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衛生局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3、基層衛生綜合改革
一是建立多渠道補償機制。公基衛人員工資和績效由財政全額預算;村衛生室人員按5000元/人年由財政安排;政府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落實了人均25元/年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基藥補助793萬元;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般診療費(10元/人次)和村衛生室的一般診療費(5元/人次)納入醫保全額支付。
二是深化編制人事改革。完成了醫療衛生單位機構設置和核編、定員、定崗工作,全區共核定全額事業編制51人,差額編制958人。
三是完善績效分配機制。建立起了“上崗靠競爭、分配靠貢獻、管理靠合同”的人事分配制度,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收入分配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績效工資按70%作為基礎績效,30%納入獎勵性績效,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特別是區保健院堅持“人才結構合理、配套措施完善、人員能進能出、待遇同工同酬”的原則,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廢除編制限額的制約,打破身份地域的限制,不拘一格選拔和使用優秀人材,建立了內聘人員與在職職工同工同酬的分配激勵機制。
四是建立衛生信息平臺。筑牢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在去年村衛生室電腦覆蓋195個的基礎上,今年又下發電腦213臺,并與移動公司簽訂了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接入端網絡搭建協議,逐步建立起涵蓋基本藥物供應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醫療服務、績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實現所有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通過技術創新帶動工作創新,以信息化建設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機制穩定運行。
4、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一是拓展公立醫院改革。圍繞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以改革補償機制和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抓手,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提高服務質量和運行效率,探索性開展了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藥品供應、價格機制等綜合改革。
二是開展便民惠民服務。以病人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簡化掛號、就診、檢查、收費、取藥等醫療服務流程,開展“先診療、后結算”,明顯縮短病人等候時間,方便群眾就醫。
三是提升醫院服務能力。投資2900萬的區醫院新住院大樓順利竣工并投入使用,顯著改善病員就診環境;新增1輛價值33萬元的救護車,完善院前急救;引進急需高層次人才5人,開展適宜新技術12項,建立省級重點?1個,市級重點?1個;推行臨床路徑,開展單病種質量控制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規范醫療行為;以電子病歷和醫院管理為核心,推進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區醫院成功創建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并確定為成都軍區總醫院輔導醫院;區保健院不等不靠,自加壓力,自我突破,成功創建為全市首家國家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
5、統籌相關領域改革
一是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全面實施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免疫規劃等10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城鄉634750人次免費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城鄉公共衛生實現了均衡發展。繼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做好了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疾病防治,啟動了省級慢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