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節的周記(通用18篇)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1
端午吃粽子,春節放鞭炮,元宵節吃餃子,清明節上墳等是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異鄉的游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個團圓節。
在端午的前一天,我們買來了一大堆竹葉,把它泡在水盆里,準備明天包粽子。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聞見廚房里飄出一陣陣香味,饞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于是我就走到廚房跟外婆一起包粽子。我先在糯米堆里拿出一些糯米,分別把它擺成立體的三角形,中間放上一個大蛋黃,還在每個角上各擺了一塊肉,然后在水盆里拿出竹葉,把它們包起來,再用繩子捆緊,可我怎么也捆不緊,而外婆卻熟練地包好了。捆到后來,我有點不耐煩了,就問外婆,為什么要包粽子?外婆說:“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志而跳江自尺,老百姓知道后,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大家爭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可打撈了好久,也不見他的尸體,最后大家紛紛拿米團往江里扔,不讓江里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于是就有了現在的端午吃粽子”。聽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被感動了,于是就用心地包起了粽子,終于成功了。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敬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2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對于端午,大家都非常熟悉。
在端午這天,慶元的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爺爺奶奶拿出準備好的粽葉和糯米,放在一旁的凳子上。拿起粽葉,將粽葉卷成一個錐形的容器,然后將糯米小心地放進粽葉做成的容器中,再將粽葉多余的長尾巴將糯米抱起來,最后用線將包好的粽子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將包好的粽子放到蒸籠上蒸,熱氣騰騰的。慢慢的,一陣香氣便撲鼻而來,我們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跑到蒸籠前,流著口水,等待著美味可口的出鍋。粽子熟了,奶奶將它們端出來,放在一個大盤子里,過了一會兒,盤子便空了,只見大家每人都捧著一個粽子,興奮的吃著,我一口咬下粽子,那甜甜的香氣便傳進我的心中。家里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們對這美味可口的粽子贊不絕口,很不得能夠多吃幾個。這一天,全城都飄著粽子的香氣。
慶元的端午,還有另外一個習俗,那便是賽龍舟。我們全家人在這一天一起來到河邊,與全城人一起,觀看著龍舟比賽。“加油!加油!加油!”大家一起吶喊著,為龍舟上的船員鼓氣助威。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從我們眼前劃走。終于,一條龍舟劃過終點,獲得了冠軍,我們用最響亮的聲音為那些船員們歡呼。
在慶元,還有一個特有的習俗,在這一天,全慶元的人民都要走橋。爺爺奶奶帶著我們。走上廊橋,我們停在一尊佛像面前,為佛祖上香,祈禱自己能平平安安,幸福地過日子,那時候我還小,不明白這是為什么,現在長大了,也明白了,現在爺爺奶奶還保持著這個習俗,端午到了,我們沒空回家了,可爺爺奶奶卻惦記著我們上香時也不忘為我們祈禱。
就這樣,端午輕輕悄悄地來到,也輕輕悄悄地溜走了,我們期待著明年的端午,端午就這樣離去了。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3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每當五月初五就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其中的最愛,是吃粽子,我吃到很多的餡,有蛋黃的有五香肉的,還有棗子味的,特別好吃,我最愛吃到是蛋黃味的。
每年過端午節,老師都要給我上一課,無非是端午節有多少個名字,它是這么來的。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粽子節、龍舟節、詩人節、地臘節、重五節、天中節、男兒節、浴蘭節、女兒節、菖蒲節……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相傳這些習俗是為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之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但卻再也沒有撈到屈原的尸體。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奶奶還會用五種顏色的絨線系在我手腕、腳腕、脖子上,說是為我保安康。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不僅僅是因為我可以吃到我最喜歡吃的粽子,還因為通過過節,讓我受到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這就是觸景生情吧!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4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還是個特別的日子,那就是我太太的八十歲大壽。太太雖然八十歲了,臉上還布滿了皺紋,但她的精神卻很好。
這天,我們全家出動,去朱行去看望太太。終于到了太太家,太太已經在門口等著我們了,我們趕緊進去了,我先去房間里去玩了,我發現了一個小“帳篷”,里面有許多小球,我對妹妹說:“要不要進去玩?”妹妹奶聲奶氣地說了聲:“好的。”說完,我們便撲向球的海洋,忽然,我想起了一個好主意,我把小移動籃筐給固定在帳篷的架子上,玩起了投籃。過了一會,吃飯了,我看見了太太,就對太太說:“太太,祝您生日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高。”太太笑著說:“謝謝。”我看見門口的凳子上放著兩個生日蛋糕,我們邊唱生日歌,邊拍著手,唱完了歌,太太許下了一個愿望:“我希望能活到兩百歲。”大家都拍起手來,預祝太太真的能實現她的愿望,接著,我們說說笑笑地吃起了蛋糕,這頓吃了很久。下午的時間過得很快,我都在和阿姨聊天,到了晚上,我們吃好晚飯后,就要回家了,我戀戀不舍,路上,我還生了兩次懶腰,真的是困了,不過,我一定會永記這美好的一天。
