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生代表法制演講稿(精選3篇)
小學學生代表法制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叫丁相東,是臨沭縣白旄鎮司法所所長。今天,我應張校長的邀請很榮幸來到這里和大家共同學習和探討小學生應當了解的法律常識,以便同學們在今后學習和生活中有所幫助。
一、什么是法律及違法行為
同學們,大家通過聽老師的講課、看電視等形式學習了一些法律知識,但你們是否想過每個人日常的一言一行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誰有了違法行為就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這就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即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一種約束人們行為的很復雜的社會規范。我們今天不討論法律的復雜性,只學習一些與大家日常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一些最基本的規定。因此我們簡化法律的定義,法律就是大家共同約定,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貫穿在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行為規范。具體到我們小學生,《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校財務管理》等等都是管理我們學習生活的法律,如果那個同學不遵守而打架打傷了同學或損壞了公物要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賠償。
我們常常聽到遵紀守法或違紀違法等詞句,那么,什么是違紀違法呢?簡單的說違紀違法行為就是違反學校紀律或國家法律規定的行為,也就是學校紀律或國家法律明確規定禁止的行為,如要求我們愛護學校財物,團結同學,不能去偷盜和損壞學校財物,不能去亂罵和欺侮毆打同學。因此我們知道違紀違法是不好的行為,大家要遠離違紀違法行為。但怎么才能遠離違紀違法行為?首先要通過學習知道哪些行為是屬于遠離違紀違法行為,了解一些與日常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基本法律常識,進行法制觀念的啟蒙學習,逐步培養同學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學會辨別美丑、善惡,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為你們將來成為合格的公民打好基礎。
二、我們為什么要學習法律
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是將來社會主義經濟的建設者,也是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生力軍,學習法律知識是你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需要,只有學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首先,學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違法,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正確適用法律對待和處理自己周邊的糾紛,從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防止違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護法。在我們辦案當中經常遇到有的學生觸犯了法律,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違法,等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才后悔莫及。下面我就給位同學講兩個真實的案例:
案例一:我縣某村小學學生張某某,男,13周歲,就讀六年級,平日在學校不好好學習,仗著自己個頭比別人高,經常在學校橫行霸道,同學們對他總是避讓三分。一次他在村里閑逛時,覺的口淡,很想吃一點村門市部里買的那些垃圾食品類的小吃,可自己沒錢,于是他便模仿起電影里黑社會收保護費的樣子強行向一位二年級的學生馬某索要錢,馬某懼怕張某某打他,便給了張某某一元錢,張某某拿著這也一元錢去買小吃了。就這樣,張某某想吃小吃時就會向低年級的同學強要,時間長了,嚴某某行為便引起同村不上學的小混混買某、沙某的注意。買某、沙某見張某某有著在學校當老大的天分,便熱情邀請嚴某某跟著他們混,張某某想,“這下自己有了靠山,今后可以更加的耀武揚威了。”于是便答應了買某、沙某,些后張某某在學校里更在趾高氣揚,隨意欺侮同學們。每天一放學就到去找買某、沙某玩,漸漸的也學會了抽煙、喝酒,逃課等惡習。有一次,買某、沙某問張某某:“最近手頭困難想去縣城偷點東西賣錢花敢不敢去”?張某某認為買某、沙某平日里很照顧自己夠義氣,是鐵哥兒們,自己去了不偷東西,頂多去看看,而且能吃到好吃的,就答應一塊去。買某、沙某領著張某某去縣城,看上了一家手機店擺放在柜臺里的手機,當晚由張某某在店外把風,買某、沙某破門入室從那兒偷了價值8000元的手機,第二天以700元的價格買給了一過路人,三人將700元錢用來買煙、喝酒、很快揮霍一空。但警察也很快偵破了此案,來到學校將張某某帶去派出所調查,經審訊,張某某對犯罪事實作了如實交代,卻絲毫不知自己的行為的嚴重到已經觸犯了我國的《刑法》構成盜竊罪,還認為自己站在門外沒進去,沒偷店里的手機,僅僅跟著買某、沙某去玩了一趟,吃了些他們買來的東西。后來買某、沙某經審判均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張某某因未到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而被檢察院做出了不起訴處理。張某某在此案中構成了共同犯罪,雖然因達不到刑事責任年齡未被判刑,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次偷盜行為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他今后工作和生活,而且僅僅吃了點嘴而他爸爸給手機店賠償了2600多元,媽媽因此事羞于見人生了一場大病好久不能勞動。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青少年不懂法律而造成的犯罪行為,是張某某愛吃嘴以及所謂的哥兒們思想害了他。
