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實習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精選3篇)
金工實習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 篇1
今天,結束了為期兩周的金工實習。開開心心地拍完合照,搭上回校的大巴。心里些許的不舍。兩周,一點一滴,都已成為我難忘的回憶。這兩周的金工實習不僅僅增強了我的動手能力,更增強了我學習的能力,讓我更多地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埋頭苦干。
鉗工
實習開始了,我有些興奮,對于新事物的出現,我總是抱著極大的好奇心和熱情。通過視頻教材的介紹,我對鉗工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了解了車間要注意的事項。熟悉完工具之后進入動手階段,擺在我面前的是一塊圓柱形的鐵,要純手工把它加工成一個六角螺母。
首先要學會的就是——“銼削”,用銼刀在圓柱頂端銼出一個基準面。銼削時銼刀的平直運動是銼削的關鍵。銼削的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壓力兩種。推動主要由右手控制,其大小必須大于銼削阻力才能銼去切屑,壓力是有大于兩個手控制的,其作用是使銼齒深入金屬表面。由于銼刀兩端伸出工件的長度隨時都在變化,因此兩手壓力大小必須隨著變化,使兩手的壓力對工件的力矩相等,這是保證銼刀平直運動的關鍵。由于我是第一次使用銼刀,沒有控制好兩手對銼刀的壓力,使得銼刀運動不平直,導致圓柱面中間凸起。一直不知道要怎么辦,銼削了很久,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靈活地使用三種銼削方式——順向銼法、交叉銼法、推銼法,終于銼平了一個平面。銼削不僅僅是一個體力活,更是一個技巧活,掌握了技巧,就能事半功倍。
接下來就是最讓我痛苦的“鋸割”了。旁邊的同學幫我裝好鋸條,
我站定、擺好姿勢,起鋸。雖然,我很認真地聽老師講鋸削的要點和注意事項,但是,操作起來,那鋸總是不受我控制。鋸得很吃力,而且進度緩慢。鋸了老半天才把它鋸斷。
鋸好后,反復銼削,測量,直到尺寸、垂直度、平面度均達到要求。然后在工件上劃線。用樣沖打點,又要開始鋸了。把正六邊形鋸出來。這次,我更加小心翼翼,生怕鋸壞了,要重新來過。由于我的工作進程落后于周圍的同學,很著急,一著急又鋸歪了,怎么辦呢?老師看了之后很淡定地說:“沒事,鋸好后修一下就很漂亮了”。老師給了我極大的安慰。接下來的五個角,在同學的示范幫助下,我學會了如何用力,如何得到整齊的鋸縫,慢慢地就掌握了鋸割的基本技巧。
我最終鋸出了一個不規則的六棱柱,我通過鏨削把加工余量去除,在鏨削過程中,我覺得我像一個打鐵匠,敲敲打打,很開心。然后銼削、鉆孔、擴孔、攻螺紋。終于,六角螺母完成了,雖然它不標準,孔也鉆歪了,但是看起來很漂亮。
鉗工考核時間。做考核件時,有了前三天做六角螺母的經驗使我的動作明顯變快。考核件比六角螺母簡單多了。經過銼削、劃線、打樣沖、鋸割、銼削、測量、鉆孔、擴孔、攻螺紋等等的工藝步驟,順利地完成了考核件。考核件,我很滿意,盡管我知道我做得不好,但是,卻是我獨立完成的。
雖然鉗工很累,不過看著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收拾好工作臺,清點好工具,我帶著臟臟的手套和我的作品合照,笑得燦爛無比。這五天,在老師和同學的耐心幫助下,我學會了各種工具的使用。對于鉗工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熱加工
經過了鉗工,讓我更加期待熱加工。我渴望體驗不一樣的學習生活,學更多的知識。熱加工實習是在校外,我們穿著藍色長袖工作服,搭著歷史悠久的校巴,帶著愉快的心情出發了。
首先,老師給我們講了什么是熱加工及熱加工的工種和各種焊接方式。下午,由老師為我們講解板金展開知識,并布置了制圖作業—— “天圓地方”的展開圖。接著帶我們去參觀各種儀器設備,并簡單地介紹這些設備的設計原理和操作方式,還有安全注意事項。
動手實踐在第二天正式拉開帷幕。我們兩個班被分成了四個小組,我們小組的實習由學習氣割開始。氣割是利用利用乙炔和氧氣混合燃燒的火焰熱能將工件切割處預熱到一定溫度后,噴出高速切割氧流,使金屬劇烈氧化并放出熱量,利用切割氧流把熔化狀態的金屬氧化物吹掉,而實現切割的方法。金屬的氣割過程實質是鐵在純氧中的燃燒過程,而不是熔化過程。
