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冰雪思政課北京冬奧精神有感(精選6篇)
2023冰雪思政課北京冬奧精神有感 篇1
20__北京冬奧會雖然已落下帷幕,但各國冬奧健兒們在冰雪中飛舞的英姿深深地烙在了我們心中。冬奧會是競技體育的最高殿堂,是屬于每一個運動員的至高榮耀,更是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命運共同的吶喊。人類體育發展闊步向前的動力在這些榮譽中閃耀出絢麗的光芒。奧運健兒相約北京,不僅是追逐家國榮耀,還有在戰斗中展現他們的夢想與情懷,在戰斗中體味逐夢之美。
戰斗是拼盡全力,但求無悔。“滑冰奶奶”克勞迪婭佩希施泰因雖已50歲,曾打破世界紀錄,斬獲無數榮譽,如今早已過了運動員的巔峰時期卻依然登上了賽場,在戰斗中展現老當益壯的“青春”;范可欣堅持與病魔作斗爭,只為圓夢冬奧;武大靖經歷腰傷狀態低迷,但是他迅速調整,在賽場贏得自我……每一位克服困難、勇敢戰斗的運動健兒,都是人類的英雄,我輩之榜樣!
戰斗是向夢想前進,突破自我。4A的夢想伴隨了羽生結弦的職業生涯,在冬奧賽場上,他放棄了獎牌,再一次向夢想進發。榮格一跳失誤,但她依然選擇了更高難度的動作。朱易即使在團體賽中連連失誤陷入自責,但她仍站上了單人短滑的賽場。他們都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突破了自我。他們有著不畏輸贏的精神,同自己戰斗,向夢想前進,寫下動人的人生答卷。
戰斗是感悟過程,不論輸贏。顧拜旦曾言;“對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戰斗。”不論最后我們是一無所有遍體鱗傷,還是最終取得桂冠贏得尊重與榮譽,在戰斗中我們的所悟所感才是意義所在。身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正值青春,擁有屬于自己的夢想,擁有更多可能。如今,我們的主戰場仍是教室、考場,戰斗的任務是學習,讓我們懷著青春最美好的憧憬,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以最美的奮斗姿態,為將來考場上的戰斗蓄力!為將來走入社會投身社會主義建設蓄力!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戰場:或在賽場,或在考場,或在職場。但我們都應始終謹記戰斗的真諦,不被世俗誘惑迷了初心,不讓功利欲望淹沒了追求。戰斗不只是追逐榮耀,更是我們筑夢路上的拼搏與不悔。
2023冰雪思政課北京冬奧精神有感 篇2
作為一個10后,我錯過了20__年的奧運會開幕式,但有幸趕上了20__年的冬奧會開幕式!更幸運的是今年的冬奧會和春節不期而遇。
我們全家像守候春晚一樣,看完了整場冬奧會的開幕式。而讓我印象深刻的節目也有很多。
《立春》表演讓我過目不忘。春風輕拂著嫩草,這些草兒沿著風向飄動,靈活至極。我一開始以為是用全息投影,可是當鏡頭拉近時,才發現是一群人抱著如同樹干一樣粗的熒光棒努力揮舞。我想他們一定練了很多遍,不然怎么能把那么粗的熒光棒揮舉自如呢?
冰立方的“破冰”儀式讓人驚艷!它是運用實時捕捉、裸眼3D等多種演藝設備和技術合作完成。一開始大屏幕上只是呈現出黃河之水奔騰而下,后來這些水合成了一個平整光滑的冰立方。冰立方上面顯示出歷代奧運會的地點和標志,最后定格在20__年中國北京!隨后冰球撞向冰立方,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五環從冰立方中雕刻出來。“破冰”寓意著打破隔閡、互相走近,大家融為一體。
北京20__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躍然浮現,訴說著最真摯的希望和憧憬。
開幕式上最受矚目的部分莫過于“點火”。聽媽媽說,20__年的奧運會是運動員從空中走過去點火。這次則采用“微火”方式,由多名運動員將火炬交替傳遞。最后由今年參賽的兩名運動員把火炬插在由各個國家名字組成的大型雪花中央。這個設計簡約而有創意,小小火苗傳達了低碳環保的理念。
看完歷時100分鐘的冬奧會開幕式,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奧運會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把這種奧運精神融匯到學習生活中。只有我們更快、更高、更團結,祖國才會更強大!
