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時報報社暑假實習報告
五、“對話”可以很好的展現新聞主題
在參與寫作8月14日采訪到的保姆綁架案寫作時,我被老師分配寫“記者對話保姆”的部分。因為在采訪中,我做了記錄,而且自己也記住了相關一些細節,因此寫起來比較順手。很快,我就順利完成任務。
8月15日,稿件發表了。我仔細對照了一下原稿,兩者出入不大,只是發表的比原稿稍微簡潔一點,刪了幾個問答。
當天傍晚,我看了報社考評辦的新聞檢測報告,在報告中,“記者對話保姆”部分被表揚了。報告說,該事件是一個公共新聞,但是時報做的“對話”做出了特色,能夠更加把握住新聞的要點,是勝出其它報紙的長處。
我又仔細對照了其它幾份報紙上的相關消息,的確,時報的“對話”讓報道增色不少。我感覺這種對話式的稿件,能夠讓讀者近距離的和當事人進行交流,能夠更好的表達新聞的主題。類似的,像在8月7日發表的“多彩熱線語錄”,用錄用讀者話語的形式,對于表達新聞內涵,有更加濃厚的感染力。
六、“冷藏”的稿件不一定是沒有價值的稿件
在報社,很多稿件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會被“冷藏”在稿件庫中,這樣的稿件其實并不一定是完全沒有用的稿件。
在實習期間,殷老師策劃了一個關于夏天公交“色狼”的新聞,我和另外一位同學在老師的安排下采訪并寫出了一些列的稿件,最后老師也進行了綜合整理,最終完成了一片XX字左右的稿件。可是稿件最后被放到了稿件庫里“冷藏”起來了。我一度灰心的認為,這等于已經給稿子判了死刑。可是,在8月26日的報紙上,這篇稿件和機動新聞部的一篇稿件進行整合后,在《濟南時報》刊登了兩個版面。
因此,
報社“冷藏”的稿件并不一定就完全沒有用了,可能是因為版面原因,或者不到報道的時機而暫時壓了下了,等到了合適的時機,就可能重新刊用。
以上幾點就是我在實習中體悟到的實戰經驗,盡管還不到成熟,不大全面,我想對于我這近40天的實習生活來說,算得上是累累碩果了。
只有自己親身體驗得來的經驗,才是最深刻,也最能指導自己前進的經驗。實習期間算然短,但它是十分有意義也十分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