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報社實習總結
《大眾日報》是省委機關報,我的指導老師是跑的是政治口。因此,我能夠有幸跟隨老師參加了許多省級會議,也有幸進到山東省政府辦公地點采訪,面見采訪了所謂“廳級干部”,走訪過許多政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和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以不同的姿態和方式與不同的人交流。這里面需要太多的諸如待人接物、交流、說話的技巧等,都是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廣泛的涉獵其他知識更是很有必要,一定程度上,需要我們掌握的還有很多。
去外地出差的時候,我們被當地工作人員接待,一共十多個人,并不算高級也不奢華,當時齊魯晚報的記者x靜和我是一前一后進去的,當時只剩下兩個位置,一個是主陪左手邊的次賓位置,和副陪左手邊的四賓位置,隨行的紀檢委人員指著次賓的位置對我說大眾日報坐在這里。我嬉笑了一下,對郭靜說“靜姐你是前輩,你坐這個,我坐在那邊”,她對著我笑了笑,說了聲“謝謝廷廷”。吃飯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聽大家聊天,聊天內容涉獵到新聞、公務員、待人接物等內容。如果是我了解的東西我也會“裝模做樣”的跟大家共享觀點。當地的一個于書記好似夸我地說,“小房一點不怯場,一般剛從校園里出來的應該很靦腆,你倒很開朗,有對象了沒…”整個飯局一個多小時,周圍全是陌生的人,很高興自己能插上話,能跟大家輕松聊天,大概是我臉皮厚了點。
四個月的實習可以用三個數字總結:“一個理想”、“兩個關系”、“三種交流”。
“一個理想”便是自己的新聞理想,是自己對新聞的熱愛。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只能拿XX元底薪的情況下繼續做調查報道,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懷揣新聞理想從事記者工作。每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是,如果那些有著新聞理想的后輩都不愿踏入新聞的領地,那這個行業由誰來堅守?所以,我很愿意做這個“無冕之王”。“兩個關系”是努力和幸運的關系、選擇新聞專業和堅守新聞理想的關系。實習讓我明白,越努力,越幸運。人不能只是坐著等待,幸運要自己去把它找出來。努力與否,結果會很不一樣的。在我實習的體驗中,只要越努力,越豁得出去,找到的東西就越好;大一的時候我們充滿著對新聞的熱情,把“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奉為座右銘,大二的時候,一部分同學覺得盡管新聞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愿意以記者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開端,鍛煉能力積累人脈再轉行;大三了,很多同學連先當記者的想法也沒有了。經過實習,我想我還是愿意做這個“無冕之王”。“三個交流”指的是在實習期間與自己同事同行的交流和與自己采訪對象的交流以及自己和自己的交流。前者教給我們的待人接物的處世態度,第二種是對我們新聞專業新聞采訪的技能。最后一種便是自己對自己的總結與反思。這三種都可以簡單地概括,就是“講究分寸并豁得出去”。
四個月的實習,我對新聞了解的也更深刻一些。如果沒有實習,我們大概永遠也不懂得怎樣把采訪課上學到的采訪技巧實際運用,我們也不能真正體會什么叫“主觀真實”、什么叫“客觀真實”,為什么“真實”容易做到,但“客觀”卻難以達到,如果沒有實習,我們無法知道老師永遠也不會告訴我們的社會上、新聞界的“潛規則”,總之,如果沒有實習,我們這些不諳世事的學生,就無法掌握參與實際新聞工作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