三、小學生應當掌握的法律知識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當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是如何規定的,從而掌握的一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識。
1、從《未成年人保護法》來區分,18周歲以下均為未成年人,作為未成年人,我們首先應當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從而知道當我們受到傷害時應當尋求那些保護。
2、從《刑法》和《治安處罰法》等法律的刑事責任能力來劃分,14至16周歲時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但認知能力弱,對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搶劫、販賣、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其他因不滿14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嚴加管教,對經常偷盜、搶劫同學錢物、或經常毆打他人屢教不改的,可以收容教養送到少年監獄進行勞動改造。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實施了刑法規定的任何一種犯罪行為,都應當負刑事責任,因為已滿十六周歲的人,因體力、智力已相當發展,并有一定社會知識,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對自己的一切違反法律的行為應該負責任。
3、從《民法通則》等法律的民事行為能力來劃分,10周歲以上至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由于他們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是不成熟和不穩定的,也是最容易給他人造成傷害的群體,應由本人及其監護人共同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不滿10
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造成他人傷害的,應由監護人承擔全部的民事賠償責任。
四、我們如何自覺遵守法律
今天在場的每個同學都非常聰明,門門功課都考出了出色的成績。但個別同學不是把聰明用在學習上,而是用在調皮搗蛋上,喜歡逞強好勝,有事沒事惹一下其他同學,比如別人走路時他忽然伸出一只腳將別人絆倒;有些同學喜歡打架,將別的同學打傷;有些同學不愛護公物,故意毀壞公共場所的物品;有些同學以大欺小、沒有錢買東西吃、沒有錢進游戲室就強行想讓小同學索要等等行為都是不道德與法律所不允許的,如果情節嚴重的話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說你這一逞強就有可能將自己玩進班房,影響自己的一生。還有些同學會說我現在還不到十四周歲呢,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如果你實施犯罪行為是年齡雖未達到能追究刑事責任的界限,國家法律還是有懲罰措施的,比如家人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送到工讀學校或少年勞教所進行矯治等等。同時我認為一個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人從小養成了各種不良習性的話,以后改正就很難了,平時又不注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注重規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做事,去干自認為很小的壞事,慢慢演化最后必將釀成大錯,后悔也就晚了。
同學們,聽說過這句話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說不要以為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值得去做,也不要以為這件壞事太小而去做。比如不搶過馬路,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吼叫或喧嘩打擾別人的正常休息,不破壞文物,不隨地吐痰、不闖紅燈,無意中傷害到別人時要及時說對不起,請求別人的諒解等等。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正是培養我們從小有良好的社交行為的開始,同學們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都能自覺自愿的做到了,那你長大后一定是一位被很多人尊敬的很有修養的大家喜歡的人。我曾看到過一篇報道,有家非常有名的大公司招聘一名文秘工作人員,而報名的大學生有二百多名,公司人事主管通過筆試留下了五名要進一步進行篩選,但沒有組織面試,而是把這五名大學生叫進了他的辦公室進行聊天,并注意觀察其言行,大多數人圍在人事主管面前滔滔不絕地表現自己的口才,而其中的一位應聘學生則默默地把幾支掉在地上的中性筆拾起來放在了人事主管的辦公桌上。這時人事主管叫大家回去等錄用通知,第二天那位從地上收拾起了筆的大學生接到再次面試的通知,面試時人事主管只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把那幾支筆收拾起來放在桌子上?” 拾起了筆的大學生很自然的說:“寫字的筆就應該放在筆罐里,我的小學老師常常這樣要求我的,我從小到大也是這樣做的啊” 人事主管當場通知他已經被錄用了,回去準備一下第二天來上班。哪位同學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其實從二百多名大學生筆試中篩選出來的五人都是學習優良者,但公司需要的是愿意從小事做起的人,而不是夸夸其談者,其他四名大學生都認為那是小事,雖然都看到了掉地上的那些筆,但都不愿拾起來,所以失敗了,那位應聘成功的大學生在小學老師的教育下從小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看到被人事主管故意放在地上的筆后,就很自然的去拾了起來,他卻成功了。