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精選15篇)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1
清明節是4月4日。這天,全家吃了午飯,奶奶準備好了要用的東西。我一看,準備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銀行的錢與金銀財寶,連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都考慮到了。我就與爸爸媽媽、奶奶、小姑媽乘上了爸爸的車出發了。在車上,奶奶告訴我:“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奶奶便向我說起了寒食節的故事。
來到了我們永康的花街那兒的一座山上,那里樹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爾也能聽見幾聲清脆的鳥鳴聲,因為今天早上剛剛下過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變得泥濘起來了。
我們找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我便開始幫起忙來了。奶奶把準備好的飯菜擺在了墓前,敬上了酒,點上蠟燭。接,就讓爸爸媽媽把清明紙標起來,媽媽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這家人已經來過了。”標好了以后,奶奶讓小姑媽拿出12支香給她,奶奶點燃了香,只見往上一沖,火就滅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別發給我們4個人每人3支,便讓大家拜起來。當時,我在心中默默地說道:“太公、太婆,今天我們來看你們,給你們帶來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給我們一點嗎!我希望全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興隆,讓家里的孩子都學習優秀,特別是今年就要考大學的表哥,讓他一次性就考上重點線,上一所好學校。你們能答應我嗎?太公、太婆?我相信你們一定會答應我的。給你們的東西你們盡管用吧!”說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邊,讓我去敬一次酒,還囑咐爸爸把帶來的鞭炮放起來,爸爸便聽了奶奶的話,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來。放完了鞭炮,媽媽有敬起了酒來。除了爸爸,我們就燒起了帶來的東西,燒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說道:“東西太多了,拿個帶子給他們裝一下吧!”說罷,便把手中的塑料帶丟進了火堆中。干完了,奶奶把把一個托盤拿了回來,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兒。快要走了,我對太公、太婆說:“太公、太婆,再見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節,我們還會來看你們的。”
說完,我們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還在想太公、太婆。“太公、太婆,你們安息吧!”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2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一家要去爸爸的故鄉——石塘掃墓。我們在離曙光碑不遠處的一個停車場中停好車,朝山上奶奶家走去。
96、97、98。,我們爬上了最后一層臺階,那層臺階竟有99個!在奶奶家里,我看見了裝的鼓鼓的一個黑塑料袋。里邊裝了什么呢?正當我想打開它時,媽媽說可以出發去掃墓了。奶奶拿上黑袋子,我們又開始爬山了。
路旁,一根根野草矗立。道中,一株株蘆葦直挺。這山中的美景,不愧是“芳草綠野恣行時,春如遙山碧四周。”我找了一根粗壯、堅固又結實的木棍,拿它當拐杖開路。
山上,一座座墳墓星星點點的坐落在綠色的樹木之中。有許多來得早的人已經掃好墓,正在往回走。幾個墓被他們裝扮的五彩斑斕,上面用石頭壓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彩色玻璃紙。到了我們要“裝扮”的那座,已經有一些陌生的叔叔伯伯阿公們在用鐮刀、鋤頭等清理墓地的邊緣角落。(我還看到一位叔叔用他鋤頭的一邊來“掃”地呢!)奶奶從黑袋里取出一些紙錢和金紙折的元寶放在火上燒。原來袋子里裝的是給祖先的錢啊!
