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實習報告
三、重癥監護治療病房(ICU)
重癥監護治療病房(ICU)是近年來各大醫院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現代化醫療護理管理模式,是對危重和重大手術病人進行集中強化搶救、治療的場所。國際上已經把ICU的建立、床位數及設備完美度、人員素質以及搶救效果等方面作為判斷一個醫院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中山醫院院ICU設床位18張,兩個中央監護系統、每張床旁都配備了多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監護、治療系統。一大批精通各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搶救治療及豐富臨床經驗的專職醫師及護士,對危重及重大手術病人進行24小時的連續、嚴密地監護處理,以保證病人各重要臟器功能的順利恢復,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治愈率,有效地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
ICU病房的基本要求是每位病人配備一臺監護儀、一臺呼吸機,同時還配備輸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監護儀聯網,在護士工作站進行統一監護。將重點監護病人和一般監護病人的監護信息分屏顯示。主要檢測指標為:心電、血氧飽和度、血壓。其中血壓可分為無創血壓和有創血壓,對于術后病患,有創血壓的檢測十分重要。
ICU病室收治的對象為需要監測及臟器功能支持設備、隨時有危及生命可能的病人。主要包括:
& (1) 心肌梗塞
(2) 持續性或不穩定性心絞痛
(3) 重度房室傳導阻滯、嚴重心律失常
(4) 各種類型休克、循環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5) 呼吸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急性肺水腫、肺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重癥肌無力
(6) 肝、腎功能衰竭
(7) 消化道大出血
(8) 嚴重創傷、重大手術治療后
病人一般平均住ICU時間3~5天,病情復雜者2~ 4周。
四、心臟電生理研究室
心臟電生理研究室可以進行心電長期檢測、運動實驗及遠程監護等。
DMSTO美國二十四小時動態心電監測,能長時間地監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時段,大大提高拾出率。心電工作站包括十二導同步心電圖、心室晚電位、心率變異性等,對預測心臟性猝死的危險性有重要意義。利用12導聯Holter系統,對心臟進行24小時連續的檢查和記錄,全天平均10萬次心跳情況均可以得到記錄。
對于一些特殊病人,為檢查其心臟工作狀況,需要進行運動實驗,包括平板實驗、傾斜實驗等。這些運動實驗可以檢測運動情況下人體的心力儲備能力。中山醫院應用的伯利克7600平板運動機能檢查出潛在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同時,心臟電生理研究室具有心臟遠程監護系統,終端通過網絡(電話網)連接到病人家中,可以實時讀取病人的心電信息,而不需要病人離開家來到醫院。這種遠程監護是目前監護的發展趨勢,它的方便性是最大優點。
五、心臟超聲影像研究室
超聲影像研究室可進行B超和彩超檢測。
B超是超聲顯像法的一種,利用探頭向人體組織發射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同時將人體各種組織反射的超聲波接收還原顯示在特點的顯示器上形成圖像后由醫師辨別人體器官是否發生病變,由于B超對人體無損傷,準確率高,因此,B超廣泛地應用在醫學臨床上。B超的清晰度表現在所能顯示光點灰階級數的多少,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B超所能顯示的灰階級數也由最初的8級發展到256以上。各種新型探頭如術中探頭、腔內探頭及多類高頻探頭的應用,也大大拓展了B超的應用范圍。
中山醫院采用西門子公司的SONOLINE Adara(亞當)數字化黑白超聲診斷系統。該設備在超聲臨床診斷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腹部,婦產科,泌尿科,表淺小器官,外周血管等。它采用先進的數字化超聲灰階成像技術,具有全聲場極佳的穿透力、從近場至遠場均勻細膩一致的卓越超聲圖像。系統通過寬頻帶變頻探頭群,優質的寬孔徑可變技術和極佳的動態聚集等技術,達到了高精確度的優秀成像水平,使其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系統診斷。高質量圖像及12英寸高分辨率無閃爍顯示器為超聲醫生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診斷依據。SONOLINE Adara為灰階超聲診斷系統中的精品,其新穎的外觀,靈巧的操作臺設計極具人機工程學特色,還具有輕便、易移動、多科室應用等特點并具有極強的升級能力。該系統可進行數字化圖像電影回放,內置640MB的MO磁光盤驅動器可提供精確度極高的數字化圖像及數據存儲,并具有數字化網絡功能。該系統具備多種數字化接口以方便超聲醫生作各種不同的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