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疫記》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中國抗疫記》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春節還沒到的時候,家人就說過年要帶我們姐弟倆串門走親戚,最令我期待的就是能見到在蕪湖上高中的哥哥。可是,除夕夜,媽媽告訴我今年的春節假期不能外出了,更不能走親訪友了,就連我期盼已久的假期旅行也被迫取消了。以前過年人人都是喜洋洋的,大街上人頭攢動,現在放眼望去大街上空空無人。
通過這些天在家和爸媽一起看新聞,了解到有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讓很多人生了病,更可怕的是這種病毒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來傳播。專家建議我們春節期間少出門,少與人接觸,待在家里不生病就是為祖國做貢獻。于是,我似懂非懂地和大人們安心留在家里。
“我們待在家里就可以為國家做貢獻”這句話簡直風靡全國了。媽媽告訴我,一定要講衛生,如果必須出門,就得戴上口罩,回來還要勤洗手。雖然因為疫情,我不得不待在家里,但我一樣可以學習,我和爸媽一起通過網絡學習知識,也可以做一些運動健身,這延長的假期也是充實的。
小手拉大手,我和父母在一起共抗疫情。
如果把這件大事比作“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話,那么新型冠狀病毒就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全國總動員,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戰勝它!
《中國抗疫記》學習心得體會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學習是成長著的人生
韓愈曾說,人非生而知之者;荀子曾說,學不可以已。所以我認為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一個會學習的人必須擁有以下幾個條件:有著優秀的學習規劃、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較高的能辦技巧。
厲兵秣馬,揚劍出鞘,機遇總是會降落到有準備的人身上。所以學習就必須要有一個優秀的學習規劃,給自己確立一個學習目標是我們在知識海洋中遨游所必需的燈塔!
在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教授要求他的學生做一個老鼠找奶酪的實驗。教授把生理狀況相同的一窩老鼠分別分給a,b,c三組同學,并告訴a組同學說:“你們的老鼠是智商最高的,它們一定都能找到奶酪,所以你們就放心吧!”告訴b組同學說:“你們的老鼠中只有一兩只是普通的,所以你們也不用擔心,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能找到奶酪并美食一頓!”但告訴c組同學說:“你們的老鼠是智商最低的,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找到奶酪,所以你們也不必太緊張。”實驗開始了,認為自己擁有的老鼠是高智商的同學都精心的準備奶酪并耐心的引導,而認為自己擁有的老鼠是低智商的同學沒有認真準備也沒有耐心引導,可想而知,結果正如教授所說的那樣。故事很簡單,但它卻讓我們明白了態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伏爾泰也曾說過: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懂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越多并思考越多時你就會清楚的看到你知道的還很少。因此,我們要抱著求職的渴望去探尋知識,這,才是學習的態度!
作為一個學生,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最簡單,最平凡的方法就是勤奮與努力了。一步一個腳印,簡單到每一個單詞,平凡到每一道習題;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相信“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永遠也不會out!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充分證明了學習是一種長期艱苦的過程。現在的大學生活太容易讓我們變得懶散,想要成功我們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卑微了承諾,放肆了寂寞。當然,因為每個人的領悟能力不盡相同,所以同一種方法用在不同人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但結果都是對我們有益的。
光有方法還不行,我們還要擁有較高的能辦技巧。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有一位父親對他的兒子說:“我想給你找個媳婦,比爾蓋茨她女兒怎么樣啊?”兒子說:“這多難啊?比浮云還神馬,比神馬還浮云。”而父親卻說:“只要你愿意其他的不用擔心。”故事說到這里我先打斷一下。同學們,假如你是這位父親你會怎么做呢?好了,讓我來告訴大家這位父親是怎么做的吧。首先,他找到了比爾蓋茨并對他說:“我給你女兒找了個老公。”比爾蓋茨說:“不行,我女兒還校”父親又說:“可是這個小伙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比爾蓋茨說:“啊,要是這樣,那行。”最后,父親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說:“我給你推薦一個副總裁。”總裁說:“我已經有太多的副總裁了,太多余。”父親說:“可是他是比爾蓋茨的女婿!”總裁說:“這樣的話,就讓他過來吧!”就這樣,一個看似很難的問題就被這位父親輕松的解決了。同學們,這僅僅是一個小故事但它向我們證實了解決問題也是需要技巧的。因此,我們要堅信: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當然,一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也是幫助我們學習成功的要點。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食吃。我們擁有的不是一個豬藍的夢想,而是一個熱血青春的志向!唐代詩人顏真卿在(勸學)里說: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讓我們捧起書本吧!與朝陽一起升起,與晚霞一起休息!
