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春節周記(精選3篇)
我們的春節周記 篇1
一進入臘月,空氣中就似乎多了點兒什么味道,那當然是年味兒啦!大街上擺滿了紅紅的春聯、燈籠。把大街裝點得非常喜慶。
盼啊盼,終于盼來了除夕夜。姐姐一家都從揚州回來了,爺爺奶奶也都到我家來了,家里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除夕這一天是忙碌的,也是快樂的。爸爸和叔叔貼好了春聯,掛好了燈籠,家里立刻變得喜氣洋洋起來。媽媽中午就開始在廚房里面忙碌,切菜、燒肉、燉湯、演奏著一首精彩而動聽的鍋碗瓢盆交響曲。
夜色將小鎮厚厚的包裹了起來,廚房里透出了明亮又溫暖的橘黃色燈光。除夕的壓軸大戲——年夜飯正式拉開序幕。媽媽在廚房里喊了一聲“吃飯啦!”我們就連忙向廚房走去,只見桌上紅的紅,綠的綠,令人賞心悅目,都有點兒舍不得伸筷子了。
酒滿上了,飲料也滿上了。大人們喝著酒,聊著天。我們小孩吃著菜,看著電視,哈哈的笑個不停。我們吃的難道就只是菜嗎,當然不是!從這一道道的菜中,我品出了濃濃的親情。家人們的臉上都寫滿了喜悅,他們也一定嘗到了親情的味道。
外面響起了鞭炮聲,聲音真大,似乎要把祝福送到每一個人家。我站在門前,看見許多五彩繽紛的煙花在盡情綻放著,把夜空裝點得十分美麗。
新年的陽光灑滿了大地,大年初一,以往我都是起床最晚的人,這次也爭了個第一。上午,回老家拜年,我們小孩子走在拜年隊伍的最前面,看見長輩們,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總能收到紅包,我心里別提多開心了。
村子里掛上了五顏六色的旗子,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的春聯,人們見了面,都互相說著恭喜。人人臉上都閃爍的喜悅的光,彼此之間的隔膜似乎在這一天都消失了,沒有爭吵,只有祝福與快樂。許多小孩子在街上跑來跑去,放著鞭炮,追逐打鬧著,愉快的笑聲伴隨著鞭炮聲,在大街小巷里回蕩。
在這新的一年里,處處都透著新的氣息,村子里的小汽車越來越多,昔日的磚路也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家家戶戶都盛開著幸福的花兒!
我們的春節周記 篇2
我的家鄉在鄂爾多斯市,我們這里每年過春節的時候都是熱鬧非凡。街道上早早的就掛起了燈籠,樹上也掛起了彩燈。等到春節時,會把所有的燈籠和彩燈都點亮,街道上就會非常韻味彩燈的點綴變得格外亮麗。
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對聯、包餃子、燉魚、做年夜飯,和家人吃團圓飯。在我們這里過年時,如果不吃餃子和魚的話來年就會不吉利,所以我們這里的人一到過年的時候就要包餃子、買魚。
我們這里的餃子里有個別幾個是抱著硬幣的,如果誰吃到飽硬幣的餃子,來年就會發財,所以過年的時候大家都爭著吃餃子。
除了吃餃子和魚,我們還要吃丸子和粉雞肉。丸子食用豬肉做的,而粉雞肉是把切碎的雞肉放進面糊(雞蛋和面粉攪拌而成)里攪拌,然后放進油鍋里炸成的。
到了晚上,大家會在一起吃年夜飯、玩兒撲克、看春晚,到了十二點開始放煙花。看完春晚后,大家要在一起守歲直到黎明。初一早晨小孩子給大人拜年就會要到紅包,到初二的時候大家就開始互相拜年了!
這就是我們的春節,鄂爾多斯的春節!
