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經濟、工業副縣長個人述職報告
。ǘ┲鉀Q困擾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工業經濟突飛猛進。
,工業經濟工作以做大工業經濟總量、做強工業企業、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為目標,著力優化企業發展的外圍環境,協助企業解決資金、技術、資源、市場、勞動力等關鍵要素問題,工業經濟發展迅速。
一是組織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壯大企業規模和塊頭。通過摸底排隊,全縣年產值和銷售收入100-300萬的企業有45家,300萬-500萬的企業達到2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的26家增加到33家,新增10家,凈增8家,企業成長的步伐明顯加快。
二是協助企業破解發展瓶頸,工業經濟發展速度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多次為企業協調解決
生產經營中遇到的資金、勞動力糾紛的問題,組織企業參加各種展會擴展市場,努力解決好企業“圍墻外”的問題,讓企業專心生產,放心經營。年底各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36.5億元,同比增長13.34%;貸款余額達到10.08億元,同比增長15.31%。全年全口徑工業完成現價總產值28.5億元,同比增長185.4%;實現銷售產值27.9億元,同比增長183.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總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241.37%;實現銷售產值20.5億元,同比增長239.76%;工業增加值完成10億元,同比增長215.98%;工業產銷率達到98%以上。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0.46億元,同比增長30.35%,實現利稅合計1.06億元,同比增長39.02%,企業上繳稅金0.41億元,同比增長33.40%。
三是積極推進產業整合,壯大產業規模。魔芋產業3家企業初步實現了整合;橋河、潭口等電力企業合并成為德賽電業;金果茶葉公司兼并了鏵燁和神農溪兩家茶葉企業;煤炭企業通過整合和技改擴能,基本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通過產業整合,水電、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煤炭、藥化等產業實力得到明顯增強。特別是水電、建材、煤炭三大產業完成現價總產值3.7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的56%,支柱產業在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
正確有力的措施推動了工業經濟發展,全縣工業經濟的各項指標均位居全州前列。
。ㄈ┓e極爭取政策,理順體制機制,加快企業入園步伐,經濟開發區建設如火如荼。
,經濟開發區建設按照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完備機構設置,充實人力、物力、財力和土地儲備,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和企業入園步伐,積極推進開發區身份獲準和盡早見到效益的建設思路開展工作。到底,經濟開發區已有入園企業18家,有4家企業建成投產;硬化道路1.2公里,開發區的道路骨架初步形成,固定資產總投資10543萬元。省發改委調研組對經濟開發區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建設熱氣騰騰,推動步步跟進,管理環環緊扣,發展如火如荼”,并確定在召開全省山區縣市經濟開發區建設現場會。
一是放開思路,放活權力,開發區建設的體制機制實現突破。推動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園建設的決定》,確定了開發區建設的發展思路、基本方略、奮斗目標、政策保障、服務機制、隊伍建設等一系列重大事項,賦予開發區項目審批、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經濟發展、內部管理等12項職權,最大限度地給予開發區決策自主權。其后又出臺了《工業園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方案》、《縣直部門服務經濟開發區履職考核暫行辦法》、《經濟開發區實行年薪與績效掛鉤的考評辦法》等40多個配套性文件,使開發區建設步入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成立了經濟中心(野三關)規劃管理委員會,保證了野三關集鎮建設規劃管理的及時、科學和規范。實行野三關鎮黨委、政府與開發區黨委、管委會領導分設,明確了野三關與開發區的事權劃分,保證了干部精力相對集中,理順了二者之間的財權和事權關系。明確開發區獨立的財政體制政策,開發區建設運行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將縣國資公司、擔保中心等五家機構合并組建縣厚德開發有限公司,大大提高了全縣的融資擔保能力,提升了開發區的經營實力和水平。將縣招商局與開發區合署辦公,極大地提高了開發區招商引資的效果。同時,開發區擬設立財政分局、規劃和城鎮管理分局、國土資源分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分局、公安派出所以及招商服務中心。這些機體制機制性問題的逐步解決,讓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發揮,使開發區建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