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晉升中一職稱的述職報告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學關鍵是一個“活”字,死扣書本,死記硬背,是絕對出不了成績的。我在語文教學中能“活”字當先,不拘一格,敢冒風險,敢闖禁區,在課堂上,我不拘泥于教材這個“例子”,不固守字詞句段,常常在課堂上“即席創作”式地修改教案,從學生的內在求知出發,探討一些有意義的文學話題,如“讀書人的‘出世與入世’”等。先后組織學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前三分鐘語文活動”,如“成語故事”、“詩歌賞析”、“時事評述”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文學的熱愛,刺激了學生的表現欲,在輕松之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和歡迎。
xx年9月,受領導的信任,我開始上高中語文。我結合高中語文新教材的特點,參考專家主體式教學和課內分層教學的研究理論,堅持“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的原則,以日記、練筆和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指導學生寫日記、寫練筆,記載自己的日常生活、自己身邊的人生世相、社會百態,并把語文課堂教學同日常生活緊密聯結起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還開展了“高中作文訓練整體目標系統”的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所任課的班級的學生作文整體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近四年來,我所教過的班級都能有學生發表文章或獲獎。共有50多人次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
在德育的滲透工作中,我善于利用語文科在思想性和情感性上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熏陶,積極引導學生開闊眼界,關心身邊事、國家事和天下事,增長知識,介紹一些有針對性的書籍給他們看,教會他們如何交友和處理好人際關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鼓勵他們發揮特長,向他們分析知識素養與成才的關系,引導他們關心國家,做愛國青年。
四、教研能力——科研是先導
xx年10月18~19日,我自費前往江華二中觀摩了永州市中小學語文優質課調教活動,回校當晚激動不己,寫下長達5000多字的論文《亦真亦幻電教課堂,有喜有憂教改境界》,黃友才校長看后,作出批示,要求把這篇論文分發到學校各科組辦公室供老師們參閱。
xx年4月19日~21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冷水灘舉行的永州市中學語文“新課程、新理念、新教學”研討會,聆聽了省中語會理事長馬智君先生的專題講座,震動很大,對新課程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了解,而黃耀紅先生的示范課《黔之驢》讓我見識了名師風范。這次學習,更堅定了我鉆研教改的決心。
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我總是積極發言,主動和同事一起研究教學中出現的疑難問題,交流教學體會,研究教學環節的自然銜接,設計課堂提問形式,交流在課堂上如何將學生的錯誤回答化為課堂的有用資源等等。我特別喜歡與剛畢業的大學生交朋友,借書借光盤給她們,把自己的教學心得與她們分享,幫助她們成長。
近幾年來,我注意收集先進的教學思想,博采眾長,為我所用。主要研究課堂教學,研究的專題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激發語文學習興趣”、“如何激活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如何凸現學生主體意識”、“運用電教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等等,通過這些專題探討,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中,我1999年提出的“問題—發現—創新”課題被列為新田一中語文組課題。受到了同事的好評,當時的語文教研組組長毛群聯(后任新田縣教委副主任)稱贊我是“新田一中女教師中難得的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