今天雖然沒有美味的粽子,也沒有形狀可愛的香包,更沒有熱熱鬧鬧賽龍舟的場面,但是我們給太太過了一次難忘的'生日,所以,沒吃到粽子也無悔了!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5
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6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它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有這樣一個傳說。在楚秦爭奪天下的時候,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很能干的大臣。有些將軍和大臣都非常嫉妒他,便對楚王說屈原的壞話。楚王聽了以后,免掉了屈原的官職,并把他流放到汨羅江。屈原很悲憤,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一天,屈原來到汨羅江邊,他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投江,都紛紛趕來打撈屈原的尸體。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便拿來了包好的粽子投進汨羅江。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人們都到江上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這樣來紀念屈原。
今天,因為天公不作美,傾盆大雨下個不停。我沒法去現場看賽龍舟,所以我便在電視上看了一場在江蘇省江陰市舉行的激烈的賽龍舟—中華龍舟大賽。槍聲一響所有的龍舟猶如一支支離弦的箭一樣,爭先恐后的向前劃去。劃槳的隊員用足了渾身的力氣,搖著槳,動作整齊劃一。擊鼓的人掄圓臂膀,雙槌齊下,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龍舟勇往直前,你追我趕。岸上觀眾們歡呼聲、吶喊聲,響徹天空。這場龍舟賽真是激烈,真是精彩!
午飯的時候,媽媽端上了粽子,有燒肉的、有豆沙的、還有傳統枧粽。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過端午。
x年x月x日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7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這里有這樣的習俗,這一天每家每戶都要吃粽子去踏青。
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后幾天準備劃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蘆葉、糯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原來單調的粽子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端午前幾天就充滿了節日氣氛,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早餐桌上都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粽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肴。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說到沒有什么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說,他們小時候多么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端午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洗燥,系絨線了。那是端午節的早晨,奶奶用艾葉煮一大鍋水,給我洗澡,洗完澡就用五色的絨線系在脖子上,手腕上和腳脖子上。還要換上新衣服,漂亮極了,再加上脖子上掛個蛋網子就像是特殊的項墜。可有趣了!我們都喜歡過端午節。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8
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會賽龍舟,并且還會吃粽子,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有著特殊的意義,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艾節”“五日”……端午節小孩子們都會佩帶香囊,端午節大家都會在家里團聚,一起吃粽子,在這一天,我們都很開心,前年,奶奶還在家里自己做粽子,我在旁邊看著,聞著極香的糯米味、攪拌著盤里的豆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美味的粽子,奶奶說:“看你饞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再等一會吧!”我聽了一臉不高興,吃不到了,“好了之后,先給你吃。”小時候,我一聽到有人大聲叫喊:“賣粽子了,一元一個,絕對是純手工,”我就吵著讓奶奶給我買,奶奶沒辦法,只好給我買我拿著粽子十分高興,不知怎么,長大之后一聽到那個叫賣聲,我還是那么幼稚吵著讓媽媽給我買。
我只是認為,粽子是一種吉祥和安樂的象征,認為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端午節還要賽龍舟,說起賽龍舟我是很在行的,賽龍舟在我國南方是很流行的,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直到20xx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據說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說的正是這樣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節日,里面蘊含著中華文化,讓我們一起繼承中華傳統,讓中華文化永遠發揚光大。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9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放到汨羅江里。并且人們也要吃粽子、咸鴨蛋,在家門前掛茱萸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著外婆蒲、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多長時間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天氣突變,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為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巖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著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哇!