紙制品快燒完時,叔叔說:“要放鞭炮了,快準備好!”我們連忙塞住耳朵。果然,一陣煙霧擋住了我的視線。接下來,我們被一陣“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巨響包圍了。(真是的,那些大人為什么要一直放鞭炮呢?又沒什么作用,只會污染空氣。現在PM2。5都已經變成PM2。6了,而且又很吵。)
奶奶又去她的袋子中翻找,我們完成了任務,繞下一條小路,去參觀千年曙光碑了。整整一天,我們到千年曙光園去玩樂,到碼頭邊去游戲。接著在奶奶家吃了晚飯,才回家休息。
這個清明雖然很累,但很快樂。用上“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這個詩句真的很好。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3
清明節到了,我第一天準備回我爸爸的老家去上墳,因為媽媽給我說:“清明節有一個傳統,就是要去給逝去的親人上墳掃墓,用來紀念去世的親人”。我姥姥、姥爺也都去我媽媽的老家上墳去了。
第二天,我準備去摘草莓,到處玩一玩,去公園轉一轉,順便叫幾個同學來一塊去玩耍,尋找春天的蹤跡。
第三天,是星期一,我就想問了:“今天是星期一,應該去上學,怎么放一天假呀?”哦原來最近是清明節要放三天假,原來是這樣,我覺得今天真是個特殊的一天,我們準備去超市買點生活用品,再歇一歇。
我的清明節計劃很好,我覺得一定會是一個快樂的假期,你的清明節怎么樣呢?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4
今天就是清明節。來到曾祖的墳前,我看了看四周。去年因為有事,所以沒有回來。現在一看,幾年前這些小草不曾長這么高,放眼望去,遠處的景色一覽無余!可如今連站在對面的人都看不清,更別說走過去了。
去爺爺那一路上都就是艱難的。不就是崎嶇的小路,就是那些長得過頭或者到肩膀的草。因為就是早上,所以全身都濕了。不過還好,這里只就是三周被長高的草圍住另一邊還就是可以看到遠處綠海般的田野。
看著四周的小樹小草,不由得讓我想起兩年前,這里非常的寬敞,幾個人在成一排都沒有什么問題。可就是現在,連轉個身都非常的困難。
希望下次再來時,就是當年那樣的寬敞。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5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并且大多數人都會在這一天回到家鄉去掃墓、祭祖。關于清明節的起源,還有一個傳說呢!據說清明節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掃墓,慢慢的就成為了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因為時間關系,所以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了清明節。一般是在新歷的四月五日。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到現在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以前還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其中有掃墓:清明節的時候掃墓,就是對祖先的思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以前,北京人大多數都在清明節掃墓,但祭掃儀式并不在清明節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傳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也有插柳:因為有一句古話是這樣說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預報天氣。除了這些習俗,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很多。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遺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6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誰知道,它其實是由寒食節經過千年發展演變而來。清明節祭祀,不論公私祭,都是表達孝心和感恩的方式,其主要內容是掃墓。
清明節那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八里溝游玩,那里大樹高高,小路彎彎,青山陡陡。小草都長出來了,小花也開放了,紅的、黃的、白的、紫的,美麗極了!我們在上山的路上吸著新鮮的空氣,邊走邊欣賞路旁的'美景。
我們終于到達了山頂,向下望去,整個八里溝映入眼簾,可以欣賞很多很多的景色,我不由得觸景生情,做了首詩:醉觀太行
白云茫茫擋青山,隱見青山半邊巖。
小溪慢流山腳下,游人醉觀太行山。
我們在山下,還看了太行天河瀑布和水簾洞。非常好看,水簾洞里面是很長的通道,我們還在里面過了呢,非常好玩,八里溝真是青山清水如仙境一般。我希望沒來八里溝玩過的小朋友,也到這里來感受一下吧!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7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要到了。清明節是紀念烈士和祖先的日子。與往常不同,學校組織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這是一個期待已久的紀念烈士的.日子,也是一個接受革命教育的機會。
早上七點半,我們五年級所有的師生和代表都聚集在操場上。一路走來,同學們改變了以往嘰嘰喳喳的風格,保持著沉默,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整個團隊都很肅穆。
進入烈士陵園,聽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學生們在烈士陵園前宣誓,獻花,參觀烈士紀念館。烈士們,你們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流下了自己的鮮血,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長眠于此。你是人民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走出烈士紀念堂,環顧四周,春暖花開,一串串金花在初春的寒風中出現,如枝頭點綴的璀璨金星,給莊烈士陵園帶去了許多春天的嚴肅意味。春花迎接春天和陽光,象征著成長和希望。春天來了,祖國強大了。烈士們,安息吧!為了祖國的未來,我們必須努力學習,不辜負你們的期望!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8
今天是清明節,天空飄著蒙蒙細雨,一抹憂傷的感覺,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上山去,小路很泥濘,路旁的花草上滿是露珠,還沒走到墳前,褲子,衣服,鞋子就都濕了,一路上大家都悄悄的,互相攙扶著,十分的肅穆,走了差不多二十分鐘才到。
看著眼前的兩座墳墓,我眼圈紅了,以前那個愛把我抱在懷里,給我唱歌,愛分好吃東西給我的大奶奶沒有了,愛和我開玩笑,無論我吃什么都會滿足我的大爺爺沒有了,愛給我講故事,每次去吃什么東西都會給我留點的他們不在了,他們躺在冰冷的棺材里,我多想問問他們冷不冷,餓不餓,他們最愛的小孫女長大了,會自己照顧自己了。我多么希望他們能在站起來,我再也不調皮了,也不和他們搶東西了,可是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了。
這時,站在旁邊的大人叫我給爺爺奶奶們燒紙錢,我一邊燒,一邊和他們聊天,聊著聊著就哭了。大人們將買來的鞭炮點燃了,噼里啪啦的聲音響徹云霄,也不知道爺爺奶奶有沒有聽到,聽到我們對他們的思念了嗎?
