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一個留學生眼里的中國銀行
當然,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通過實習中的觀察,我覺得從全面衡量和較高要求看,中行職員的工作也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在對待客戶的服務態度上仍有很大改善潛力與提高空間。職員們在受理客戶業務的時候,往往是一臉漠然,毫無表情。面對客戶提出的種種問題,也只能作出標準答案式的機械回答。因此,如果說他們的業務操作水平是高超的,回答的問題是正確的,回答問題的態度則是缺乏溫情的,影響了服務質量。這與我留學的日本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日本,像銀行這樣高層次的服務性行業,對職員的服務態度要求非常嚴格,除了微笑鞠躬等日常禮儀之外,所有職員一律要求對客戶使用敬語,哪怕是客戶問洗手間的方向,也要用敬語做出回答。從對客戶的接待,業務的受理,到送別客戶,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禮儀規定和要求。讓客戶從踏進銀行的大門開始直到離開都能感受到貴賓式的接待。也許有些國人要說,點頭哈腰是賓館門前禮儀小姐這類低層次服務性行業人員做的事,堂堂一個銀行白領,不需要講那套繁文縟節。然而在日本,越是高層次的服務行業,對職員的服務態度要求越高,作為頂級服務性行業的銀行則更要通過自身服務體現職員高素質。僅僅業務操作高水平畢竟是低標準的,服務水準的高低最終是以客戶的整體感受來確定的,在滿足客戶業務需求的同時,必須滿足其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這一點,日本等國外銀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是職員缺乏利用業務間隙不斷學習充實提高自我的意識。中國銀行職員給我的總體印象是:空閑時間多且不知利用。不少人在沒有業務的空閑時間里扎堆聊天、玩電子游戲等,或翻翻一些休閑類雜志。這除了職員本身缺乏更強的學習精神這一主觀原因之外,還存在著許多客觀原因。首先是空閑時間多。來銀行辦理業務的人并沒有我想象中那么多,比如我師兄辦理的企業外匯匯款業務,有時一天只有五六筆的業務量。與日本東京金融區徹夜通明,辦公室里人流穿梭的繁忙景象相比,我國的銀行則要清閑得多了。當然,這與我國經濟和銀行業發展所處初階段有關。其次,從銀行的內部原因看,由于我國勞動力廉價,這就使得銀行這樣對勞動生產率要求較高的行業也存有勞動力過度配置過剩之嫌。再次,銀行缺乏引導職員有效利用空閑時間的機制。我所接觸的銀行職員中,很多只精通自己的業務,而對業務范圍以外的金融知識、銀行知識就相對不足了。比如我師兄對國際結算中匯款業務知識的掌握與業務操作的熟練程度近乎完美,對我更是有問必答。但他對我提出的一些如信貸、理財、信用卡等其它相關業務知識問題的時候,就顯得不那么從容了,有些幾乎一竅不通。理由很簡單:他沒做過那塊業務。而他空閑的時候,也未見他如何看書學習。理由也很實在:就是學了既不加工資又不升職。而當這樣的心態一旦具有普遍性,也就造成職員個人潛能的極大浪費。因此,很多銀行職員表面上看是銀行人,其實只能算起業務范圍內的匯款業務員、儲蓄業務員等,沒有作為一個銀行人所應具備的對銀行業務知識的全面、整體了解,這對業務發展和參與市場競爭顯然是不利的。我們應該抓住目前我國銀行業業務量還不大、職員相對空閑時間較多這一時機,思考建立定期輪崗交流、鼓勵自學成才機制等,為中國銀行發展提供后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