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2023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疫情發(fā)生以來,全國科技戰(zhàn)線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拼搏奉獻的優(yōu)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yè)精神,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戰(zhàn)勝疫情,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需要以科學精神為指引,通過科學共同體攜手合作,在科學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專業(yè)意見和建議。
科學精神就是通過一言一行將科學輻射至大眾,滋養(yǎng)大眾的思想,內(nèi)化大眾的行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需要科學共同體及時承擔科學普及與傳播的職業(yè)責任,引導公眾科學認知、理性對待。疫情發(fā)生以來,科協(xié)組織作為中國的科學共同體迅速反應,倡議科技工作者開展抗疫科研攻關,提供科技志愿服務。特別是圍繞“防疫病、防恐慌”,積極開展應急科普,組織全國學會、地方科協(xié),利用科普中國、科學辟謠和數(shù)字科技館等平臺,進行科學引導、抗疫指導和心理疏導,中國科協(xié)本級平臺總閱讀量已超55億次。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專家也積極發(fā)聲,用事實、用細節(jié)、用科學說話,分析疫情形勢,讓真相“跑贏”謠言,有力增強了整個社會對疫情的防控意識。
科學防治需要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尊重科學規(guī)律。國外科學家稱贊中國疫情防控極具專業(yè)性,就是因為把科學防治貫穿在群防群控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不留死角。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離不開用科學武裝頭腦。為此,我們面向公眾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引導科學認識和理性對待,安撫公眾情緒,克服恐慌,堅定信心;引導公眾提高防范意識,科學消殺,倡導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把科普宣傳下沉到社區(qū)、村組和網(wǎng)上空間,以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為基礎提升每個人的防控能力。當公眾以科學眼光和科學態(tài)度去審視分析問題,就會增強識別能力,遵循科學規(guī)律預判應對。
病毒無國界,各國應攜手作戰(zhàn)。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認知領域的新事物,來源不明,變化多端,只有用科學才能揭開它的面紗。中國科學家在最短時間內(nèi)確認了新型冠狀病毒,公布其基因序列、潛在宿主受體和致病主要臨床特征,為全世界開展病源追蹤、藥物研發(fā)提供了知識基礎。在病毒跨越國界蔓延之時,科學共同體應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共享科研數(shù)據(jù)和信息,以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可行的政策建議和共同行動為全球盡快戰(zhàn)勝疫病提供解決方案,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彰顯科技價值和共同力量。
當前,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公眾在日常生活和復工復產(chǎn)中仍有大量科普需求,這需要科學共同體與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媒體加強信息溝通和共享,結合疫情防控進展,組織科學解讀,開展科學家與公眾的對話,更好地釋疑解惑,增強應對能力。應圍繞科學防治、經(jīng)濟發(fā)展、心理疏導等方面加大科普創(chuàng)作傳播,為公眾提供精準、及時、有效的高質量科普公共產(chǎn)品。長遠看,還應盡快在國家應急體系建設中補齊應急科普體制機制短板,完善制度建設,從而更好讓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扎根群眾。
2023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在國內(nèi)橫行,引起國內(nèi)外高度重視。
截止1月29日,全國已確診病例為4529例,疑似病例6973例,治愈人數(shù)僅60例,多達106例。再來了解一下各個省份的情況:湖北是病毒發(fā)源地,確診竟多達2714例,排名全國第一;廣東確診188例,全國第二;那么第三是誰呢?答案就是我們浙江省,確診173例。一時間,每個人都有些害怕。家里的每個人都時刻關心著這件事。我們都不出門了,小區(qū)里的人也越來越少。
但是,我還是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浙大一院疾控中心已經(jīng)成功地分離出了毒株,分離出毒株之后,就可以研制疫苗了!如果有了疫苗,那么以后,我們每個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不會感染病毒。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怕死,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一個人,卻在傳染病最危急的時刻,沖到了最前面。這個人,名叫鐘南山。他已經(jīng)84歲高齡,卻在5天內(nèi),一路生死逆行,沖到防疫最前線。在采訪中,鐘南山呼吁大家一定不要再去武漢,而此時此刻的他,卻在最危險的金銀潭醫(yī)院,與死神賽跑。有一天,我在新聞中見到他,看到鐘南山爺爺一臉疲憊。他說著說,流下淚來。那一刻,我非常感動。那些醫(yī)務工作人員,舍小家,為大家,為祖國平安奉獻自己的力量。他們視死如歸,我的心中對他們有著深深的敬意!這個年,我好像更關注書本以外的事了,更關注那些改變社會的人了。
這個年,因為冠狀病毒而變得與眾不同。相比往年的繁華熱鬧,顯得格外冷清。路上,除了一些公共交通工具,行人很少,到了飯點,才有幾輛私家車進出小區(qū)大門;家庭內(nèi)部,走親訪友停止了,年飯也停止了,這也意味著少了許多和親朋好友一起玩耍的時間,同時,多了很多獨處的時間。我倒是挺喜歡獨處,一個人閱讀,一個人玩耍,一個人作業(yè),也很有一番風味。這時候,你會感到整個世界是那么安靜……
相信武漢,相信中國,一定會好起來的,大家一定要團結一致。
2023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和平的年代雖沒有硝煙,但是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zhàn)爭卻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防控期間,無數(shù)的醫(yī)護人員奔赴一線,成為了最美的“逆行者”,而所謂的“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
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還積極報名參加了青年志愿者活動,為防控疫情貢獻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信心貴比黃金,恐慌徒勞無益。面對疫情,我們要相信國家,相信黨中央,相信我們的醫(yī)務工作者,相信我們的科研人員,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我們一定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