所以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小培養自己的良好習慣,長大才能在競爭激烈的人才環境中立與不敗之地。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同學們要遵守國家法律,要遵守學校的校規校紀,不得遲到、早退、團結同學不打架,不偷盜同學東西等等,一旦違反,學校則會對你們進行批評教育。回到家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因為離開了學校脫離了老師的管理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去干壞事,也不能去網吧上網、去浩門河玩水或玩高壓電變壓器,校內校外都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做起,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做一名懂事的好學生。
大家知道,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同學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接收到各種新鮮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你們是否分辨得清楚?下面,我對小學生容易出現的不良現象進行了歸納,主要有九種,希望在座的每個學生都要牢記在心,作為自己的一條警戒線!這九種不良現象容易引發違法行為,甚至誘導走上犯罪的深淵!我們要時刻警惕。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未成年人做了違反法律之事也會構成犯罪,會受到處罰的。作為小學生,年齡基本都介于7至13周歲之間,正在長身體學知識的人生最燦爛的黃金時期,我們要多學習法律知識,人人爭做學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
最后祝愿所有的同學學習進步、奮發向上、健康平安成長!
謝謝大家!
小學學生代表法制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小學二分校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好習慣伴我成長”。
古人說:“少小若無性,習慣成自然。”意思是說,人的本性是很相近的,但由于習慣不同便相去甚遠,小時侯培養的品格就好像是天生擁有的,長期養成的習慣就好像完全出自于自然。好的習慣往往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會在不經意間給你帶來驚喜。
一直以來,我校始終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基石,培養具有優秀素養的學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優雅整潔的校園環境,文明識禮的學生舉止,都給人帶來如沐春風的清新感受。學校的良好風氣的形成,離不開我們每一位師生的共同努力。
但是,我們也清醒地察覺在我們的同學中間,還存在著一些有失文明素養的壞習慣。走在校園里,耳邊偶爾仍會飄過一些同學以為“很酷”的粗魯臟話;草坪花叢中,仍能看見隨地亂扔的紙屑,果皮;目無師長、缺乏愛心,待人冷漠的同學不乏其人;對老師家長的教育充耳不聞,學習馬虎,拖欠作業現象依然存在,這些種種行為都違反了我們作為一個優秀的,具有文明素養的育英人的行為規范。這些壞習慣,不僅影響了學校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形象,而且還影響了同學們的健康快樂成長。
給大家講述一個壞習慣釀成殺人犯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個小和尚,想學會理發來幫寺廟的和尚剃發。于是,他就開始用冬瓜練習,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時,總要順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很快,小和尚就學會了如何剃發,當他第一次幫人剃發,去打水洗頭時,“順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結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殺人犯。
為什么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用冬瓜作練習時養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習慣,盡管為自己的師兄剃發時心里想著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卻不聽使喚,習慣性地把刀插了上去,于是,一個小小的壞習慣把小和尚變成了殺人犯。
同學們再聽一聽福特先生彎腰撿紙走向成功的故事:
美國著名的福特公司老板——福特先生,當年他剛剛大學畢業,選中了一家汽車公司去應聘。可是到了這家公司,福特頓時感覺自己“沒戲”了,因為和他同時去應聘的幾個人都比他學歷高。但好歹也要試試,于是他忐忑不安地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辦公室,福特就發現地上有一張廢紙,他彎腰撿了起來,把廢紙扔進了紙簍,然后才徑直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這時,董事長笑著對他說:“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非常驚訝,董事長解釋說:“福特先生,前面那3位的確學歷比你高,而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的眼里看不見一些最能反映一個人行為習慣和禮儀風貌的小事,而你的眼里能看見小事,我認為,只有像你這樣的人將來才能成大事,所以,我要錄用你!”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
那么我們可以怎樣做呢?
