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三年的畢業感悟(精選3篇)
大學三年的畢業感悟 篇1
四年讓我們知道什么是痛并快樂著,我們帶著這樣美好的回憶踏入社會,開始另一段的奮斗。 我們朝夕相處,情同手足。這四年的盛宴,讓我們更加懂得了珍惜。
時光飛逝,轉眼間四年的大學生崖即將結束。在即將畢業離校之計,我心中充滿了對母校的不舍以及對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感激之情。在這四年經歷了許多喜怒哀樂的事,我也交了許多朋友,這些朋友在我傷心的時候,鼓勵我、安慰我,也有許多老師教導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在這四年里成長了許多,我要感謝老師的教導,雖然大學生崖結束了, 但不代表學習結束。
現在要離開,還真舍不得,這些美好回憶將永遠留在我心里,成為我一生最難忘的事。 在上大學的這四年里,我曾經常回憶我的小學,初中,高中生活,那時的人和事,讓我覺得那么的美好......而如今,我深深的明白,大學里的一點一滴,也將是我一生的美好回憶......深切地祝福沈陽理工大學,祝福老師們,祝福同學們......
我是如此平凡,卻又如此幸運。真心謝謝大家! 四年改變了我們的容顏和那顆曾經年輕的心,而成長的代價就是我們失去純真的微笑,而多了一份離別的傷感。無論我們有多少不舍,都喚不回逝去的四年。但我們無須失落,我們依然可以一路高歌,讓六月的驕陽永遠見證我們的無悔青春……
快畢業了,真的很留戀大學四年的美好時光。我最感謝的是四年來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好姐妹們。雖然還有一個月就要離開了,但是在最后的這段日子里,我相信我們能開心度過,珍惜相處的每一刻。 我在大學體會了除離別以外的一切美好!現在讓離別畫上美好的句號!道一聲“思量”,又怎不“思量”! 要記住,作為沈陽理工大學的畢業生,不管今后我們身在何方,我們永遠都是母校的一員,永遠都將代表自己的母校。
大學三年的畢業感悟 篇2
畢業在即,我的大學生活即將逝去。此時站在漫漫求學道路終點站的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昔日的點點滴滴,林林總總,躍然而起,歷歷在目。此時面對著我敬愛的老師、可愛的同學,面對著美麗的校園,我心中雖有千言萬語,可是當提筆之時,卻發現過往的一幕幕不停閃現,而我的手,卻什么寫不出了……
四年前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我無比的興奮,心想自己終于考上大學了。我深知自己既不是那種天賦極高的學生,也不是那種十分刻苦的學生,因而對于我來說,能考上大學實屬不易。開學后,我所見到的聽到的并非是想象中的那樣,聽到的同學們的抱怨,抱怨這所學校的規模小,設備差。老師也清楚地告訴我們,學校剛升本不久,很年輕,各方面仍在不斷的發展之中,告誡同學們不要抱怨,應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來面對,停止抱怨,埋頭學習,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光抱怨是沒有用的。聽了老師的話,我爬上了圖書館六樓的自習室,那里有安靜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四年來,那里一直是我的學習陣地,在那里我學習了各方面的知識,夯實了基礎,拓寬了知識面。
大三時,我去一所鄉村學校支教了半年。雖然時光已經逝去,但記憶仍然清晰。這半年的支教經歷已在我的人生中寫下了不平凡的一頁,使我在思想上和教學技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那里我看到了學生的淳樸與勤奮,感受到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也看到了一些家長的鼠目寸光,他們讓本來愛學習,而且學習很好的孩子輟學出外打工,還有一些家長,一天只知道忙自己的事對孩子不管不問,考試下來成績不理想就對孩子棍棒相加……這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靠教育才能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與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而這份責任理所應當由我們當代大學生來挑起。支教的經歷是寶貴的,支教的意義是重大的,支教的影響是深遠的。
走過大一的青澀,大二的迷茫,大三的“成熟”,我走到了路的分岔口——考研還是工作。這應該算是從小到大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選擇,也是最自主的一次選擇。未來的路是未知的,選哪一條路,哪種選擇最適合自己,更有利于自己的發展,我被這種彷徨困擾很有一段時間。最終我決定了要考研,因此去年暑假我只在家待了十天,然后整個暑假直到考研結束我都沒回過一次家,像其他考研人一樣每天待在自習室,看書、做題一遍遍的重復著。這個過程中有過斗志昂揚,有過心灰意冷,也有過迷茫……總算,我堅持住了,挺了過來,最終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雖然現在考研的日子已經結束了,但是備戰的這段經歷總是讓人回味,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這種感覺很美妙,只有用心經歷才會體會。
