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
2022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在國內橫行,引起國內外高度重視。
截止1月29日,全國已確診病例為4529例,疑似病例6973例,治愈人數僅60例,多達106例。再來了解一下各個省份的情況:湖北是病毒發源地,確診竟多達2714例,排名全國第一;廣東確診188例,全國第二;那么第三是誰呢?答案就是我們浙江省,確診173例。一時間,每個人都有些害怕。家里的每個人都時刻關心著這件事。我們都不出門了,小區里的人也越來越少。
但是,我還是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浙大一院疾控中心已經成功地分離出了毒株,分離出毒株之后,就可以研制疫苗了!如果有了疫苗,那么以后,我們每個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不會感染病毒。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怕死,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一個人,卻在傳染病最危急的時刻,沖到了最前面。這個人,名叫鐘南山。他已經84歲高齡,卻在5天內,一路生死逆行,沖到防疫最前線。在采訪中,鐘南山呼吁大家一定不要再去武漢,而此時此刻的他,卻在最危險的金銀潭醫院,與死神賽跑。有一天,我在新聞中見到他,看到鐘南山爺爺一臉疲憊。他說著說,流下淚來。那一刻,我非常感動。那些醫務工作人員,舍小家,為大家,為祖國平安奉獻自己的力量。他們視死如歸,我的心中對他們有著深深的敬意!這個年,我好像更關注書本以外的事了,更關注那些改變社會的人了。
這個年,因為冠狀病毒而變得與眾不同。相比往年的繁華熱鬧,顯得格外冷清。路上,除了一些公共交通工具,行人很少,到了飯點,才有幾輛私家車進出小區大門;家庭內部,走親訪友停止了,年飯也停止了,這也意味著少了許多和親朋好友一起玩耍的時間,同時,多了很多獨處的時間。我倒是挺喜歡獨處,一個人閱讀,一個人玩耍,一個人作業,也很有一番風味。這時候,你會感到整個世界是那么安靜……
相信武漢,相信中國,一定會好起來的,大家一定要團結一致。
2022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科技戰線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戰勝疫情,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需要以科學精神為指引,通過科學共同體攜手合作,在科學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專業意見和建議。
科學精神就是通過一言一行將科學輻射至大眾,滋養大眾的思想,內化大眾的行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需要科學共同體及時承擔科學普及與傳播的職業責任,引導公眾科學認知、理性對待。疫情發生以來,科協組織作為中國的科學共同體迅速反應,倡議科技工作者開展抗疫科研攻關,提供科技志愿服務。特別是圍繞“防疫病、防恐慌”,積極開展應急科普,組織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利用科普中國、科學辟謠和數字科技館等平臺,進行科學引導、抗疫指導和心理疏導,中國科協本級平臺總閱讀量已超55億次。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專家也積極發聲,用事實、用細節、用科學說話,分析疫情形勢,讓真相“跑贏”謠言,有力增強了整個社會對疫情的防控意識。
科學防治需要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尊重科學規律。國外科學家稱贊中國疫情防控極具專業性,就是因為把科學防治貫穿在群防群控的每個環節,不留死角。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離不開用科學武裝頭腦。為此,我們面向公眾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引導科學認識和理性對待,安撫公眾情緒,克服恐慌,堅定信心;引導公眾提高防范意識,科學消殺,倡導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把科普宣傳下沉到社區、村組和網上空間,以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為基礎提升每個人的防控能力。當公眾以科學眼光和科學態度去審視分析問題,就會增強識別能力,遵循科學規律預判應對。
病毒無國界,各國應攜手作戰。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認知領域的新事物,來源不明,變化多端,只有用科學才能揭開它的面紗。中國科學家在最短時間內確認了新型冠狀病毒,公布其基因序列、潛在宿主受體和致病主要臨床特征,為全世界開展病源追蹤、藥物研發提供了知識基礎。在病毒跨越國界蔓延之時,科學共同體應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以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可行的政策建議和共同行動為全球盡快戰勝疫病提供解決方案,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彰顯科技價值和共同力量。
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公眾在日常生活和復工復產中仍有大量科普需求,這需要科學共同體與聯防聯控機制、媒體加強信息溝通和共享,結合疫情防控進展,組織科學解讀,開展科學家與公眾的對話,更好地釋疑解惑,增強應對能力。應圍繞科學防治、經濟發展、心理疏導等方面加大科普創作傳播,為公眾提供精準、及時、有效的高質量科普公共產品。長遠看,還應盡快在國家應急體系建設中補齊應急科普體制機制短板,完善制度建設,從而更好讓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扎根群眾。
2022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0__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勝利閉幕。這次會議規模龐大,意義重大!
很快就是20__年了,到時,國家要實現中國夢,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到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次會議的召開,規模大,順應時勢,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69人。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
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面對風險與挑戰,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力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加強戰略謀劃,增強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極大振奮和凝聚了黨心軍心民心,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增強了將改革進行到底的信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取得階段性成果,第二階段主題教育學習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推翻壓迫,實現自由,走向獨立,當家做主,一步步走向繁榮,持續推動經濟發展、確保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
堅持黨的領導,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四個自信,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結合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經濟運行步伐,走自己的道路。
富國強兵,為人民謀福利,讓人民生活得幸福。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一次成功的大會,必將引領中國走向新的繁榮,走得更穩,變得更強!
2022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4
在這節課上,給我感受最多的就是全國上下勠力同心的那種精神和情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全國各個地方的醫療團隊和志愿團隊等等,在第一時間馳援武漢,勇于逆行。疫情期間全國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任務,醫療團隊身著白色的戰衣,穿梭于武漢的各大醫院;志愿團隊互相攜手,逆行于各大街道;只因為我們生在中國,我們是中國人,這片熱土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深切緬懷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犧牲的英雄們,你們是永遠的豐碑!
疫情不散,我們不退。在這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咬緊牙關,不可有絲毫的懈怠,不給國家添麻煩,不給社會添負擔,做好自我和家人的防護是我們每一個大學生最起碼的責任和義務。
2022年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5
工作、加班、熬夜已經成為組工干部“家常便飯”。累雖累,但為干部、為群眾服務是組工干部的切身職責所在,把身體累轉化為人民服務,是值得的。全黨上下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更應牢記組工干部的“人梯”精神,踐行為民宗旨,認真學習貫徹兩會精神。
學習兩會精神要正視批評之聲。踐行理想信念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所在,作為組工干部要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練就“金剛不壞”之身,能夠接受各類批評指正,正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樹立起責任重于泰山,組織工作無小事的思想,領導交辦的事務,在執行中難免會出現失誤,失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充分認識到錯誤的原因。及時糾正、努力改正就是對自身心態的磨練,樹立強大信心,遇到問題時要給自己加油打氣,不可氣餒。
學習兩會精神要體會服務之情。“重品行、重表率、公道正派”是組工干部基本原則。我們要始終堅持把自身情感融入到工作中,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停止“到時候”,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組工干部既要樹立個人形象,也要踐行黨的宗旨,維護組織部門形象,組織部門在下鄉調研中,要教育引導干部從廉從政等,身體力行地遵守各項規定,服務好黨員干部,為全縣干部樹立榜樣。
學習兩會精神要守住職業操守。組織部門作為黨委重要部門,承擔著繁重的組織編制工作,涉及黨委部門諸多重要事項,如果干部自身素質能力上的缺陷,導致信息外漏,將會引起十分惡劣的輿論誤導。組工干部要堅持提升自我心力,堅定理想信念,穩住心神、管住身手、抵住誘惑,把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約束自己的原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多交志同道合地朋友,堅守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