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精選10篇)
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 篇1
清明節似乎跟雨之間有著某種聯系。雖仍是春季,但在這天,也許是因為雨的緣故,總讓人有種凄凄然進入秋日的感覺。而雨,常被人比擬成老天的眼淚,恰好這天又是念懷逝去親人的日子。哀傷的時候碰上艷陽天,總讓人感到別扭,清明的雨,猶如細細的演奏著凄美的鋼琴曲,寄托人們的哀思。
今年沒有“特例”,一如既往的上演這支“鋼琴曲”。以前,因為我年齡太小,每當我提出跟家人一起去掃墓,總會遭到拒絕。今年,父母終于同意讓我去,可我不喜歡在這種“鬼天氣”出門,還是留在家里。不得不說,其實也是我越來越不留意這些傳統的節日了。我曾問過為什么會有清明節,得到的回答是:中國人最注重的是“根”,清明祭祀祖先的傳統是上古的時候留下來的,意在告訴人們應牢記自己從哪里來,不應忘本。
看過許多描寫清明的文章,或多或少的提到過這一點。清明讓人們牢記祖先,牢記自己的“根”,也是讓人們維系親情的節日,一年之中有一次可以去看看先人,以安先人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在這天去“看望”先祖,很有可能被人認為是“不敬祖先”。即使是現在,人們也很少不在四月間到先祖的墓地去祭拜。這些傳統的節日,大概也是扎在中國人心中深深的根吧。
聽說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寒食節,寒食節這天,家家都要吃冷食。于是全都是冷鍋冷灶,因為寒食節是不準生火的。還有插戴柳枝的習俗,但是此習俗,在我們這邊,好像都是沒有的,唯一記得的就是每到清明,時,家里人都會準備一大堆掃墓所需要的物品,以表后代對祖先的敬仰之情。
窗外仍是雨絲不斷,父母還是沒有回來,我突然又想起來,下雨的天氣,掃墓是很不方便的,回家也是一樣,再加上祭拜的食品都是要當場“解決”的,我才開始后悔沒有跟父母一起去掃墓的。
唉,看來午餐是沒有著落了,沒有辦法,先想想要怎么解決肚子問題嘍。
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 篇2
清明節放假,第一天我便與好友起去西單買書,本身挺高興的件事卻因為一件看似不起眼小事給破壞了。
放假第一天,天還是陰蒙蒙的,可是我的心情卻是晴空萬里跟好友剛從圖書大廈出來都是滿載而歸,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書籍,開開心心的一邊走著一邊聊天,我正說著:“西單哪都好,就是有點亂。”突然,一雙手抓住了我的袖子。
一雙臟兮兮的手,心頭不免一陣厭惡,抬頭一看,原來是一位年過半百老奶奶,我拉住了朋友,低頭關切的問“怎么了?老奶奶。”心想這位老奶奶想必是是有什么麻煩吧!接著老奶奶說:“誒呀!小伙子,幫幫我吧,我在北京迷了路,行李又丟了!說實話,我當時十分同情這位老奶奶。是啊!在這偌大的北京城中,人雖多,卻都十分冷漠。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巨大如同迷宮般的城市迷路一定十分痛苦吧!
誰知她接著說,沒有錢,只能在這撿瓶子。說完她頓了下,我以為她是想要我們手中的瓶子,可是都沒喝完啊!話還沒說出口,老太太就哭哭啼啼的說:“給我幾塊錢,買碗面吃。”
一句話,是我對他印象,從同情一下子變成了厭惡,說是撿瓶子,可他那干干凈凈的袋子中只有一個瓶子或是說是瓶沒打開的礦泉水,回過神滿臉厭惡的準備把朋友拉走,可善良的朋友已經把5塊錢塞到了老太太的手中,老太太轉過身伸出手來,看著他那雙貪婪的眼睛,我沒有理會徑直離開了。
走了幾米,回頭一望發覺那“迷了路”的老太太從袋子里拿出那瓶礦泉水,喝了幾口又放了回去,踢開腳下的瓶子,去尋找下一個受騙者。
5塊錢對于我們來說也許真的不算什么,但那個老太太騙走的不僅僅是5塊錢,而是人與人間的信任與愛心,他們為了一己私利,在放棄自己人格的同時,奪走這茫茫都市人海中已經少之又少的愛心與信任,我希望那個老太太有一天能找到路,回家的路,同時我希望我身邊每一個有愛心的人都保護住自己對世間萬物的愛與對他人的信任。
回家時天放晴了,可我的心卻烏云密布。
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 篇3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我們一家準備回老家給爺爺掃墓。
我坐在車里向外張望著,我看見好多的樹上面已經很少有花了 , 但是,地上的粉花瓣卻特別得多,像天女散花。突然,我覺得好暈,所以,就靠在媽媽腿上睡著了。
等我起來的時候,我迷迷糊糊地問爸爸:“爸爸,什么時候就到老家。” 爸爸耐心地回答:“ 還有幾分鐘吧!”
