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故鄉(xiāng)的人生文章:煙雨小城是依戀
編者按:故鄉(xiāng)是我們心中最溫暖的地方,但是長大之后作者獨自離開小城感受人生的孤獨,下面我們來看看《煙雨小城是依戀》這篇散文吧!
明明已經(jīng)長大,心里卻總是希望有人陪伴,時間走的太快,我還未來得及說聲再見就要重新背起行囊奔赴遠方。匆匆時光,離開也總是太匆忙,分別也總是太悲傷。隨著年紀漸長,對“家”的依戀也越是濃重,尤其上了大學(xué)以后,總覺得自己待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和大多數(shù)遠在他鄉(xiāng)奔波的學(xué)子一樣,每年的開學(xué)季心里總是有太多牽掛與不舍。亦或舒適的床鋪、亦或父母的叮囑、亦或可口的便飯、亦或小城里某個人的名字……有那么一瞬突然覺得長大的地方才是最溫暖的地方,有牽掛的地方才是最讓人眷戀的地方!
有人說:“漸長的我們總是活在矛盾里,只有在失去后才懂得去珍惜,也只有在失去時才明白擁有的美好”,只可惜,歲月不等,當(dāng)我們懂得時,失去的已不再回來,即使再回首,也已是人走茶涼,物是人非!其實這是一句很入心的話。曾經(jīng)一度生活在那座小城的日子,總覺得小城太單一,太乏味。放假在家的時候感覺時間很充足,所以覺得偶爾待在家會無聊到整天以睡覺來打發(fā)時間,可到了離開的日子才恍然驚覺時間不夠,遲遲不愿整理行裝,哪怕再跟父母聊聊還未來得及聊得家常、約三兩好友吃個便飯,散散步,都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
學(xué)生時代的最后一個假期,從艷陽高照的八月中旬,到細雨蒙蒙的九月初。留給我的除了回憶,更多的是經(jīng)歷后的成長。走過深深淺淺的山區(qū)泥濘小道、初識博古通今的作家詩友、吃慣了媽媽的家常便飯、見到就別未見的恩師朋友……。整整一個暑期,習(xí)慣了腳步與靈魂的前行,以至于在離開的時候,腳步如鉛般沉重,縱然不愿踏出門塌!
小城煙雨蒙蒙的日子持續(xù)了一段時間,依窗而坐,望著模糊的遠方,內(nèi)心太多糾結(jié)使得我越理越亂,想著離開時的場景、想著一起摸黑回家的路,想著伙伴們的打打鬧鬧,突然間感覺那座長大的小城有了溫度,想在即將到來的深秋暖暖身子,明明知道不到一個月的國慶又可以返回小城,心卻不由自主的深戀,仿佛害怕離開的一個月會很漫長,以致接過車票時愣在原地,久久不愿動身,直到列車員再一次的提醒,我的思緒被拉回,是啊,該是啟程的時候了,因為還有個遠方等我去“赴約”!
站在熟悉的站臺,混跡在眾多陌生而又匆忙的人群中,久久以來偽裝好的“堅強”,在汽車發(fā)動的那一刻終于被撕裂;一直以來被克制的淚水,在回眸的一瞬間還是濕了眼眶。一個人,坐在無人的座位上,看著車窗外急速倒退的樹木房屋,耳機里播放著許嵩的《單人旅途》,心卻不由的被刺痛。媽媽說:“越長大越孤單”,總有些路要一個人走;爸爸說:“ 有夢想就注定要孤獨,遠方還遠,余生還長,當(dāng)你學(xué)會笑看過往的時候你才能笑傲江湖”,爸爸還說:“當(dāng)你放下不值得追隨的感情,勇敢的去接受不應(yīng)被辜負的愛情時,你才能灑脫的長大”。汽車越走越遠,父母的話也在不經(jīng)意間被我回味了無數(shù)遍。我總在幻想,是否有那么一天我可以一個人滿臉帶笑,毫無掛念地離開熟悉的一切,獨自走向陌生的終點。有人說:“因為一個人,因而會戀上一座城”,其實這話并非必然。或許還會因為城中的一道風(fēng)景、一座老宅、一頓便飯,方可愛上一座城市,就像一不小心愛上某個人一樣,就再也不想離開!
記得離開的那天我沒有跟一些人好好道別,哪怕主動打一通電話鄭重其事的說一聲“我的暑期已經(jīng)結(jié)束,今天我要離開”。就連這樣一句簡單的再不能簡單的話我都沒有勇氣說出來,因為我怕依戀會更深,即夾雜著陰郁的天氣,無法轉(zhuǎn)身再回道“我走啦”!原以為這樣的選擇是唯一,是完美。殊不知,我錯了,當(dāng)汽車駛出小城的范圍時,思戀就開始了瘋狂的叫囂,即使我刻意忘記,不斷調(diào)大耳機的音量,也無法掩蓋思戀的念殤!
汽車到達繁華的城市。嘈雜的人群,來往的車輛,于我卻是疏離與陌生,畢竟在此除了一個夢想外與我毫無關(guān)聯(lián)。因此我拋開城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每天自顧關(guān)注那座小城發(fā)生的一切。白天安靜地續(xù)寫那座小城的故事;黑夜回憶那座小城的氣息;夢里重溫那座小城的煙雨!
作者|司敏
公眾號|甘寧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