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深度閱讀:淺析主觀能動性|詩意地棲居
那么也許有人會問,我們如何能確保自己正確的發現世界的本質呢?不錯,與整個世界相比,我們每個個體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現在要認識的并不是整個世界,而是世界中的每一個個體對象,當我們集中精力去認識一個具體對象的時候,就能形成暫時的局部優勢,從而具備了正確認識該對象的可能性。盡管如此,要認識這個世界還是不是輕而易舉的,這就必須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的去認識之,創造條件讓其暴露出自己的本質,顯示出自己的規律。這是我們每個人具備的能力,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機會,如果我們不能把握這樣的機會,就很難正確的認識世界,確保自己更好的生活。
如此一來,我們通過發揮意識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并且在有意識的選擇的指導下,逐步認清這個物質的世界了。但是僅僅認識世界還是遠遠不夠的,就如同我們站在一條大河中,認識到了馬上要漲大潮了卻不知道離開,最終還是會被潮水卷走,馬克思告訴我們“更重要的是改造這個世界”,那么如何可以更好的改造世界呢?我們也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雖然我們可以認清這個世界,可以探尋到其本質,把握其規律,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就是這些規律限制了我們的自由,我們是不是就要去挑戰我們認識的規律甚至改變它們呢?這種想法是沒有結果的,我們內心感到恐懼和無力的恰恰也就是這些規律,如果我們膽敢去挑戰它們,是不會有好的結果的。那么我們是不是仍然要陷入無邊無際的迷茫之中呢?其實也不是這樣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這些規律,在可能的情況下改變規律發生的條件,從而趨利避害。有人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水手,在他熟悉的航道中那些地方暗礁最多,結果老船長說他不知道;別人又追問他,那么他是如何避開那些暗礁的,他說“我只知道那些地方沒有暗礁”。誠然,我們不必覬覦那些規律的領地,但是在我們清楚的認識到規律后,也就清楚了規律之內的廣闊空間,這片廣闊的空間就是實現每個個體的自由的領域——這難道還不夠嗎?
而因為我們并不是從出生就具備洞察世界本質、掌握世界規律的能力,因此我們很有可能已經陷入了一些誤區,如果一直生活在這樣的誤區中,遲早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麻煩。那么我們該如何處理這個難題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改變這種有麻煩隱患的處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改變世界。其實改變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們“誤落”的“塵網中”,這才是我們要改變的對象。當然要改變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在我們正確的認識的指導下去實踐,更要具備足夠強大的意志力量。當然,這種力量也不會憑空而來,那么它究竟來自何處呢?
首先,這種力量植根于一個堅定的目標。但也不是任何的目標都會激發出這樣的力量,那些完全沒有挑戰的目標,能夠輕而易舉的實現,不需要努力就實現了,激發不了力量;那些完全憑空而來的目標,只是一些空中樓閣,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無論付出多少努力也遙不可及,這樣的目標只會滋生氣餒的情緒,讓人自暴自棄。只有那些植根于現實,符合實際情況的目標,讓人不是觸手可及,也不會產生永遠無法到達的絕望——這樣的目標,才能激發出人的潛能,才能喚醒潛藏的力量。有了很好的目標,如果沒有行動,目標就成了夢幻泡影。但是在行動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挑戰,要戰勝這些挑戰,完全靠一腔熱血也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信心為帆,韌性為漿,理性為舵,方能駛向遠方,朝著自己的目標邁近。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從我們接觸這個世界,到認識這個世界,再到改造這個世界,有兩個因素是一直存在的。一個是客觀的世界,一個是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兩者相互體現著對方的存在,任何一方的缺席都可能導致另一方不能被感知,但是對每一個個體而言,雖然我們不能擺脫客觀世界的束縛,卻可以依靠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拓展我們的生活領域,因此主觀能動性對于我們更好地生活的目標而言更有用處。清醒的認識世界,拓展規律下的空間,再為自己描繪一個燦爛的明天,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我自己的生活拓展客觀的空間,“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營造了一個寬廣的精神世界,游刃有余。如此生活,既不會被無端的偶然打破,也不會為莫名的恐懼纏繞,但也絕不是回到了蒙昧的狀態中,而是完全提高了一個層次,是清醒的解脫,是自信的灑脫,這難道不是我們想要的幸福生活嗎?這難道不是詩意的棲居嗎?
簫爻
風雨書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