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性在情感中綻放(三):通往德性,綻放人性
那么我們現在就可以看看通過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情感,是否可以解決這些難題了。雖然處于兩者之間,可能同時吸收了兩者的弱點,但是更重要的是同時吸收了兩者的優點,一方面情感不是自足的,具有交流與溝通、完善的可能,具有相對的靈活性,另一方面它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不是完全的沖動使然。這樣的路似乎就好走一些了,但是他通過的路徑并不是德性的路,更是一條人性的道路。這三條路線,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簡圖簡單的理解:
但是我的目的并不是尋找一條通往完整的人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希望以此可以看到,在我們平時行動的過程中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就如我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完人,而是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的道路。我們可以明白的看出,完全處于感性的行動,其后果未必是好的,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道路;完全出于理性的行動,可以保證其目的的合理性,但是其踐行的過程非常艱巨,而目的也是不可檢驗的,同樣是吃力不討好的;那么我們出于情感的行動呢?一方面可以保證杜絕行動的隨意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證行動過程中的充足的動力,至于結果我們可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如此還不夠嗎?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避免完全的原始沖動的控制,橫沖直撞;另一方面要避免理性的束縛,尤其是工具理性的御使,在行動的過程中彰顯出人性的光輝。也許有人對“人性”這個概念感到很為難,那么何為人性呢?就是瞬間綻放的永恒。由此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何情感是借助人性的道路,通向完整的人了。只有情感是瞬間爆發的,而在這爆發的一瞬間就以為這一個永恒的價值在那里閃耀著光輝。他不同于德性的至始至終的永恒性,也不同于熱情的瞬間流失,而是在原始發生的那一刻是完全的瞬間生成,而在當下和未來體現的價值卻是永恒的。由此通往完整的人的道路似乎就暢通了……
對于這樣玄乎的述說,很難讓人理解。具體而言,在當下的社會,當我們面對在馬路上摔倒的老人,我們絕對不能無動于衷,任其自生自滅,這絕對是喪失人性的做法,(但是這不是理性計算得失之后的選擇嗎?)我們必須拋棄這種冷冰冰的利益得失的算計,而不是拋棄那一抹不愿瞑目的人性;當我們面對一個摔成重傷的人,也不至于憑借接人的沖動不問青紅皂白的就去插手幫忙,也許我們的處理不當會導致這個人的死亡,此時我們就需要冷靜下來,相處一個周全的處理辦法,盡可能的挽救生命;當我們聽到日本購買釣魚島之后,不是群情激昂去砸中國人的日產車,也不是抱著毫不相關的態度,對政府或者他人進行冷嘲熱諷,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嗎?
如果,人人都可這樣,我們的世界就不會毫無人情味,到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同時也不會因一時的沖動引發沖突導致社會混亂。如此沐浴在情感的社會,難道不是我們希望生存的世界嗎?如此任性的光輝四射的世界,難道是不是適合我們生活的世界嗎?讓任性在情感中綻放,生命與生活在情感的照耀下變好!
簫爻
風雨書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