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的周記700字(通用7篇)
關于清明的周記700字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都要去祭拜祖先,緬懷故去的親人。
今天,我們全家人起了個大早,四月的天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前幾天還晴空萬里,今天卻下起了蒙蒙細雨,夾雜著一陣陣涼風的侵襲,讓人感覺到了初春的寒意,我們的車子被籠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車流交織在一起,行進變得十分困難。我想起了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應該是老天的`特意安排,讓人們在憂傷肅穆的氛圍中去祭拜祖先,緬懷故去的親人。
不知不覺就到了老家,奶奶親手做好當地著名的特色小吃—薄餅。我們勿勿地吃完午飯,全家人有的扛鋤頭、有的拿掃把、有的拿供品……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來到山腳下,山上已經人山人海,給光禿禿的小山裝飾得五顏六色,給死氣沉沉的小山添加了幾分姿色。
我們踏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來到了太公、太婆的墓前,爸爸拿起鋤頭整理了四周的雜草,奶奶把早已準備好的供品擺在太公、太婆的墓前,插上花、點上香,爺爺突然從衣兜里拿出一瓶酒,并把酒倒在三個酒杯里,因為太公生前就喜歡喝酒。我拿出紙錢貼在他們的墓前,有一萬的、一百萬的、一億的、十億的、一百億的……媽媽對他們說;“別搶、別搶大家都有”。我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像我們一樣快快樂樂地生活著,最后我們在他們的墓前鞠了三個九十度的躬。
這時,爸爸點燃鞭炮,我們在彌漫的煙霧中結束了今天的掃墓。
關于清明的周記700字 篇2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蘇,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媽媽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轉好幾道車。
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媽媽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滿山遍野地到處玩,直到媽媽把我拖上車去。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有一次我發現在一座破爛不堪的墳前,從來沒有紙錢燒過的痕跡,我很奇怪,就彎下腰,仔細辨認碑上的文字,上面好像刻著什么“生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戰斗”,而且他還是個外鄉人哩!咦,他應該埋在烈士墓園吧!為什么上面沒有一個親屬的名字?
我帶著疑問跑去好奇地告訴媽媽,媽媽沒有抬頭,只是緩緩地說:“唉!你拿些紙錢去為他上墳吧!”我接過了媽媽遞來的一疊紙錢。走到了他墓前,一邊往火里扔紙錢,一邊喃喃地說:“從來沒有人來為您上過墳,您一定很寂寞吧,我雖然不知道您叫什么,也不認識您,但您當年一定是個功臣,如今尸骨卻流落他鄉,我為您燒一些紙錢吧……”這時,一雙手溫和地扶住了我的雙肩,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媽媽,她輕輕從我手中拿了一些紙錢,扔向火中,紙錢打著旋落在火中,一張,兩張、四張……
今年又到清明了,由于媽媽得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她不能上墳了,而我一個人去她又不放心。于是我們就在室外燒紙錢,媽媽扔一些紙錢就說:“爹!您接著吧!小遠(我的舅舅)拿著……” 紙錢只剩下最后一疊時,媽媽把它遞給我說:“小詠,你為那位死不知名的人燒吧,唉!沒人給他上墳怪可憐的。”……火光映著我的臉,我在心里說:“安息吧!明年清明節時,我一定為您去上墳!”一陣風吹了過來,把紙錢燒過的灰燼吹走了……
關于清明的周記700字 篇3
清明節一直是一個用來祭祀的節日,是悲傷的,也是寂寞的。每年的今天,我都會去蘇州,為我太爺爺掃墓。
傍晚六點多,我和爸爸、爺爺、奶奶來到了太爺爺的墓區。
奶奶打一把雨傘,保護著手上的祭品,悶悶不樂地走到太爺爺的墓前。爺爺和奶奶向前舉行儀式:擺上祭品、點燃紙錢、讓我們先后跪拜……
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那上面的照片,因為那是我親手拍的:
一年冬天,我在家里享受寒假的假期。下午的時候,我想讓太爺爺幫我買點心。太爺爺答應了,不過他有一個要求:在臨走時拍一張照片。因為家里沒有其他人,所以我自己給他拍了一張,他去買東西了……
后來,太爺爺的心臟病犯了——我是聽爸爸說的。一位熱心的青年在看到太爺爺后馬上把他送到了醫院,通知了爸爸。爸爸,馬上把我送到醫院,可是當我到達時,浮現在我眼前的只是太爺爺的尸體。大夫說:“我們已經很盡力了,可還是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爸爸安慰我說:“太爺爺本身就活不長了,你不要太內疚。”可我依然無法相信事實。
再后來,那張照片就成了遺像。每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時,我就十分后悔:就不能少吃一頓嗎?