我相信,20__年中國奧運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2023冰雪思政課北京冬奧精神有感 篇3
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有人常浸淫在極度“內卷”環境中,成為了“唯結果論”的忠實擁躉;有人早早領略到佛系生活和“躺平”的快樂,少了一份蓬勃沖力;心甘情愿地框定了自己的才能——這是我們攀登“人生珠峰”時面臨的問題。而在本次冬奧會中,體育精神給了我們最好的解答。
讓結果止于結果,讓經歷成為歷練,“結果”的確在我們人生進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但就我們自身成長而言,攀登之路上的風雪爛漫、克服嚴寒的經驗總結、戰勝挫折的心路歷程,定然比終點處那一方單薄的旗幟、一塊閃耀的獎牌更為可貴。就像一幅畫,畫框再絢麗奪目,更重要的仍是內容的多姿多彩。在這次冬奧會中,17歲小將蘇翊鳴讓人嘖嘖稱贊,不僅僅是因為他精湛的滑冰技術,更是因為他面對結果那一份坦蕩和淡然,他說:“我努力過,也期盼過,但我更享受滑雪過程,也體諒裁判的不易。”也許,如果我們放下一點對結果的偏執,我們也能如蘇翊鳴一般,真正地因攀登之旅感到快樂,享受生命的過程。
不讓極限局限才華,不以邊界界定潛力。俗話說,“心有多大,天空就有多廣”。本次冬奧會期間,“冰上貴公子”羽生結弦毅然選擇進行阿克塞爾四周跳,英雄摔落冰面的撞擊聲里,熊熊燃燒著不屈的靈魂;“天才少女”谷愛凌成功完成偏軸轉體空翻1620,在身披紅旗的驕傲中,蘊藏著背水一戰、放手一搏的勇氣;武大靖、泰絲勒得、特魯索娃等運動員們,秉持“更高、更快、更強”的理念,一次次向人類極限發起進攻……正是這種不畏困難、不懼艱難,勇于突破,敢于嘗試的精神,才成就了他們的登頂“珠峰”,使人類更進一步地認識自己。
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珠穆朗瑪峰”,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正處于攀登關鍵時刻,我們也許正面臨著冰天雪地,氧氣稀薄的困境,我們也許會因此感到焦慮、迷茫、倦怠亦或是心生退讓,但請相信自己,勤于耕耘,而非將自己放縱在舒適圈內,我們,終究會所向披靡。
秉持體育精神,享受攀登之旅,不斷突破自我,吹響新的號角,且歌且行。
2023冰雪思政課北京冬奧精神有感 篇4
談起北京20__年冬奧會,我不僅驚嘆于其將科技含量與中國式浪漫合二為一的盛大開幕儀式,更是深深地為內涵豐富的冬奧精神所鼓舞。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健兒們再會于雙奧之城——北京,共襄冰雪傳奇,不但將“愛與和平”的時代大命題詮釋得淋漓盡致,更體現出了對“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新時代體育精神的戮力傳承。
我從中還深切感受到了自己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所應具有的民族自豪感,當下,我們的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回溯到處于國家大背景下的個人,比賽場上勇于應戰出征的中國選手們熊熊燃燒的競技之魂以及奪冠背后所付出的艱苦訓練也同樣值得我們牢記,他們是我們的英雄,更是我們的榜樣,直面挑戰、永不言棄、拼搏進取,讓我們一同學習冬奧精神,一起向未來!
2023冰雪思政課北京冬奧精神有感 篇5
我們用熱情為運動員助力加油,做為冰雪健兒鼓掌冬奧人。燃情冰雪,激情盛會。冰立方,藏著中國智慧;冰絲帶,起舞向未來;冰玉環,吳帶當風美;雪游龍,曲折盡和諧;雪如意,中國氣派彰顯。國家速滑館——世界上規模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首鋼滑雪大跳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臺場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全球第一條360度回旋賽道;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世界上體量的跳臺滑雪場館。堅信,在這壯美的體育賽場,必然有閃光的競賽成績。我們都是熱情的觀眾,我們都是崇尚體育精神的網民,我們要做為冰雪健兒鼓掌的冬奧人。
我們把冬奧精神融入到奮斗征程,做踐行冬奧精神冬奧人。每一場競賽,都是體育精神的展示;每一個運動員都是奧運文化的使者。學習冰雪健兒的拼搏精神,弘揚奧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精神,我們要把冬奧精神踐行到虎年的奮斗征程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冬奧人不僅在賽場上,也在服務中,更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冰雪運動普及,冰雪產業發展,冰雪經濟繁榮,我們要以冬奧人的風姿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要讓冬奧精神在工作崗位上釋放出磅礴能量,創造虎虎生威新輝煌。
沐浴在冬奧的榮光中,迎接蓬勃的春天,從寒梅傲雪到春暖花開,我們都是冬奧人,是熱心的冬奧人!是加油的冬奧人!是奮斗的冬奧人!北京冬奧,精彩,非凡,卓越;中國奮斗,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絢麗奪目,事業璀璨。
2023冰雪思政課北京冬奧精神有感 篇6
谷愛凌說:“當我來到北京時,我看到我家附近的中央電視塔,我吃著北京的食物,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我對美國和中國都心存感激,他們都非常支持我,這兩個國家的經歷造就了我。我覺得體育可以團結所有人,我們所有人在這里,就是為了希望可以不斷地去拓展人類的極限。”
很多人會拿谷愛凌和大坂直美比較。出生在美國的海地日本混血兒大坂直美最終選擇代表日本出賽,并且扮演了東京奧運會上點燃圣火的重要角色。但大坂直美始終都不會說日語,這也讓她與日本民眾之間添上了厚厚一層隔板。
但谷愛凌不同的是,她的媽媽谷燕在她小時候就給予她中國文化的教育,所以谷愛凌可以流利地使用中文和大家交流。她喜歡吃烤鴨,甚至可以說出100多片和80多片的區別。她會在暑假時間回到北京,和朋友們一起上補習班,接受奧數的洗禮,可以發出在中國學一星期在美國管一年的感嘆。這讓人覺得,雖然谷愛凌出生在美國,卻和生活在自己身邊的中國孩子一樣。
運動、學習、彈鋼琴……谷愛凌的愛好非常廣泛。更令人驚訝的是,在SAT的考試中,她在滿分1600分中拿到1580分。當記者問他,如何在這么多事中取得平衡時,她和大家分享說,“要吃好睡好,我每天晚上都要睡10個小時;然后要熱愛,你一定要熱愛這個事情才會做得好;然后是專注,也許一天就只做一件事,但一定要做好。”
更令大家欣賞的是,她總是能說出讓人感嘆的話。“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那我的家在哪呢?”在一次贊助商的活動中,有媒體問她如何看待“別人家的孩子”,谷愛凌做出了這樣的回答。
當記者問她,對中國花滑運動員朱易遭遇網暴如何看時,谷愛凌說,“我們可能會看到很多運動員在這里摔倒。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不能總是盡力而為,但最重要的是她沒事。每個人都希望她獲得高分,但最想要的還是她自己。我希望人們能對她表現出更多的運動精神和理解。”