操作的時候,老師會在一旁糾正我們的錯誤。正確的蹲伏姿勢是雙腳自然下蹲,右手握住焊槍柄,手腕要提高點,目的是保持槍與地面平行,左手自然靠在腳邊;氣割前要調試好焊槍,先打開乙炔和混合氣體閥門,點火后調節好火焰大小,然后調好焰心,當焰心收成一個點的時候,打開氧氣閥門,如果焰心還是集中在一點即可以,否則得繼續調節,調試完將氧氣關掉。然后給工件預熱,預熱時要從工件邊沿開始,焰心離工件1-2mm,當工件出現鐵水時,打開氧氣閥門,氧氣要充足才能切斷工件,移動速度要和材料和厚度適應。氣割完成后要先關掉乙炔閥門,再關其它閥門即可。看似簡單的動作,要做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組有一位同學回火兩次,嚇跑了一群同學,只有老師很淡定,待在他旁邊耐心地講解,并幫他糾正錯誤。
學習認真的態度很重要,在操作是一定要淡定,當出現問題時,不能只想到逃跑,而是要及時的解決問題。有些人氣割時害怕,手在發抖,有些甚至不怕去試。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讓自己不害怕的最好辦法就是去面對它。
第三天學習氣焊。氣焊相對于氣割來說,操作更簡單。蹲伏姿勢與氣割相同,只是對兩個手的配合度要求較高。老師的示范,同學一個一個地試焊,讓我很想試一下。終于輪到我了,才發現,看似簡單的動作,想做好真的好難啊。我第一次焊就把鐵板焊穿了。老師對我很有耐心,在下午快要收工結束時,又重新給我做了示范,并幫我糾正錯誤。
接下來學習的是電弧焊,老師先給我們講了電弧焊的基本知識。電弧焊是利用電流直接渡過工件本身及工作間的接觸面所產生的電阻熱,使工件局部加熱到高塑或熔化狀態,同時加壓而完成的焊接過程。進行電焊時,會產生強光和紫外線,所以老師要求我們必須穿長袖、戴手套和防護面罩才能進行電焊。引弧有兩種方法:摩擦法和碰擊法。電焊主要要掌握好“三度”:速度、高度和角度。電弧焊也我們的考核之一,要求在一鐵塊上焊上一條筆直的、均勻的焊縫。我經過早上的反復練習,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式。但是,上交的作品還是不太令人滿意。這讓我明白了,要真正掌握一項技能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的。
實習最后一天,做“天圓地方”。三個人一組完成一個作業就可以了。老師我們先在地上畫好“天圓地方”的三視圖,找出其實長線,然后再瀝青紙上畫出其鈑金展開圖。由于老師給出的尺寸要求剛好與我作業的尺寸是一樣的,于是,我直接我在我作業上量取所需數據,然后在瀝青紙上快速畫出鈑金展開圖。接著,在薄鐵板上打點畫圖。然后剪鐵板。在薄鐵板上剪出“天圓地方”的鈑金展開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剪圓弧。我們費了好大勁才剪完。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了“天圓地方”,
很有成就感。團隊合作很重要。有一個小小的遺憾,就是我忘記了早上老師提醒我去用氣焊把“天圓地方”焊接好。
熱加工實習結束了。謝謝老師!這五天,是豐富多彩的五天,每天,我都可以接觸一件新事物。熱加工實習,為我打開了熱加工的大門,讓我看到了,也學習了一些專業技能。加強了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培養了我細心的學習態度。
感悟
兩周的金工實習,讓我受益良多。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然而我深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當在實踐中反思、感悟,以更好地面對未來嚴峻的挑戰。在老師身上,我更是學到了很多東西。老師們做事時的嚴謹,教學時的耐心以及課下時的幽默,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金工實習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 篇2