儀式舉行完了,爸爸告訴我該回家了。明亮的月光照到幽深的墓上,顯得十分耀眼,仿佛全世界都在為太爺爺祭奠一樣。我看著太爺爺的照片,哽咽了一下口水,淚水從臉龐流了下來,依依不舍的離開墓區。
夜深了,就讓太爺爺好好做個夢吧。
我現在才知道“相見不如懷念”這句話的`意思。兩個人如果能相見,那么相見,懷念,都能成為與對方交流的方式。但如果不能再相見的話,只能通過懷念這種方式。太爺爺,你想我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就是因為我的一時疏忽,才讓太爺爺“斷魂”了。太爺爺,對不起,但我真的很想你!
關于清明的周記700字 篇4
清明是一個伴隨綿綿細雨來到的,這清明雨的來到總是勾起人對逝世的親人思念之情。
這一天清明的早上,天氣陰沉沉的,空氣中迷漫淡淡哀傷,我也被這種氣氛感染到了,心情也隨著這種氣氛低沉了下來。吃完飯后,就被爸爸媽媽叫去掃墓,拿著香紙、鞭炮,踏上了掃墓的路。
在去的路上,下起了毛毛細雨。山上的路本來就不好走,再加上上下雨一打滑,但山上空氣很好,一路上小花啊,小草啊,我全然沒心欣賞,小鳥歡快地叫著,蟲兒開心地鳴著,我也沒心地聆聽著。我們來到了太姥姥的墓前,把雜草給拔去之后,燒一些香紙來寄托對天國那的太姥姥的思念,便離開了那里。走前我望著那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面憂愁。
雨越下越大,山上的小樹苗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看到這樣的情景,激起了我一股思念之情。想了想太姥姥生前慈愛的笑容,對我的愛撫,頓時我淚流滿面。此時,大家都流下了淚,雨并沒有停下,在雨中,我們也分不清哪那是汗珠,哪里是淚珠,哪里是雨水,我真想對您說:“太姥姥,您在天國就安心吧。我在下面會好好的,您在天上看,也要保佑我。”
遠處的杜鵑花,開得是那樣的紅火,聽大人說,杜鵑花又被稱為清明花,它們之所以在清明節開放,是因為我想能把這份能給人心情穩定的心情帶給天國的太姥姥。于是跑了過去,摘下幾朵花,送給了身在天國的太姥姥。
清明節每一年都有,但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愿太姥姥在天國幸福安康!
關于清明的周記700字 篇5
清明節,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節日,包含著對已故親人的思念,蘊藏著已故好友的感傷。情淚點點、細雨綿綿,更能表達人們悲傷的感情。
清明小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美妙的千古絕句,表達了詩人對清明時節的`感嘆。今天清明節雖未下雨,但前些日子卻一直下著迷蒙的小雨,成千上萬個晶瑩的小水珠從天而降,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給即將來臨的清明節增添了幾分悲傷。清明前夜,人們三五成群,在路邊燒紙、焚香,祭祀死去的親友。夜幕之下,火光星星點點,構成了一道別有特色的清明小景。
清明悲情
故鄉的土地下,躺著我親愛的姥姥,我未曾見她一面,甚至連一張她的照片都沒見過。她在媽媽十五歲的時候就與世長辭了,每提到這里,我就會感到十分遺憾,媽媽也會留下悲傷的淚水。
在祖國的黃土下,躺著一位位革命先烈,他們雖與我們毫不沾親,可他們是為我們祖國這個大家庭而死的,是為我們中華民族而倒下的,是為我們的五星紅旗而壯烈犧牲的。他們與我們是一家人。讓我們為他們低頭默哀吧!他們雖不在人世,可他們的心、一刻充滿熱血的心還留在人間!