于是我坐在車里,我看著表,表“滴答、滴答”的響著,好像在說:“耐心等待、耐心等待……”終于,我等了七分鐘,我們就到達了老家,我們先回家里拿蠟燭、香和紙錢,然后就去了墓地。
一路上,天灰蒙蒙的,陰沉沉的,感覺就要下雨了,我突然想起了《清明》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感覺有點悲傷,我們來到了爺爺的墓地,我和爸爸用鐵鍬把墳上面的雜草鏟掉,再培一些新土,好累呀!然后擺好祭祀品,點上蠟燭,上上香。現在,只剩最后一個任務,燒紙錢,為什么要燒紙錢,爸爸告訴我:“燒紙錢是因為只有在天上的人(也就是死去了的親人)收到了這些紙錢,在天國上好好享用。”
于是,爸爸就拿出了打火機,在一張紙錢上面開了火,于是,我們一張一張地扔向被點燃的紙錢,火苗很小,這時,一陣大風吹來,把小小的火苗吹成了熊熊大火,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燒紙錢,不到一會的功夫,我們就把紙錢全燒完了,不過,在燒紙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呀!大火很容易燒著你的,也容易引發火災。最后,我們一家給爺爺鞠了三個躬。
回到家里,我問媽媽:“今天為什么要去掃墓呀?” 媽媽笑著說:“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所以,我們就要在清明節來祭拜死去的親人呀!” 聽了媽媽的話后,我漸漸懂了,掃墓,也就是要祭拜死去了的親人。
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 篇4
清明節快到了,天氣一會兒暖跟跟,一會兒又涼颼颼的,4月2號那一天晚上還下起了小雨,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啊!
我跟好朋友相約吃美味的午飯,在路上,我看見一位阿姨正抱著幾束美麗的黃菊花,在人們之間穿梭,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那位阿姨抱著那么多黃菊花,要干什么去呀?”邊說著邊指給媽媽看,媽媽笑著說:“寶貝,快到清明節了,清明是祭祖跟掃墓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大約始于周代,已有20__多年的歷史了,清明一到,氣溫升高,也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阿姨去給親人掃墓,獻花,菊花是代表對已故親人的思念。”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弱弱地說了一聲:“哦!”
在吃完飯回來的路上,我偷偷聽見了媽媽跟周珍阿姨的對話,原來明天徐睿妍她們全家要一起去皇甫陵園,給徐睿妍的爺爺掃墓跟祭拜。現在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不僅僅是緬懷故人,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與哀思,還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學會感恩的意義。
這就是我在清明節里見到跟聽到的,這真是一個既很快樂,又很悲傷的節日啊!