短的十天的實習生活結束了,我們的藍領之行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這樣的機會,同時更要深深感謝我們的老師,從他們的言傳身教中我們受益匪淺,從剛開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現在對各種機器的深刻認識,并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本次的金工實習——令人難以忘懷。十天的金工實習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我們所接觸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僅僅是通過幾項工種所要求我們鍛煉的幾種能力,更多的則需要我們每個人在實習結束后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感悟,去反思,勤時自勉,有所收獲,使這次實習達到了它的真正目的。
久在課堂中的我們感受到了動手能力重要性,只憑著腦子的思考、捉摸是不能完成實際的工作的,只有在擁有科學知識體系的同時,熟練掌握實際能力,包括機械的操作和經驗的不斷積累,才能把知識靈活、有效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使得通過高考而進入大學的大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較薄弱。因此,處于學校和社會過渡階段的大學就承擔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任務。金工實習就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基于此,同學們必須給予這門課以足夠的重視,充分的利用這一個月的時間,好好的提高一下自己的動手能力。這里是另外一種學習課堂。通過我們動手,對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補充與質疑。這與傳統的課堂教育正好相反。這兩種學習方法相輔相成,互相補充,能填補其中的空白,彌補其中一種的一些盲點。通過金工實習,整體感覺實際生產方式還是相對落后,書本中介紹的先進設備我們還是無法實際操作,實習中的設備往往以勞動強度大為主要特征,科技含量較低,但還是有一些基本知識能夠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
金工實習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 篇3
為期兩周的金工實習結束了,就像軍訓一樣,有說不出的的辛苦,也有忘不掉的歡樂。這一周開始上課了,沒有了白天實習的勞累,但看著機電專業的同學也跟我們前兩周一樣去實習,心中也免不了有一番特別的回味。在老師們耐心細致地講授和在我們的積極的配合下,我們沒有發生一例傷害事故,基本達到了預期的實踐要求,圓滿地完成了2周的實踐。“金工實習”是一門實踐性的技術基礎課,是高等院校工科學生學習機械制造的基本工藝方法和技術,完成工程基本訓練的重要必修課。它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得了機械制造的基礎知識,了解了機械制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而且加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鍛煉,提高了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了工程素質。通過這次雖短而充實的實習我懂得了很多。
大概大多數學校的理工科的學生都要進行金工實習吧,身為裝控專業的學生自然也要接受這一過程鍛煉,但我沒想到它來得那么快,那么突然,原以為我們是要按照那排得密密麻麻的功課表去上課,沒想到開學第一課就是金工實習,有驚喜也有恐懼,驚喜的是傳說中的金工實習終于來到我們身邊,它的到來讓我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極大滿足;另一方面恐懼是因為不知道實習是什么樣子,會不會像傳說中那么臟,那么勞累。