最后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下的山,在后來,我們大家在一起吃了清明酒,大家也沒多說話,就連最小最調皮的弟弟仿佛都被這肅穆的氣氛給感染了,也沒吵鬧。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清明活動就這樣結束了。。。。。。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的雨水灑落人間,大地一片寧靜,春風吹過樹梢,小雨點“滴溜溜”地在嫩葉上滾動,山村中不時響起一陣鞭炮聲,太陽總是不肯出來。路上細雨不斷,我們與霧相伴,走在前去清明的路上,留下一個個腳印,松樹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沙沙”的聲音。
我和奶奶走在潮濕的路上,其他大人們提著紙錢,水果等物品走在前方。我看出平時滿臉笑容的奶奶今天卻愁容滿面。我沒多在意,因為媽媽說帶我去看“爺爺”,我知道爺爺去世多年,但在我腦中依然記得爺爺的樣子。我想奶奶可能是有點傷心。過了不久,就到了爺爺墓前,媽媽嚴肅地讓我磕頭,我照做了,大人們也依次磕了頭。爸爸放了一串鞭炮,接著把帶來的紙錢等物放入火中焚燒。映著火光,我一抬頭便看見奶奶那溫柔的雙眼蓄滿了淚水。我不知該說什么,便跟在大人們身后先走了。只有奶奶遲遲不肯離去。
到了家,媽媽做了一大桌可口的飯菜,大家都很開心,仿佛什么也沒發生。奶奶回來了,我去看奶奶,奶奶摸著我的頭笑了笑,便回房休息了,我也跟著奶奶進去。奶奶躺在床上,跟我講了很多關于爺爺的事。我明白了,奶奶為何看起來那么憂傷——盡管爺爺去世多年,奶奶仍是思念著爺爺的。
清明的微雨過去了,新的陽光灑向大地,微雨也許會帶走悲傷和痛苦,但是帶不走人們的思念,時間不等人,要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日子,失去時,再后悔就來不及了。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10
天宮莊園可有趣啦!
清明節我跟著媽媽來到了美麗的天宮莊園游玩。走進莊園就像走進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那里有小朋友扮演的醫生,消防員,警察,面點師……
我最喜歡扮演醫生了。那里的老師給我穿上醫生的小衣服,我一看自己神氣極了!老師教當眼科醫生,告訴我怎樣給病人看病,如何辨別沙眼。嗨!在這里我真正的感受當醫生可真不容易啊。
讓我最開心的是當面點師。老師教我怎樣做點心,我跟著老師把面和好放進模子里,然后放進烤爐,大約過了10分鐘點心好了。我從烤爐中取出。啊!好香,好香呀!我高興的端到媽媽的面前給媽媽吃。媽媽看到我親手做的點心樂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我看著媽媽甜甜地吃著點心,我的心里也甜甜的。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11
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托哀思,這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習俗,也是人之常情,本無可非議。
然而,近年來一些地方清明掃墓名堂越來越多,風氣也越掃越濁,使得掃墓變了“味”。擴墳、燒紙、放鞭炮,傳統的祭奠儀式背后是中國傳統的世界觀、倫理觀,有著強大的文化基礎。想清明節時燒“紙錢”送給祖宗花,只能說是一種心愿、一種企盼,留下的除煙熏火燎、垃圾遍地的環境污染之外;霧霾讓更多人看到鞭炮的另一面;耕地減少推動著喪葬方式的變革……如今時代不同了,不妨采用文明、低碳、環保的方式來掃墓。
清明時節,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時候。清明祭祀的本義在于表達對親人的感念與尊敬。形式可以不同,內涵卻是不變。有的人家,近的干脆步行,遠的騎個自行車,帶上一束鮮花,獻給故人;有的人家借培土之機,在墳地旁種下一棵或幾棵樹;有的人“微博祭祀”、“時空郵箱”等,清新自然的祭祀,符合時代新趨勢,也契合社會新要求。只要緬懷先人、尊老孝親的真心真情在,鮮花可代替紙錢、音樂可代替鞭炮、網絡遙拜可代替舟車勞頓。這樣既莊重節儉,又綠化了環境。清明節更可收獲環境之“清”、心靈之“明”,享有更為豐富的內涵,清明節變得“清明”了,何樂而不為?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12
邂逅后山,是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
祖母的墳墓是在我祖父家的后山。
清明節多是在下雨,而那年就不同了,太陽很大,讓人明顯感受到了幾絲夏日的炎熱,這也很好,似乎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傷感。
上山的路上,道路邊的油菜花早已凋謝,枝頭還殘留著些許小小的黃花。淺綠綠的油菜花桿早已包裹著嫩嫩的菜籽,雖然錯過了以往炫目的金黃,但卻讓我嗅到了菜籽的芬芳。放眼望去,猶如一條深綠色的地毯,平鋪在一望無垠的山坡上,散發著豐收的喜悅。太陽像羞澀的咸蛋黃,高高的掛在了山頂上,不火辣,也不冷艷,不急不緩,一切剛剛好!此刻猶如行走在美麗的鄉村油畫之中,在這美景之中,慢慢的歡喜與向往。
片刻后,到了祖母的墳前,我們將貢品和香燭錯落有致的擺放在墓碑前,再倒兩杯酒擺放在貢品的兩側,然后依次點燃兩支蠟燭和9支香,再把紙錢點燃,看著跳動的火苗,這種時刻心情是沉重的,既有緬懷又有祝愿。緬懷逝去的親人,祝愿在世的親友能平平安安度過一切的不如意。祭祀的最后一步是伴隨著鞭炮聲的停止而結束,然祭祀帶來的綿長的回憶卻只是開端。
