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反思周記合集(精選9篇)
有關反思周記合集 篇1
心中的憤怒油然而生。一氣之下,我沖出家門,直覺帶著我奔向海邊。
眼前是一片波瀾壯闊、洶涌澎湃的海。海面上雪白的浪花,周而復始的浣洗著岸邊金燦燦的沙灘,發出低沉的吼叫。遠處,幾只海鳥在海的上空翱翔,在湛藍的天空上,留下了恰到好處的點綴。站在礁石上,清新的海風吹走了我的抱怨,只剩下了些憤怒。
海中聳立著不少礁石,這些礁石好像擋住了海浪前進的路途。但浪花并沒有因為擋路石的存在而停止了前進。他們如同一根根纜繩,擰在一起,匯聚出一股股神奇的力量,一浪接一浪地拍打過去,一心要將礁石拍碎。事實上,他們做不到,唯一的結果就是原路返回。但我的觀點錯了,他們僅后退了一步,由于下一波海浪結合在了一起,繼續拍打。我震驚了,海浪既然有這樣的意志,在看似永遠無法克服的困難前,不灰心,不氣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著同樣的動作,目標只有一個:打碎礁石、勇往直前。
在海的面前,我自愧不如,我只是遇到了一點點挫折,就抱怨、灰心;而海,它面對的是堅硬的礁石,它都不氣餒,我為什么還要抱怨呢?想到這兒,心中多了些悔恨,少了些憤怒。
海,它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它要強,它上進;它有勇氣,有力量……這不就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嗎?我只不過是汪洋中的一滴水滴,宛如滄海一粟,我又有什么理由發這么大的脾氣呢?我的心情豁然開朗了,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回家后,我想爸爸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反思了自己的過失。日后,再次面對那煙波浩淼的汪洋時,我的內心仍留有一絲敬畏。海,它不后退、不放棄;它有勇氣、有力量。面對那片海,就如面對一位人生的智者……
有關反思周記合集 篇2
光陰似箭,轉眼間半個學期就過去了。在這半個學期里,我們奮斗、我們努力,這才在期中考試這個關鍵時刻,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今天上課時,賈老師笑盈盈的走進教室。我們都在猜:老師為什么那么高興呢?原來這次期中考試我們班的語文成績不錯,有五個100分的同學,分別是:李明珊、楊知慧、張藝山、潘施施和我。什么?還有我?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之前我知道有一道題有兩個答案可以選擇,很多同學都寫的是“性格古怪的貓”,而我寫的是“生氣勃勃、天真可愛的貓”。嚴格來說,應該是其他同學的答案更準確,老師會不會扣我的分呢?所以,當老師公布我得了100分時,我喜出望外。
同學們,你們想考100分嗎?除了平時認真學習外,考試時候一定要仔細做題、認真檢查, 稍微粗心,100分就會與你擦肩而過!
