鼻孔;寧靜而又幽深的音樂飄進耳畔,侵入心肺;穿著古式服裝的女店員一臉微笑,如遇故人地問好聲,仿佛將我們帶入心靈驛站。
若不是一排排貨架,我們有種偶遇古代隱居山中的隱士家中,裊裊清香和著古曲讓人恍惚不知所以。“神清氣爽”幾個大字下,擺放著風格不一、做工精細的“兔爺故事”。經店員細心介紹,店內主要以不同風格的“兔爺”為主,“兔爺”英武神明,坐騎各不相同。后來經查,才知道兔爺故事的來歷,相傳兔爺是嫦娥派玉兔,披上神像的鎧甲來到人間,替百姓消除了瘟疫,后被老北京人奉為保護神,因而演變成了如今的一種吉祥物。
另一排陳列架內,擺放了各種老北京人生活概貌,賣糖葫蘆、下棋、拎著鳥籠逛街、街頭理發……一幅幅生動而又閑適老北京人的生活展現眼前,耳邊似乎響起了“賣糖葫蘆喂”、“磨剪子嘞”……我們置身在一片老北京人生活的繁華街道。
“如果您喜歡的話,可以盡情留影。雨天您進店能享受到這份寧靜也算是有緣,晴天人就特多。”耳邊響起了店員溫柔而又磁性的聲音,我們被拉回到現實中。由于之前一家的碰壁,我不敢有照相的奢望,聽后我驚奇地向店員再次確認。在得到她的許可后,我無限感激地留下老北京特有的“兔爺故事”、“老北京人生活”、“十二生肖故事”一組鏡頭。
離開“心靈便當”,竟有絲絲不舍,這大概就是民間藝術的魅力所在,在心靈暫歇的間隙,給你講述著一個個生動而又閑適的故事,和上音樂與特有的檀香熏陶中,人的心靈得到了放空。
暴雨如柱,迫使我們無法拐進南鑼古巷所有交叉的小巷。拿起手機,未來得及對準,水珠早已模糊了鏡頭。拐進了雨中的雨兒胡同,路標中“齊白石舊居紀念館”深深吸引了我們。
沿著小小四合院大門入內,不曾想一睹了當年一代宗師的高仿筆墨,與簡陋的生活起居用品等。畫案前,長須飄飄的宗師似乎在揮筆灑墨,頃刻間,《松壽》、《芋苗與蝦》、《無量壽佛》等作品躍然紙上。
在大師的舊居內,我們粗略了解了他的生平。大師曾渡過了困頓童年,少年時期以木匠為生,青年時期開始拜學詩畫,中年時期的五出五歸開闊了他的視野,之后在家鄉幽居潛心學藝,直至留給后人無數珍貴作品。簡單的生平道出了一代宗師的成長之路。大師的生平,再次向我們道明,只要認準了目標,持之以恒的堅持,無論多久都不會為時過晚,成長的路上總會有不同的收獲,成功與否倒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離開舊居前,再次瞻仰了雨中大師慈祥的雕像,帶著大師低語告訴我們滿滿的收獲,告別了雨中的舊居。
巷邊,風格不一、緊閉的大紅門,似乎在告訴我們,院內住著不同姓氏的家族,很想敲響門上的鐵環,看看里面幽深的長廊下,是否有一家子老北京人正過著閑適、平淡而又傳奇的生活。一陣狂風吹過,夾著大雨,沖斷了我的思緒,看著身旁的月和女兒,恍惚間從想象的古院中回歸到現實。
走出雨兒胡同,再次沿著主巷,一一領略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小店,不同的陳列、不同的物品,卻有相同之處,傳遞給我們或古或今的信息,而我們就如穿梭在時光隧道,領略了南鑼古巷的古韻風情、風貌,卻又無處不在地滲透了最為時尚尖端的各色小商品。
南鑼古巷,凝聚了多少古今民間能人奇士的奇思、奇想,才帶給我們這些游人視覺上的沖激與享受!雨中的南鑼古巷,卻又帶給我們另一種寧靜而又和諧的美,這種美或許在艷陽高照之時不復存在。因而,對于少雨的北京來說,行走在雨中的南鑼古巷,卻別有一番情趣!
后來,經查,南鑼古巷全長787米,分南北走向,因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駝背人而得名。東西各有八條胡同整齊排列,呈“魚骨狀”,整個街區猶如一條大蜈蚣,因此又稱蜈蚣街。簡單的介紹,再次對南鑼古巷進行了一次梳理,魚骨狀胡同清晰地出現在腦海中,古樸、簡約、時尚而又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