學習是一個成長著的人生,它教會了我們怎樣為人處事,怎樣與人溝通,怎樣會意和落實上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明白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學習可以讓我們站在原點卻能知道世界的東西。這就是學習的益處。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吧!因為只有被知識武裝過的自己才會在漫漫人生路中譜寫出美麗的篇章!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中國抗疫記》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有一個故事:一天,有位大學教授特地向日本著名禪師南隱問禪。南隱先是以禮相待,卻不說禪,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客的杯子,杯子已滿還在繼續注入。
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終于不能沉默了,大聲說道:“已經漫出來了,不能再倒了。”
“你就像杯子,”南隱答道:“里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讓我如何對你說禪。”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道理,學習的心態要端正,也就是說要虛懷若谷,有的同學在學習中一碰到難題,就不想做、不想思考了;還有的同學明白了一點就以為自己都會了,用不著深入思考了,這些都是不敬學的表現。
古時候的學者,很多都在書房里供著孔子,讀書的時候也是先焚香、沐浴,至少先洗凈手,再讀書,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敬學,這不是迷信,相信孔子能保佑他,相信上帝能保佑他,而是制造一種學習的氛圍,這種氛圍就是一種敬學的氛圍,是一種虛懷若谷的氛圍。也有一些同學說,學習有什么用,人生不就是吃喝享受嗎?我家里的錢花不完,那我還努力學習干什么?是這樣嗎?人活著,總該有點追求吧?總該有點理想吧?知識是什么,是太陽,是月亮,知識就像太陽、月亮的光輝,一生照著你,你想不斷擁有一種不一樣的眼光來看世界、看人生嗎?知識就是一個窗口,我們愛它,并不因為它是一個東西,一件物品我們才去追求它,而是因為它是生命中的陽光,是空氣、力量!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學習,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貴族氣質,英國人學習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一種紳士風度。當然,我們所說的貴族,不是商店里、大街上貼的廣告,那種貴族是指有錢人,而真正的貴族氣質,是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獲得的,是那些真正的受人尊敬的人。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王力這個人,他是北京恩波智業研究所所長。曾有一個記者問他知識的價值,他回答說:“毛澤東當初一個主意,農村包圍城市,你說值多少錢?”——整個一個中國。
相傳在七、八十年代,中國一家企業從國外進口的機器設備出了故障,中國的技術人員找不到毛病所在,只好請外國專家來診斷,外國專家經仔細檢查后,發現是一顆螺絲松了。于是,他把它擰緊后開出了一千美元的賬單,中方大為驚訝,說你只是擰了一下螺絲,就收一千美元,這也太貴了。外國專家說那好吧,我把賬單分開算,擰緊螺絲收一美元,發現問題收九百九拾九美元。
所以說一個人不能沒有知識,沒有知識就會不明事理。無知無識不可妄稱知識分子”。什么樣的人才是“知識分子”呢?比如說蘇秦:蘇秦在戰國時期使用連橫之策而聞名天下。蘇秦是鬼谷子的學生,學成后到秦國去游說秦王富國強兵,秦王不理,游說失敗。蘇秦落泊回家,家里人不理他,冷落他,他便懸梁刺股,奮發學習。第二次出來游說,成功,組成了燕、趙等大國連橫對付秦國。蘇秦功成名就后回家,家里人又對他十分熱情。但蘇秦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于是制造敵人,以使他繼續有利用的價值。他的同學張儀來找他求職,他故意冷落譏諷張儀,張儀開始很生氣,但后來張儀知道了蘇秦的良苦用心后,十分感動。他在齊國被人行刺,臨死之前,他對齊王說:“對外宣布我是間諜,現在被殺死了,是為齊除害。請刺客前來領賞。”刺客果然前來,結果中計。蘇秦善于活學活用,這就是知識分子的典范。
好了,我們現在有了求知向上的欲望,那我們首先該從哪里改變自己呢?觀念。我們應該先從觀念上改變自己。
人要不斷學習進步,才不會被淘汰。人生的每一段經歷都是自己書寫的檔案。消極的學習態度,只會對你以后的學習、生活造成障礙。記住,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消極是最不可取的一種。
所以說,我們不但要學習,也要愛學習。因為我們的青春有限,良好的學習態度會有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堅持,就會有出色的表現。
我們活在世上,每一個人、每一個事物都是息息相關的,都是聯系的,這怎么理解呢?
例如科學家曾分析——新加坡的一只蝴蝶在扇動翅膀時就可能會引起美國刮颶風。
這就是說,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個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譬如說這只鋼筆,你們從前面看到的只是前面的一部分。我在后面看到的只是后面的這部分。如果我們不能變換角度多看一下,可能就會出現盲人摸象的笑話。
我們都看過萬花筒,我們不斷轉動萬花筒,里面就不停地變化著圖案,但當我們拆開來研究時,發現只不過是三個鏡片和一些碎紙罷了。
這就應了道家所說的萬物一生二,二生三……直到千變萬化。但這千變萬化又始終歸一。這句話怎么理解呢?就是說世上萬事萬物都以它特有的形式存在:植物有植物的形式、動物有動物的形式,而每一種形式又各不相同。同樣,人也是這樣,我們在肯定自己的同時,也要容許別人的個性存在,要以一種寬闊的心靈,去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要越來越豐富,而不是越來越單調,我們要相信,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這不是指顏色,而是指個體的差異性。我們要善于拋磚引玉,在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善于拋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去引來別人的批評,從而完善自己。有些人怕出洋相,不敢這么做,其實因某種原因出了自己的洋相并不可怕,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朝失誤,并非意味著一生都要作白癡。要知道裝懂和顧面子是想成功者的敵人。
再講一點,就是要經常將心比心,每個人應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想一想,這樣你才會成熟地處事。
有一則漫畫寓言:畫的是一張桌子,可是一條腿跑到桌子上面去了,于是三條腿對一條腿說:“少數服從多數。”這句話對不對呢?對,少數人要服從大多數人的利益。但一條腿卻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所以說你的立場雖然對,但并不能因此說別人的立場就是錯的,所以我們多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會使我們了解別人的心態,從中完善自己的不足之處。
再一點,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什么叫正確的世界觀呢?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眼光來看問題。大家都知道塞翁失馬的故事,我就不多說了,希望同學們以后在生活中,不要忘記這個故事,并在這樣的一種思考方式下,去想事情,解決問題。
一個人的觀念很重要,就像朱津寧(《美國厚黑學》作者)說的:你無需征服別人,當你成功地征服自己時,你就能主宰世界。青島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也說過:在競爭中,與其讓別人來打倒你,不如自己先打倒自己,不斷地否定自己的過去,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大多數人認為世界上除了自己外,其他人都應該改變。其實,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更容易,如果有的同學說不容易,原因只有一個:缺少了那份執著。
好,今天,我們就說到這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揚起你的風帆,努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