看到龍舟啦!”一個小妹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艷的紅、明亮的黃、黯淡的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身體的顏色刷的漆。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并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云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后劃。緊接著,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后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后,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看完比賽,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為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還讓我了解了許多知識。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10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傳統節日吧。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被人們稱為龍節、端陽節、重五節、艾節和五月節等等。其中,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另外,古書記載“端”字有開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說起端午節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呢!讓我來告訴大家吧。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非常有學問,是楚王身邊的官員,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國家富強起來。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將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軍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縱身跳入江中。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們含著眼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的遺體。人們將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很多特有的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佩香囊。我最愛吃粽子,因此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粽子吧。粽子是用糯米加各種配料,再用新鮮的竹葉包裹扎藤,上鍋蒸煮而成。喜歡吃咸的就包上咸肉、蛋黃、干貝、叉燒;喜歡吃甜的就放上蜜棗、豆沙、蓮蓉。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一陣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香氣撲鼻。解開扎繩,剝開粽葉,白白的糯米里包著紅紅的蜜棗,咬一口,軟軟的、甜甜的,滿口留香。
每到端午節,我又想起一首膾炙人口的童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真是一個歡樂的傳統節日!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11
農歷五月初五那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廚房里都飄出一陣陣的清香,原來是棕子的香。現在棕子的品種是越來越多了,紅豆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白米餡的……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著香噴噴的棕子,一邊談開了。媽媽問:“你們誰知道端午節這天為什么要吃棕子嗎?”我愣了一下,搖了搖頭。于是,爸爸就詳細地告訴我端午節為什么要吃棕子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叫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其它國家,共同抵抗秦國,可楚王不聽勸告,反而把屈原逐出楚國。后來楚國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非常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大夫就抱著大石,投汩羅江自盡了。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后,都駕著船在江上尋找屈原的尸體,可怎么找都找不到。人們害怕江里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尸體,便用米包成棕子扔進江里喂魚,這樣,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的尸體。從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每年的農歷初五那天定為端午節。在那天,人人都要吃棕子,而且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
聽了端午節的故事以后,我格外感動,屈原以死來喚醒楚王的以身殉國、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真令人敬佩啊!
那天,學校放假了,假期一共有三天,這個三天的假期里,節日特別的多,有兒童節,也有端午節,端午節在兒童節的后面,我給你們講講吧。
我兒童節的禮物特別的豐盛,我給你們講幾個吧,查理九世的書一套,還有小淘氣尼古拉的絕版故事,還有各類圖書,我最喜歡的拍得立照相機,這個照相機只要一拍下一張照片,那張照片就會馬上地被洗出來。
然后呢,接下來的`三天是我去奶奶家的日子。我去奶奶家第二天的時候,我包了粽子,我和嬸嬸的兒子康康哥哥一起包粽子。一開始奶奶叫我們先把粽葉泡一下,我們端了一盆涼水,把粽葉泡進去,過了十分鐘奶奶說粽葉可以拿出來了,我和康康哥哥一人拿了兩片粽葉。接下來就是包粽子的時候了,奶奶教我們怎樣折疊包,我們一開始是很不熟練的,過了半個小時才熟練了一點,我包好了一個讓媽媽來拍照,媽媽說:“讓你們再熟練一點,等粽子包得再好看一點,你就可以拍照了。”我說:“為什么?”我和康康哥哥一起研究,終于我知道熟練地怎樣包粽子,可是康康哥哥還沒聽懂我倆說得是什么話,所以他繼續的包。我已經拍好照片了,康康哥哥還在認真地包,不過天打雷霹呀,我和奶奶包的粽子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了,然后康康哥哥終于要包完了一個,結果他手一松全散架了,康康哥哥說:“我放棄了,我不包了,太難包了。”我們有趣地包粽子之旅就結束了,但是我還是包好了一個小小地迷你的粽子。
