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讀后感
這本書可以說是康輝的自傳吧,看下來并沒發(fā)現(xiàn)康輝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所以沒有太多的驚喜,但讀出的和更確定的,是他的態(tài)度,工作的態(tài)度,做人的態(tài)度。
康輝的學生時代,活得十足是個“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畢業(yè)后工作也一直順風順水,一切的一切,歸根到底,都離不開他的態(tài)度。
在開篇的自序里,他這樣說自己:人生若以百年計,忽忽然,我已走過近半生。回首向來蕭瑟處,端的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努力的,不過是別把平凡的人生活成平庸的人生。
雖然拋頭露臉數(shù)十載,如今也可謂是功成名就,但他卻一直認為自己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從不覺得自己的成就有多么卓越,自己取得的也只不過是對等的努力與付出換來的,平凡+努力,就是他對自己的定義。這種態(tài)度,讓他一直努力做好自己,做好每一件事,這也注定了他所謂的不平庸、我認為的不平凡。
我很欣賞他,不光是因為他在新聞聯(lián)播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高水平,更是因為他的人生態(tài)度。他的人生軌跡或許是不可模仿的,但他的態(tài)度卻能啟迪和激勵每一個平凡卻又努力不平凡的人。
我很喜歡他的一個比喻:我們大多是女媧摶土造人疲憊時隨手甩出的泥點子吧?但落地為人,只要更多地投入自己的生命里,那些被精心創(chuàng)造出來的和那些被隨手甩出的,都一樣,都同樣擁有給自己做主的權利。
這就是他最感動我的地方。他的這半生,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天道酬勤,這個世界從沒有不勞而獲。
在他的工作圣經(jīng)中,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律。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從不拖沓,反而是可以提前完成。“該你做的功課提前做也是做,拖到最后做也是做;該你做的事,隨手做也是做,集中到最后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氣急敗壞地做也是做。”所以說,首先要明確是否是自己該做的事,該,那就做,不要抗拒,不要拖,心理上要懂得接受,然后就執(zhí)行。
第二點,是他對工作的態(tài)度,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我可以說,他敬畏他的職業(yè),而這恰恰是每一個工作者都不可缺失的。
拿《新聞聯(lián)播》主播的職位來說,臺上三十分鐘,臺下幾十年功。如果認為他們只是專業(yè)念稿子的,那就真的大錯特錯。干這一行,要付出的遠比屏幕前的觀眾想象的多得多,所要經(jīng)受的歷練也要難得多。而他一切的出發(fā)點,都是基于對職業(yè)的尊重,對觀眾的負責。“安全播出大于天,這就是我們平凡而神圣的職責。”“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坦誠謙和地面對合作者,讓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設身處地地服務于觀眾,讓他們了解盡可能多的信息,也就是這樣吧。”
他對職業(yè)的尊重,已經(jīng)達到了一種信仰的高度。所有的外在制約,任何所謂的不可抗力,都不過是懦弱的人選擇逃避的借口,而他能夠做到做好的原動力,只有一句話:“我在崗位上。”
他對職業(yè)很敬畏。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是他說過,每次聯(lián)播音樂響起,都會有一份緊張感。從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最初的緊張是因為陌生,如今的緊張是因為熟悉,越來越了解它,也就越來越想呵護它。”
難能可貴的是初心,而初心源自敬畏。他一直保持著這份敬畏,一直守護著這份初心。“無限趨近完美的工作,只能靠每一次的認真仔細、小心翼翼一點點積累。我們是人,難免出錯,但我們又不可以以此為借口而降低工作的標準。完美或許不存在,但追求完美的人應該存在。”
而且更可貴的是,他不斷地從工作中汲取教訓和智慧,不斷分析和反思。
對于中美貿(mào)易戰(zhàn),他說:我們的報道不應該只是宣泄一些情緒,更重要的是怎樣推進制度的完善與落實。
對于天津港爆炸事件,他說:一個問題出現(xiàn),指望它立竿見影地消失,這不現(xiàn)實。只要還在往前推進,就不能放棄。
對于社會出現(xiàn)的問題,他說:光動嘴批評,光動手做鍵盤俠,這太容易了。最怕的就是說話的人多,做事的人少,在今天的中國,實打?qū)嵏墒碌娜瞬攀钦嬲档米鹁吹摹?/p>
對于春晚,他說:在約定俗成的節(jié)日中,我們真的需要一種儀式,需要一種特定的行為、特定的言語、特定的表達方式,讓我們真實地體驗到這種儀式感。
我覺得,年輕人,最該學的就是康輝對職業(yè)的敬畏和不斷地從中學習和反思。他是每個平凡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