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游記:見證乾陵
這些年皇家陵墓也走過不少,但一直能以忘懷的,只有乾陵。
20xx年11月,在西安參加全國新課程改革“骨干培訓者”的培訓,我抽出時間去了一趟仰慕已久的乾陵。西安剛剛下過一場雪,一路走來,到處都能看到積雪的影子。
乾陵在西安西北80多公里的乾縣梁山的北峰,海拔約1047.9米。它是唐代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與他的妻子、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旅游車直接開到乾陵旁的停車場。我們在車上遠眺乾陵,只見梁山北峰直連南邊二峰,宛如一名美女臥在大地上,北峰高一些,猶如美女的臉部,南邊兩峰則如美女之雙乳,我們車上有人竟悟出而喊道:莫非此女就是不愿去世的武則天!
走在兩邊塑有巨大石像的路上,看到這些著唐代裝束的石像,有的輕捻含笑、有的英氣逼人,有文丞、有武將。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將近盡頭,便看到兩座碑,右邊一座有字碑,共有七層,是武則天當時為駕崩的夫君高宗所建,碑文極盡世間最華麗的辭藻,并用金粉書寫,當然,這些金粉后來被生活所迫的人摳走,從而使之前的有字碑變成了現在的無字碑。
而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左邊那塊高達7.33米、寬2.1米、厚4.19米,重約百噸的巨石無字碑,這上面既刻著8條螭龍,又有怒獅和屈蹄馬,可是這塊紀念武則天的乾陵石碑卻無一字碑文,怎不令人奇怪呢!
到底為何無一字、無片文,當地旅游部門也沒給予一個準確的回答,只是列舉了幾種可能:一說這可能是仿秦始皇在泰山立下的無字石碑;一說武則天感到自己所作所為極不光彩,慚愧地留下了“無字碑”;一說武則天自恃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故立無字碑;一說武則天留后人評價,只立貞石,不刻文字;一說無字碑是武則天的兒子唐中宗在立碑時,不知說好還是說壞,故而干脆無字。總之,眾說紛紜,不知所終。
眾游客也在議論紛紛。其實,很多的歷史謎團是永遠都不會解開的,真相已經隨著光陰的流逝淹沒在浩浩時空之中,只后人無窮的想像和猜測。如果讓我來揣摩無字碑存在的緣由,我倒更愿意從對武則天的感性認識入手。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一位皇后、女皇。盡管中國唐朝時期思想足夠開放,但一個女人要想當皇帝卻并非易事,她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因為世界都會跟她作對。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則天的壓力可想而知。她必須夠狠毒才能戰勝強大的世界。精力充沛的她做到了。從年輕時自我奮斗,經過殘酷的宮廷斗爭奪得天下,直到66歲才稱帝,武則天作為女人確是千古一人啊。
該碑無論從高度、寬度、重量上都比右邊的碑要高、寬、重。從這個角度也說明武則天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女皇,是她將看似無二的兩座碑,從細微處體現出了本質的不同,也是她對男權社會的一種反抗,將男左女右變為男右女左,看來她是想對當時的觀念來一個驚天大逆轉!
因此,我猜測,所謂“無字”,大約亦可理解為“無言”吧,這是智者對塵世最干脆的回答!
據說陜西省文物部門曾經編制規劃,要開掘乾陵,解開眾多的歷史之謎。當時被周恩來總理否定,乾陵蒙蓋著的神秘的面紗才得以保留,時至今天,日趨神秘色彩。其實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許多事情并非要有確論,或者真相大白,留點迷惑,暫無定論,一切留給聰明的后人去評說,或許更有趣味!
《乾陵》
巋然醒世無字碑,
石獅蹲坐立崔嵬。
荒草迷離寒雪硬,
丘隴撲朔冷霧垂。
冠冕李唐經悲喜,
權衡女帝惹是非。
獨居深山成宮寢,
乾坤流逝只待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