知悉要去金工實習,我們一個個都拿出“壓箱寶”——軍訓服,因為軍訓服耐臟耐磨,所以成為我們首選的“工作服”。第一周的星期一,一大早我們都穿著快褪色成白色的軍訓服,向著三區后面的金工實習工廠出發,一路上也看到有很多人也穿著和我們一樣的衣服,大家不約而同地向工廠走去,這讓我仿佛又回到上學期的軍訓生活。我們從老師口中得知,這次實習為期兩周,在這兩周里,我們要學習鉗工和機加工兩個大項,第一周我們要學習鉗工,老師把全部同學召集在工廠門口,說了一些的介紹以后,就讓我們搬椅子在門口處坐下,然后就放了一段有關鉗工的資料片,片子挺老的,看得出有些年代了,而且最要緊的是沒有字幕,本來就都是門外漢,都還沒有接觸到機械和設備,再加上沒有字幕,這無疑對我們理解和認識鉗工這一工種增加了難度,好在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老師講解比較到位,再加上后來回宿舍時有上網去百度了解一下,所以我們對鉗工有了一個比較透徹和直觀的了解,鉗工是一門切削加工、機械裝配和修理作業中的手工作業,因常在鉗工臺上用虎鉗夾持工件操作而得名。鉗工的使用范圍極其廣泛,鉗工的主要任務是加工零件,一些采用機械方法不適宜或不能解決的加工,都可由鉗工來完成,如零件加工過程中的劃線,精密加工以及檢驗及修配等。另外,在裝配,維修設備,工具制造和修理等方面均要用到鉗工,可見鉗工跟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去實習接觸鉗工是很有必要的。在視頻和老師的講解中我們還了解到,鉗工是機械中最古老的金屬加工技術。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雖然各種機床的發展和普及,逐步使大部分鉗工作業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但在機械制造過程中鉗工仍是廣泛應用的基本技術。鉗工作業主要包括鏨削、銼削、鋸切、劃線、鉆削、鉸削、攻絲和套絲、研磨、矯正、彎曲和鉚接等。
隨著我們初步了解鉗工,接下來就是實際操作了,要知道只有理論沒有實踐是不行的,所以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一大班人進入到工廠里面,里面擺著很多大長桌,每個桌子兩邊有四個工作臺,桌子中間還隔著一張鐵絲網,以防在加工操作中有鐵屑飛出傷到對面工作臺的人員,在工作臺上裝配著一個臺虎鉗,在臺下邊有一個有個工具箱,其實就是個抽屜,里面放著我們這次鉗工實習所需的各種工具。老師叫我們各自找到自己的工作臺,然后打開工具箱,檢驗一下里面的工具有沒缺失或者損壞的,當我打開抽屜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一大堆黑乎乎的東西,橫的豎的,圓的扁的,大都長著我不認識的樣子,幸好里面有一張工具清單,借助它們特征才一一把它們辨認出來。我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講一個圓鐵柱加工成一個六角螺母,因為鉗工大部分是手工操作,所以沒經過訓練的我們在開始的時候很吃力,手都快斷了,但我們在磨練中不斷熟悉,懂得如何正確使用工具,由于操作方法的改正,我們逐漸沒那么吃力了。到第四天的時候,手中的螺母已經成型了,至少在我看來,它已經完成了。螺母的完成是對我這幾天辛勤勞動的一個鼓勵。因為看到自己平生第一次在工廠中做出的成品,感到很有成就感。
因為適應的很快,所以時間也不知不覺中悄悄的溜走了,一周的鉗工實習很快就過去了。接下來就是機加工實習了,相比鉗工,機加工這邊一個個“龐然大物”讓我們好奇心瞬間爆發,不過同時機加工這邊的危險性也比鉗工那邊大得多,因為那些冷冰冰的家伙可沒有感情,力氣也不是我們肉體凡胎所能比的。其實整個金工實習下來,無論是鉗工還是機加工,老師們一直都在強調的問題就是安全,“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時常在我們耳邊回響,提醒著我們注意安全。由于是操作機械,所以機加工這邊要比鉗工那邊輕松不少,不過同時這邊對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比鉗工高很多,稍有一走神,不是車多了就是車偏了,讓我們很是頭疼。車床的基本操作包括工件的裝夾,刀具的選用,通過換檔改變車床主軸的轉速,左右手在走刀、進給時的相互配合等。有一句古話說得好:“熟能生巧”,我們在一次次失敗中,一次次鍛煉中培養出操作車床的技巧,兩手在操作過程中變得很協調,能靈活的調整車削速度和控制進給量,最終通過我們熟練技巧和不懈努力,創造出一個個精美的零件。除了車床外我們還接觸了銑床和刨床,它們都是用來加工平面的,我們在老師的仔細講解下,掌握了這些現在機器的操作方法,按老師的話來說,這對我們以后的就業很有幫助,因為現在企業看中的不是你是什么,而是你會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