最后說說我的學校,雖然我的學校不是什么名校,但她所給予我的是其他任何人都給不了的。她使我明白了幸福的真諦——知足。古人云,知足者常樂。不要過分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只要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收獲踏踏實實的那份快樂。大一剛進學校的時候常和同學感嘆,我們學校好空啊,現在卻第一次發現我們學校原來還有那么多建筑,長大了,學校長大了。不用說那一幢幢教學樓,就拿我們東校區的自習室來說吧,我上大一時圖書館的自習室只開設了一個,大二時增至兩個,大三時又增至四個,而且為了使我們有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學習還給每個自習室裝上了吊扇,窗臺上擺上了美麗的花卉。只要用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學校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而且越變越好,看著學校一點一滴的變化,我的心里特別感動。
回望走過的路,它不是十分曲折,也不漫長,卻令人難忘,也許是因它平淡,才使人留戀,那種靜溢的氛圍、那片淡藍的天空、那段純潔的感情、那散落在風中的書香……這一切與校外的喧囂相比都顯得那樣難能可貴,那么令人向往。一直還沉浸在四年的生活中,回味四年的點點滴滴,直到老師、同學、朋友間的每一個瞬間塵封為我們記憶里最珍貴的流痕。畢業在即,我深深地感謝我的母校、我的恩師、我的同學和我的朋友,感謝他們四年來對我的悉心指導和熱心幫助。
大學三年的畢業感悟 篇3
大學生創業教育,既包括理論知識的傳授,也包括實踐技能的培養。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認識片面,缺乏對創業教育的深刻理解。與國外中小企業的興起和發展推動創業教育的繁榮不同,我國創業教育的原動力之一是解決就業問題。這樣的目標設定使創業教育被簡單地理解為如何引導學生創辦企業,如何通過創業教育減輕就業壓力。事實上,創業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就業教育,更是創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切入點。二是模式封閉,內容陳舊,方法途徑單一。在教學模式上,大多數高校創業教育局限在校內和課堂,搞統一的教學計劃,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顯得較為陳舊、封閉;在教學內容上,以專業為中心,以行業為目標,專業面偏窄,知識結構單一;在教學方法上,創業教育偏重理論性、知識性傳授,較少開展實踐活動。三是力量不足,缺乏專業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還未形成專業化、正規化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有的教師在進行案例分析、操作練習時不免有紙上談兵之感,既有先進教育理念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學者型企業家”或“企業家型學者”非常缺乏。
面對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應努力構建“創業教育+模擬實訓+創業實踐”的“三位一體”創業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強調以創業教育為基礎,以創業運籌、創業營銷戰略等為主要內容,通過創業理論課程教學,使學生積累創業所需的知識;以模擬實訓為實踐教學的主要手段,幫助學生了解創業過程;讓學生在學校創業園開辦企業,或在創業園實習,使學生的創業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構建“三位一體”創業教育模式,需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大力營造創業文化氛圍。創業文化是指敢于開創事業的思想意識以及相應的價值觀念和鼓勵創業的社會心理的總和。高校實施創業教育,應重視創業文化的培育,營造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
深入開展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建設創業型師資隊伍。深入開展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并注重對創業教育實踐進行總結,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來指導創業實踐;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支持教師通過創業體驗,或通過定期參加創業組織、創業協會的活動以及同企業家交流創業經驗,獲取創業教育鮮活材料和信息,培養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加強實踐環節,建立校企聯合模式。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應該建立校企聯合模式。可以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建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也可以通過校辦產業、研究所、科技開發公司等途徑籌集資金,建立創業基金會、創業協會等組織機構,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場所。
形成堅實的創業實踐組織保障。由高校領導及教務、學生管理等相關部門組成創業組織指導機構,負責大學生創業活動的組織管理;建立創業活動固定場所,可在校園建立一定規模的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或創業園;出臺鼓勵政策,如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為創業團隊提供創業資助并減免場租、水電、通訊等費用,扶助大學生創業團隊開展創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