我的故鄉德陽,這個小城總能勾起我無數的向往。在我幼小的時候,這里生活著我最愛,也最愛我的祖母。祖母逗我玩耍,帶我干農活,親昵地呼喚我的乳名;如今,這個小城埋著我深愛的祖母。后山上一塊小小的墓碑,祖母在里面,而我在外面。
城還是那城,只是沒了祖母,我相信,祖母永遠活在我的心里,從未離開。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車排成車龍,都往墓地趕著。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里總是猜測著山上墓地到底是怎樣很是期待,終于到目地,我迫不及待沖上去,可是雨天山坡路太滑,“撲通”我摔一個嘴啃泥。我爬起來,媽媽看說:“大燁,心急吃不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我聽媽媽話,慢慢地走著。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蘋果紅得像喝許多酒小孩,香蕉像一只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
走呀走,終于到祖奶奶墓前,我們把墓前雜草清除干凈后再把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墓前,點香燭,開始祭拜,媽媽嘴里念念有詞也不知在念叨著什么,拜好把香燭插在土里,然后我們拿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里去燒,最后我們點起炮竹,磕三拜之后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回聲,今天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后,我全身濕淋淋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許多許多。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14
清明節,我們全家去老家為祖先掃墓。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干干凈凈。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后,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后,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后,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是我們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大家有沒有想過,祖先功勞有多大?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祖先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了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關于清明節周記500字 篇15
4月4日~4月6日,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郁悶的日子……在這樣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時候。說了這么多,到底今天是什么日子呢?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們來到奶奶墓前,放上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表達我們對奶奶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她祈禱,祝福她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不禁會回憶起奶奶曾經和我共同度過的那些快樂時光,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熱淚盈眶。
掃好墓,爸爸和媽媽從山上采了一大堆艾,說是清明節一定要吃一回正宗的艾餃。今天全家總動員一起親自做一回艾餃。
回到家,媽媽洗艾,爸爸燒水,我和姐姐準備面粉。等這三件事做好之后,就要把艾放入沸水中煮,直到鍋里的水變成綠的才行。注意這煮出來的綠水千萬不要扔,要把這水和艾倒一點在面粉中,這樣才能讓面粉團變成綠色的。之后要把黑芝麻和糖混在一起,放入鍋里干炒一會兒,炒到有香味就行了。最重要的一步是包艾餃。媽媽給我們示范了一下怎么包。滿懷鬼點子的我問媽媽:“可不可以包成別的形狀?”媽媽答應了。我和姐姐包出了小船形狀、帽子形狀、湯圓形狀等。包好之后,媽媽上鍋蒸艾餃。正好之后,打開蓋子,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咬了一口,黑芝麻的香味,糖的甜味,還有艾特別的味道充滿了嘴巴,太好吃了!
這個清明節過得有意義,因為我嘗試了第一次包艾餃,而且包的與眾不同、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