我們的春節周記 篇3
冬天,已經悄然離去;春天,正在快步走來。一年又一年,春節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傳統節日,已經被人們關注了無數次。雖說每一年都有春節,可是每一年的春節,又是大不相同。
過去
打我記事起,春節是這樣的。一推開那上了年紀,吱呀作響的門,就聽到二媽洪亮的喊聲:“喲,子涵回來了!讓我看看,又長高了吧?”我穿著紅衣,戴著紅帽,被媽媽領著向每一位親戚問好。進了里屋,只要一見到哥哥和小狗“妞妞”,我一下子就顯出了調皮的本性,和哥哥一起爬被垛,逗狗,有時甚至把妞妞抱上了床,或是摔得鼻青臉腫,但我的臉上卻綻放著笑容。“包餃子嘞!”當年邁的奶奶有點兒吃力地端著面團和餡走過來時,就意味著全家要開始為年夜飯做準備了。哥哥總是比我包的快,而我則不服氣地加勁包,實在急了,我們便會在炕上滾來滾去地打起來,讓一家子人笑翻了天。每當包到興致勃勃的時候,掛在樹上的鞭炮總會“噼里啪啦”響上好一陣,偶爾還有二踢腳,炸響了比地震還可怕。于是我和哥哥便一起躲到墻角,捂著耳朵,縮著身子看鞭炮把夜空染成火紅色,異常美麗。而我們的紅褲子,早已被面粉和灰塵染的不堪入目。
過去的春節,是熱鬧,是團圓,是其樂融融。
現在
這個春節則是另一種樣子。妞妞被送走了,奶奶離開了我們,家里的羊也少了很多,大家的興趣好像全變成了打牌,談笑的聲音和牌摔到桌子上的聲音不絕于耳。我幾乎是個“牌癡”,根本不會玩兒什么“升級”,于是去找哥哥。“別煩我,我看小說呢!”看到他被手里比手還大的手機,緊緊粘住了雙眼,我嘆了口氣,去找姐姐們。兩個姐姐在電腦前看電視劇。看著電腦里那些無聊的男男女女,和姐姐們令人匪夷所思的笑容,我又離開了。客廳里還是一片吵吵嚷嚷,一張張撲克牌還在桌上舞蹈。此刻,鐘表上的指針似乎走累了,速度比平時慢了好幾倍。“哎?還沒給壓歲錢呢!”正說著,二媽塞給我幾張錢。很快,我手里便塞滿了紅紅的紙幣,沒有紅包,也不用磕頭,今年的壓歲錢似乎給的太痛快了,令我難以接受。回到客廳,我看到坐在沙發上的爺爺,獨自一人抱著拐杖,看著忙忙叨叨的兒孫們,臉上的皺紋組成了微笑,還時不時地瞟一眼電視里花里胡哨的電視節目。窗外的太陽撒進來的光像一層薄薄的,金黃的紗把他罩住,像是一尊沉默的雕像。我找來花生和糖,與爺爺一起吃,爺爺渾濁的眼里露出點笑容:“唉,有個伴了,好啊。”不知道為什么,我突然覺得我們兩個有點像。我們就這樣一直吃啊吃,聊啊聊,直到我都吃飽了肚子,爺爺把家里那些近親遠親全扯了一遍,外面打牌的聲音還沒停,簡直震得人耳朵疼。最后,下午五點多,媽媽和我回了北京的家,于是這個春節我沒吃到一個餃子。
今年的春節,是撲克牌,是壓歲錢,是無所事事。
未來
再過幾年,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也許會有iPhone 10,會有windows 12,但春節呢?哥哥抱著最時尚的智能手機看小說,姐姐捧著最靚的平板電腦看大片,大爺大媽們擠在電腦前愜意地與網友打麻將、下象棋,還不時的上微博、微信發個消息,而我呢,也許只能在遠隔千里的海外,通過視頻聊天與爸爸媽媽對話了吧。壓歲錢,全打到銀行賬戶里了;餃子,全換成了速凍的;對聯,都換成LED屏了……。
未來的春節,是冷漠,是高科技,是信息世界。
春節,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一直在變化著。可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察覺得到?
如果可以的話,我寧愿在千變萬化的春節里,選擇最質樸,最傳統的那一種——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