今后,我還要更加努力,上課認真聽講,大膽提問,積極發言,還要好好完成作業,不斷復習和總結。
有關反思周記合集 篇3
20xx年X月X日 X天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更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必考,對于實驗必須專題復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高考試題,而且高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盡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于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借助錄像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復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類型的高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高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于時間的原因,在最后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后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臺階。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松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陜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著心情沉重地說:“由于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里,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有關反思周記合集 篇4
《成長》這篇課文通過小約翰送報買香腸這個故事,告訴學生從小要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有利于成長的道理。
人們常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孩子的老師,我們有責任教育學生從小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在童年獨立成長,快樂成長。但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是家長的掌上明珠,都是嬌生慣養長大的,都過得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都是就家長包辦的生活。根本就沒什么生活經歷,不懂得勞動鍛煉是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更不懂得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有利于成長的道理。
在教學時,我圍繞“約翰是個怎樣的孩子?”為中心問題,通過畫出相關的語句,小組討論交流,寫出自己閱讀感想等方式展開。通過學生的解答,孩子們都能夠準確的概括出約翰是一個自立、獨立的孩子。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讓學生深入學習文章,我提示學生通過抓住文中人物的外貌和語言的句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約翰身上所具備的獨立意識和能力。接著引導深入學生學習本文,我引導學生抓住本文描寫人物的外貌和語言的句子,通過頻度和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約翰所具備的良好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先是極少數學生談點淺顯的體會,此時,我給學生談我讀后的體會,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約翰在雪中送報的情景,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情感,走進約翰。使學生對文本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后,在總結全文內容時,引導學生通過說說“你認為約翰將來是個怎樣的人?學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自己也經歷過許多事,你認為哪件有利于自己的成長?”等問題,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認識自己成長經歷中缺少良好的生活習慣,缺少獨立生活能力,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從現在做起,就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做事堅持到底的精神,愿意自己成長為一個出色的好男好女。
在教學中,采取了“猜讀”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對課文細細品味的同時對課文內容進行猜想,然后在印證的過程中去體會人物的心理及品質。但是,由于學生課前已經做了充足的預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似乎有點太順了,少了點意味。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品質的時候,引導能力還是欠缺,而且知識點講的太多,感覺很雜亂,重點不夠突出。以后還要多多學習,好好努力才行!
有關反思周記合集 篇5
(一) 教師專業是動態發展的、終身持續的過程,現代教學應是建立在教師學習基礎上的。
必須在加強和發展教師教育,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加快教師專業化進程,以適應學習化社會、終身化學習的需要。
由此通過對教師專業觀發展歷程的回顧,通過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時代內涵以及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改革原則的論證和闡述,探討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創新的機制,明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的發展性是一種不斷演進、不斷超越的創造發展歷程。
因此,努力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小學師資隊伍的建設,開展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綜合實力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教育夯實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
它是 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
通過學習,從 過去的我 與 現在的我 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 已成的我 ,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
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
他將教師角色定位于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
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于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
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
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 變革 。
二、教育無小事。
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于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著新鮮芳香、體現著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
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
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于啟發自覺,在于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
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
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
正所謂 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
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
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
暖人話語,滋潤心田。
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
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
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 過去的我 ,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圣信仰與追求! 有人說,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
而我要說,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著一個 好學生 。
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后,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復翻閱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
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
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
苦讀、苦學應該是教師的 天性 。
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的道理。
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
研究中考題體會其中蘊涵著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
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
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
如此種種,我在做 好學生 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
做 好學生 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
總之,繼續教育學習的收獲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獲了很多的知識。
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并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最后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
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
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
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
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
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 教案劇 出演的 舞臺 ,好學生是配角中的 主角 ,大多數學生只是 觀眾 與 聽眾 。
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
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有關反思周記合集 篇6
這一次的期中考試考完了,我考得很不理想,我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我就反思數學,在考數學的時候,我第一大題都會,就是讓寫一個數約等于九億最大的數多少,這給題我明明是會的結果就寫成了899999999,正確的應該是949999999,這個題因為我粗心所以錯了,我就覺得這個分扣得太冤了,下一次要細心,但是計算我全對了,我覺得我的計算做得很好,還有就是,背面量角的題第二個量成了141°,原本是145°我覺得這一個題我也不應該錯,因為老師讓我們量過很多∠我都對了就這個我沒對,還少看了4°這兩道題一共扣了三分 ,還有就是解決問題,賣海豹兄妹,進價35元,售價65元,這個是因為我沒有讀懂題的意思,所以我錯了,最后附加題我就不應該錯了,因為在考試 之前老師都講過了這一道題的正確答案了,我以后要記住,
下次我要努力再努力一定要考好打一個好的翻身仗。
有關反思周記合集 篇7
時間飛逝轉眼一學期過去了,我班是一個全新的組合體。但是大家都能較快的融入這個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討、一起游戲、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項班務工作。這不,轉眼間冬天來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頭,付出的是什么,收獲的又是什么呢?還是仔細地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吧!