我們應該——
習慣于主動打掃衛生,不亂丟垃圾,見到垃圾主動彎腰撿起,形成熱愛勞動,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習慣于在教室、走廊、樓梯上不大聲吵鬧,形成輕聲慢步,靠右行走的好習慣;
習慣于站隊集合靜快齊,隊伍撤離有秩序,養成守紀律,不特立獨行的好習慣。
習慣于在一定的情況下使用“謝謝”“你好”“對不起”之類的文明用語,微笑示人,形成以禮待人的好習慣;
習慣于每天堅持鍛煉,形成健美的體魄;
習慣于在同學交往中懂得理解與寬容,形成在矛盾時能化干戈為玉帛的好習慣;
習慣于用心觀察,形成良好的觀察能力的習慣;
習慣于提前預習,課后復習,形成高效學習的習慣。
……
立足校園,放眼更廣闊的空間。我們同樣能做到與文明同行,與安全同行,與素質同行。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從小養成的習慣會和他的天性一樣自然,這個時期養成的習慣是堅不可摧的。好習慣是前進的助力,成功的基石。所謂聚小流以成江海,生活中的點滴言行,雖都是小事,但是,同學們,點滴之處見精神,昨天的習慣造就了今天的我們,今天的習慣決定著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細節開始,讓好習慣如同空氣一樣,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伴隨我們快樂、健康成長!
謝謝大家。
小學學生代表法制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來此初二4班,我的名字叫做,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關愛老人,人人有責”。
首先十分感謝我的班主任選我來進行此次的演講,謝謝學校給我的這次機會。
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國現在正在想人口老齡化的社會演變,人口老齡化已然成為了一種趨勢,我們更是應該在這個時候關愛老人,照顧老人,多陪伴老人,我想大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應該還健在,你不妨現在想一下,他們現在都在干嘛,是不是兩個人在家守著空蕩蕩的房子,看著電視,互相也不會多說什么話,家里冷清的要死;又或者一個人在家養著那些沒有感情的花花草草,每天的樂趣就是打理它們,因為他們花了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精力,花草被養的生機盎然;又或者一個人拿著老式收音機,泡了一杯茶,坐在門口不知道在想什么,一坐就是一上午?
現在的我們真的是太忙了,大人們忙著工作,有時間晚飯都沒時間回來吃,孩子們又全在學校讀書,只能孤零零的在家,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他們沒有年輕過嗎,他們知道所以不說,不會主動要求你放下工作在家陪他,他們真的是太需要我們的關愛了,就拿我的奶奶來說,她為自己孩子操勞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成家了能養活自己的,自己不用在辛苦的工作了。我的爸爸媽媽讓她在家安享晚年,享享清福,可她卻閑不住,去找了份環衛工人的工作,每天又忙碌起來,我問她為什么還要去工作,又苦又累的,何必呢,她的一番話,讓我熱淚盈眶,她說,我老啦,閑下來就總覺得自己沒用了,不被你們需要了,我現在還能干得動,多多少少能幫你爸媽分擔點壓力。
是啊,誰不想等老了,子孫滿堂,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有孩子們的陪伴,而不是好東西給買,人卻不在,多少人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直都住在老家,你們只有節假日才會抽空去看他們一眼,難道他們就應該被遺忘嗎?……中秋節,本來都說好要一家人一起吃飯,早起忙活一天,晚上一桌子豐盛的團圓飯,結果接到孩子的電話:“媽,今天公司加班,等下會有聚會的,我就不回來吃飯了”。忙,都忙,忙點好啊,她只能體諒我們,誰又能知道他們內心有多么的失望和難過?其實我們是有時間的,但是為什么不愿意把自己空閑的時間給家里的老人,多點陪伴,多點關愛呢,就因為他們老了,你就不想跟他們說話,不想跟他們呆在一起了?難道都忘了他們才是一手把你拉扯大的人,這份恩情你不要這么的理所當然,你欠他們的多多了。
在此我呼吁大家回家后多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聊聊天,聊聊你在學校發生的瑣事,聊聊他們想要什么,想去哪里,還有些什么沒有實現的愿望,多關心他們,他們老了,情感上比小孩子還脆弱,很容易因為難過的事哭,也很容易因為你們關愛他們的小舉動,開心半天。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