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改工作反思
3.初中與高中歷史學習銜接的矛盾
盡管這幾年初中歷史教育也在不斷發展,特別歷史中考的推行,歷史考試從無到有,但遠不能令人樂觀。相當多的學校(尤其是農村基層學校)缺乏專業或專職教師。即使中考,由于初中歷史知識體系系統性弱化,分值也較低,學生也是臨時突擊,歷史基礎知識的儲備嚴重不足,而高中歷史新課程教科書的體例結構新,知識容量大,內容要求高,專業性較艱深,在實際教學中又與課時數量矛盾。學生們需從相對“低幼化”的初中課程進入比較“專業化”的高中歷史課程,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很難適應高中正規教育;只能一再降低要求和難度,甚至一切規范和基礎知識要重新開始,這種銜接情況的嚴重脫節,大大制約了新課程的順利實施。
4.通史與專題的矛盾
我們認為,目前這種模塊專題的結構,是課標設計者與教材編寫者的一種理想主義的做法。讓一個連通史常識都不清楚的學生,開始就接受過去只有高三文科班“二輪”專題復習才接受的知識,無疑是新時期的“大躍進”。目前的高中歷史教材,知識體系破碎,專業化和學術化增強,歷史內容的跳躍、缺失和重復,屢見不鮮。歷史有其自身的體系,目前斷章取義的教學,本身違反了歷史認識規律。結果,課堂上如不補充再補充,學生根本聽不懂,如要補充,課時不夠,如要給學生探究,學生沒有歷史基礎知識的積累,探究要么冷場,要么胡扯,學生困惑,教師痛苦。
5.城區與郊縣、重點與普通學校之間的矛盾
學校之間差異很大,這是客觀存在的。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課堂的內容和實施應該與經濟社會生活實際、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充分考慮地區、學校的差異性和學生發展需求的多樣性。這既客觀上承認了差異的存在,又在客觀上拉大了這種差異。但是,頭頂一片藍天,同樣的課改理念,同樣的高考試卷,又如何能幾重標準呢?毋庸諱言,目前出現了城區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課改如火如荼,而郊縣特別是農村高中課改,仿佛只是春風輕輕吹拂,課改與否變化并不大,如有人檢查聽課,自然要“做秀”一番,而平時上課則差別較大,我們認為這絕不是課改設計者的初衷。
課改三年,幾多問題,又幾多解決,幾多困惑,又幾多欣慰。我們已經走出了第一步,我們還將堅定地走出第二步和自信的第三步,因為我們一直在努力,我們仍將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