一、認真反思,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通過多種渠道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的責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本領。本人在本學期中,積極參加各項時事、政治學習,堅持把理論同實際相結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幼兒,做好保教工作。本學期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堅持做到以身作則、勇于奉獻、勤勤懇懇,無論是否當班,都要做好并檢查班級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其他老師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充分發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團隊精神作用,團結一致地做好班級工作。在狠抓班級常規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動有組織、實施有計劃。
二、勇于改革,豐富課堂內容形式。
我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努力做到“靜與動”的結合。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整潔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環境,我們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場地,設計最佳的區角位置,找資料、齊動手,在活動室里設立了圖書角、益智區、小巧手、表演區、建構區、娃娃家、小醫院等,還利用室外一角,設置了小超市。在每個區域我們都利用廢舊鞋盒,布置作品展示去。結合季節特征,開展了“種子貼畫”、酒瓶裝飾等手工活動,很受小朋友喜歡,在感受到快樂的同時提高了孩子們動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班小朋友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折紙活動非常感興趣,吃好了飯,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一群的孩子圍在一起在研究折紙,有的在比賽自己折的飛機。
許多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變巧了,還鍛煉了他們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鬧的現象也少了。
有關反思周記合集 篇8
月考成績出來了。出乎我的意料,學生的成績非常差。這套試卷是我出的。導致全部九年級成績偏低,這說明我出題的失敗。我對試題的難易程度把握不準,在我看來容易的題,對于學生卻是難的。真的是沒經驗。
另外,讓我急的撓頭的是,我教的兩個班與其他班比較,成績差得很多。回想平時,我工作非常的積極,熱情,學生也還是挺喜歡上化學課的,可是卻考得那么慘。仔細品味一下,失敗卻是必然的。在這一個月中,我在以下幾方面存在著錯誤。
第一,高估學生。認為九年級學生面臨升學,學習主動性比較強。我只要講好我的課,學生們就會像渴望知識的禾苗一樣不停的吸收。而實際情況是,只有少數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有半數的學生像小烏龜一樣,趴在課桌上,裝作埋頭學習,卻并沒有真的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他們與六年級學生的不同之處在于,六年級的學生不學習,會亂蹦。而九年級的學生不學習,也一動不動。
分析其中的原因,我想這部分學生學習缺乏動力,應該多鼓勵他們,想辦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趙一博這樣的大師能來激勵他們就好了。
第二,忽略了部分學生。上課只抓那些升學有希望的學生,對其他學生忽略了。每次上課就只提問那七八個人。其他的學生,你不理他,他們當然也不理你,本來就不愛學習。也許正是由于老師的忽視,才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在一個班級里,只有形成熱烈的學習氛圍,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第三,只顧趕進度,忽視了學生的消化、理解和吸收需要一定的過程。開始接這兩個班時,比其他班整整慢一周的課,我心里急,坐不住。孰不知,這不是求快的事情。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還不牢固,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
相比之下,陳老師在如何抓學生的學習,怎樣輔導畢業班的學生等許多方面,都非常擅長,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陳老師是我永遠的老師,與她二十多年的經驗相比,我的經驗為零。姜還是老的辣呀!但是我并不情緒低落,不氣餒,沒有今天的失敗,哪來明天進步?
有關反思周記合集 篇9
1、評價激勵不夠。這篇教學設計中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很少,這樣會導致課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 教學方法 課題研究 教育論文 日常工作我的教學反思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對自己的定位不明確,會影響這節課的教學效果。
2、對合作學習實效性的思考不夠。從以往的課堂中我們發現:面對好玩的東西,組內同學,特別是男同學,時常爭先恐后的去搶,而對于做記錄這樣的差事則不愿意去做,在探究中他們不會合作或不合作,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對本組探究活動應負的責任”。 從而造成學生探究效率低下。
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為“遺憾的藝術”,每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教學體驗:教案初成,往往難以發現毛病;下課結束,教學設計的疏漏之處不找自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既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