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 篇5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初一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__多年歷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跟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跟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
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 篇6
又是清明節,一大早,爸爸便開車帶著我和爺爺去農村給祖父、祖母和祖先們掃墓。一路上,春寒料峭,遠遠望去,路邊的小草、大樹,綠得充滿生機,還不時掠過一束束桃花,但我卻無心欣賞,心中飄蕩的是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我們來到我們張氏家族的墳山,這里山清水秀,綠樹成蔭,先人們都在這小山坡上安靜的長眠。爸爸從車上拿出一捆花花綠綠的紙花和紙錢,爺爺也拿出一大捆的炮竹,爺爺首先來到祖母的墳前點上了三炷香,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淚水也在眼眶里打轉;爸爸把紙花小心翼翼地掛在竹竿上,然后深深的插在墳堆上,風兒吹過紙花,隨風擺動,好像在為祖母跳著一支悲傷的舞,突然爺爺點燃爆竹,震耳欲聾。這聲音打破山野的寧靜,把我從沉思中驚醒。接著,又是一陣噼噼啪啪聲,煙霧彌漫,火焰熊熊,整個墳場熱鬧起來了,只見每家每戶都在各自的祖墳上,扎紙花,燒紙錢。他們都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寄托著對祖先的感恩之心。
掃完墓,回家的路上,我仿佛看到了祖母那燦爛的笑容,還撫摸著我的頭說:“只要你認真學習,鍛煉好身體,我也就放心了……。”
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 篇7
雨紛紛清明已經過去,未見幾許斷腸人,倒是借問酒家何所有的不在少數。麻醉著神經,損傷著肝腎。嘉陵江邊,游船幾許燈光燦爛。燈下那一杯杯冒著熱氣的綠玉,不時幾個星子閃進去。茶溶在水里邊,唾液溶在茶里。縱然茶葉再名貴,也不過是茶與唾液的混跟物。自然沒什么味道。
江對岸,紅軍紀念館燈火輝煌。再襯上“閬苑仙境”四個大字,確有一番韻味。但清明節仍無幾人上去緬懷先烈,似乎他們的鮮血造就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抑或只是裝飾了那一雙雙早已飽受光污染的眼。
古城里,衣著暴露的女人到處留下倩影,全然不顧自己那水桶腰或羅圈腿。不用問,那是自信的省城人。好在閬中不是小氣的麗江或周莊,道寬樓高倒使她們顯的嬌小了幾分。
這街愈走愈黑,到了漢桓侯祠燈也學會了戛然而止。本來就是古墓。門前又新挖一口“古井”就怕嚇不死人。唉,真為閬中中學的美女們擔心。
夜深了,閬中中學還傳來許許書聲。原來校方又在跟全國人民作對,可憐的同學們,你們什么時候才能體會到中國早已解放?這樣補課,腦細胞死傷無數,本可以考北大的也只有考個渣渣了。
城里到處都是祭奠后的灰燼。低頭看看冥鈔面值,多以百萬計數。若先人地下有收,一日收獲無數億,這冥間貨幣恐怕也要貶值。不過看著這一個個“孝男孝女”,我倒想起一句老話“活著不孝死了孝,瞎鬧!”是啊,與其這樣“孝順”,生前何必惡語相加,置于死地而后快?這般孝順也不過是不是“哄死人”,也許有些人才自知罪孽深重或他(她)也成了父母。早知如此,何必當處?
清明,人可醒?
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 篇8
清明節,我和哥哥、媽媽、爸爸、大爸爸一起去毛竹山挖竹筍。
一到毛竹山,我就被眼前景色吸引住了。滿山遍野都是又高又綠的毛竹,微風吹來,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好像在說:“歡迎你們的到來。”
“哇!這里有竹筍。”哥哥叫了起來。我跑過去一看,在一塊泥土里,一棵可愛的小竹筍露出了它尖尖的小腦袋。大爸爸拿起鋤頭小心翼翼地挖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挖出一棵又大又圓的竹筍。我看著覺得非常有趣。就在爸爸的指導下找起竹筍來。花了很長的時間,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棵竹筍。很快,大爸爸、爸爸他們已經挖了很多竹筍。我們扛著勝利的果實高高興興的下山了。
晚上,吃著自己挖來的竹筍,感到味道特別好。
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 篇9
今天是一個風跟日麗的日子,可偏偏又是最多的日子。是什么日子呢?是清明節。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墳上,放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我們對親人的思念跟祝福,并在心里默默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能夠在天堂那邊跟我們一樣,幸福快樂的生活!
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中,有多少我們的英雄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熱血灑在了家鄉跟異地。他們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名字都不知道。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那就是為共產主義而奮斗。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
正是應為烈士們用鮮血跟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今天跟平安寧,我們才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
讓我們永遠銘記跟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節見聞周記范文 篇10
今天四月五日,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它就是清明節。
早上,爸爸說:“今天是清明節,我們要去鄉下掃墓。”坐在車上,我透過窗戶,向遠處看,遍地都是綠油油的麥田跟金黃色的油菜花。到了鄉下,爸爸說:“要準備去掃墓了。”說著我們就出發了,“咦,這是什么花?”我指著一種紫色的小花好奇地問。媽媽說“這叫滿天星。”走了十多分鐘后,終于到達位于建湖縣恒濟鎮苗莊村的烈士陵園,只見白色的漢白玉上刻著幾個鮮紅的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爸爸告訴我,這下面埋藏著四十幾位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向紀念碑進獻了鮮花跟花圈。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又帶我去了雙湖公園,只見湖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湖里有許多小魚在自由自在嬉戲,可愛極了。湖邊的柳樹拖著長長的辮子在隨風搖擺,游人們陶醉在這美麗的圖畫里。
這一年的清明節讓我懂得,沒有革命烈士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