清明節,讓我們為已故親友送去思念的淚水,為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禮吧!
關于清明的周記700字 篇6
人間最美四月天,草長鶯飛,百鳥鳴唱,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大地充滿盎然生機。清明在四月的伊始,給這份美平添了一些莊重和傷感。
兒時的我對清明這一傳統節日的認識是懵懂的,對它的理解也僅限于唐代大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村。”每年的清明節都是細雨蒙蒙,今年也不例外,雨,絲絲縷縷,很應時,媽媽說:“賢賢,我們今天去給外婆掃墓”,爸爸開車,不一會我們就出了城,來到了郊外,“哇”,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讓人心曠神怡,我貪婪地呼吸著“天然氧吧”,欣賞著窗外的美好春光,小草破土而出,彰顯著它旺盛的生命力,綠油油的麥浪隨風翻滾,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金燦燦的油菜花,迎春花,粉紅的桃花……開滿了漫山遍野,讓我體會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正當我陶醉在這春天的美景中時,媽媽打斷了我的思緒,原來,我們已經距離外婆的墓地很近,下了車,爸爸媽媽拿出鞭炮,冥紙,酒水等。我們順著一條羊腸小道來到外婆的墳前,“冥錢飛起白蝴蝶,人生啼哭似杜鳥”,遠處,煙霧裊裊,隱隱有哭聲傳來,大家都在思念已經去世的親人,在清明節得到了宣泄,我問媽媽外婆是一位什么樣的老人?
媽媽說:外婆是一位非常善良,勤勞的人,她的一生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也沒有什么偉大的抱負,也可以說是沒有機會,她一出生,就被推進為吃飽穿暖而掙扎的歲月里,短暫的一生,家人是她生活的重心,灶臺和責任田是她永不下崗的工作崗位,嘗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如今生活好了,吃穿用度都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聽著聽著,淚水就模糊了我的雙眼。
我們在外婆的墳前待了很久,還拔了草,添了土。后來,天色已晚,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仍然心潮澎湃,久久無法平靜。
關于清明的周記700字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魄。"每當清明節來臨,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遠在天堂的親人。
清明節那天,我父親和我母親開車去德惠公墓向曾祖父致敬。我們沿著一條又直又寬的走道走,不久我們來到了黛葉的墓碑前。爸爸清理了雜草,我用很久以前準備好的濕毛巾清理了墓碑的正面和背面。當媽媽莊嚴地把各種各樣的蛋糕和水果放在那里時,她咕噥著對爺爺說,他家里的每個人都很好。看著照片中黛葉慈祥的臉,往事涌上心頭,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
黛葉對我來說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上小學之前,我每年冬天都喝牛奶。為了讓我喝最純的牛奶,祖父每天都早早地走出家門,冒著刺骨的寒風,穿過冰雪為我取牛奶。他不得不看著養牛場的叔叔當場把牛奶擠到我的瓶子里,然后高高興興地走回來。當我回來的時候,我會把牛奶放在我的棉襖里。我知道曾祖父在保護這瓶牛奶。爸爸經常說天氣太冷了,不能讓黛葉走。然而,黛葉總是說:“你老了需要鍛煉。你鍛煉時喝牛奶會一舉兩得嗎?”黛葉對我的愛永遠不會被忘記。
這是我第一次向死去的親人致敬,難忘的清明節和難忘的家庭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