我在叔叔房間玩得時候看見奶奶和爺爺在門上插了許多艾草和一種很像芹菜的東西,我不知道是什么?然后呢我和媽媽還有爸爸上山去打看一看,結果在山上發現每家每戶的人都插了這兩種東西,原來這是用來辟邪的,能除很多害蟲,像蚊子,蒼蠅等一些之類的東西,它都能除掉,掛上了這個之后,我發現家里的蚊蟲真得少多了。
真是快樂的端午節和六一兒童呀!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12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買了土豆、面條、豆子、肉、洋蔥、蝦和面粉來做我最喜歡的派筒。
媽媽削土豆,切土豆,切肉,切洋蔥,然后煮好放在桌子上。
哈哈,現在就看我了。我加了面條土豆洋蔥,然后包起來。看我裝的面包筒。不好嗎?只是有點短,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有的人根本裝不下!有的人還是兩頭都有。比如我媽舉報她兩頭都有。
這是我最喜歡的端午節。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13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掛香包,劃龍舟和掛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準備竹葉,蛋黃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來包粽子,剛開始我包的不太好,后來我越包越順手,奶奶還說我很厲害呢!包完了粽子,奶奶拿去蒸,這時候大家也起來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來掛著,我們吃完了奶奶煮給我們吃的愛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幫忙奶奶打掃家里,我知道一個端午節為什么要劃龍舟和吃粽子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個壞臣子跟皇上說屈原的壞話。
皇上非常生氣,屈原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難過,于是他便跳江死了,皇上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后悔和難過,便派人去把它的尸體撈起來,皇上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便請人做了很多的飯團讓魚蝦吃飽才不會吃掉屈原的。尸體流傳到現在就是現在的粽子和劃龍舟,掛香包和掛艾草則是要驅趕壞東西。
我覺得端午節真是個有趣又忙碌的節日,所以端午節我一定會幫忙爸媽做事情,也助你們端午節快樂。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14
薰蒼術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術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術捆綁在一起,燃燒后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術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術。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15
端午節的早上,爸爸告訴我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原來,古時候的屈原是一個才華出眾的人,但是有一位大官很嫉妒他。屈原很生氣,他投江了,村民們想把他救上來,可是救不上來。
因為江里有條蛟龍他愛吃人,害怕把屈原吃掉,村民就把米扔進江里,就可以讓蛟龍吃米。所以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是粽子。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16
“節日”課開始了!在主持人精彩的講解下,我們了解了一些關于元旦、勞動節、兒童節、端午節和圣誕節的知識。印象最深的是端午節的介紹。這個節日團隊讓我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因為屈原是投河自殺的,起初人們把米粒等東西扔到水里吃屈原的靈魂,后來逐漸演變成這種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
“節”課有很多有趣的內容,今天就不細說了,下次再說。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17
端午節的習俗大致有吃粽子、賽龍舟、桂香袋、飲雄黃酒、用雄黃蘸酒灑在額頭上畫王字、接女歸寧(這一天出嫁的女子都要回娘家),采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線……各地往往不一。
“端陽節碌忙人,剝粽蘸糖當早茶。莧菜落油和片粉,面筑搗蒜拌黃瓜”。每當端午來臨人們便芬芬包粽子,賽龍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線,這便是我們鄖縣人民的風俗。
最新端午節的周記 篇18
06月24日星期日天氣:晴
“起床啦!起床啦!”聽到這聲音,你一定想這是爸爸、媽媽在叫我起床。那你就一錯特錯了,這是我在叫爸爸的聲音,這時你會說,你怎么會叫你爸爸呢?因為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要去橋頭的大林河放小船。一出家門口,一陣涼風向我襲來,我打了個顫,說了一聲:“天真冷呀。”一路上,人來人往,有的人已經回來了、有的人剛去,我說:“爸爸快點”,于是,我們加快了速度。
到了大河邊那里人真多!,有老人、有大人、有學生、有小孩……我們找了一個好位置放小船,先放帆船,它代表一帆風順。接著我們又放了許愿船,它們載著我的愿望漂向遠方。我和爸爸低下頭洗臉,忽然發現,河里有小魚在游來游去,好像在歡慶端午節的到來。小魚只有一厘米長,十分可愛!我用手抓了很長時間,也沒抓著。我只好和爸爸撿幾塊石頭,離開了河邊。
到了橋上我極目遠眺,大河里的水升起了白蒙蒙的霧氣,大霧籠罩著大河,遠處的景物都看不清楚,我有種站在云中的感覺。我們隨手往河下投了幾粒石頭,只聽“通、通”的聲音,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紋,隨著河里的小船漂向遠方。
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大河,也送走了今年的端午節。明年的端午節我們還要來放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